第三卷:重逢 第414章 賞春宴
天家執政十二年,對外形象一直都是仁慈中帶着懦弱。
捉刀人事件中,他沒能鏟除捉刀現象,卻保下才子安浚,并允其參加會試。
科舉舞弊事件裡,他沒能挑明方家,卻順水推舟重考會試。
他好像哪裡都做的不夠好,處處受到掣制,卻又能做點什麼挽救口碑,不至于徹底昏庸無能。
或許這并不能完全怪罪他。
先帝做事太絕,本該掌控在帝王手裡的兵權被稀釋,本是為加固皇權而成立的内閣反過來限制了帝王,就連禦林軍這種皇城防線裡都有世家眼線。
不能握住實權,又沒有絕對魄力,天家能做到這個地步已是不易。
他就像個左右搖擺的不倒翁,誰說得多就聽兩句,誰有道理就贊同誰。
連長宴都認為,大哥許默能夠成為狀元,是自己在背後裡運作,想方設法的結果。
直到所有事情串起來才發現,并非如此。
天家明知道科舉舞弊的嚴重性,卻還是同時點了方遠跟許默為一甲,很可能是欣賞許默的才氣,又看上方遠的提議。
前者新秀能夠助他抗衡世家,後者提議帶來巨額财富。
但科舉舞弊總會發酵,卷入過作弊案的兩個人不可能同時成為國之棟梁,文人才子的憤怒會沖破天際,跟整個王朝索要真相。
方家心知肚明,才聯合姻親世家捐獻,既能讨好天家,還能暫時壓住悠悠衆口,同時擠兌敵對的世家,達成一石三鳥。
而天家什麼都不做,隻需要等待着科舉舞弊發酵。
進他可以得方家好處,代價隻需要犧牲無足輕重的許默。
退他也能重創方遠,擺脫部分掣制的同時加固皇權。
不經分析,何來淋漓盡緻。
長宴這才發現,自己對父親的了解,或許并沒有那麼透徹。
“所以,賞春宴之後方家為天家賺到了銀錢,科舉舞弊事件發酵就隻能犧牲大哥了?
”姜笙費了半天勁,終于轉過來,小臉煞白,“那我們要破壞掉賞春宴嗎,不能讓方家得逞。
”
方家要是得逞了,他們的大哥可怎麼辦。
“不,不能。
”長宴歎息,“不僅不能,還得讓賞春宴大辦特辦。
”
名曰賞春宴,實際是捐獻。
以方家為首的世家,加上幾位皇子就足足捐出三十萬兩。
今天的世家更多,财帛也更豐厚,林林總總也許能籌出近百萬雪花銀。
如果天家拿着這百萬兩銀吃喝玩樂,大修府邸,擴建陵墓,他的行為将惹人不齒,甚至遺臭萬年。
可實際上,這批錢是要送到邊疆,供數十萬戰士吃穿,撫恤他們的家人,讓他們能夠安穩度過寒冷冬季。
還會鍛造鐵礦,制出更結實的铠甲與利刃,供戰士們上場殺敵,驅趕鞑虜。
人生到達一定高度,就失去了絕對的黑和白,對與錯。
在許默的角度看,對千萬學子來說,這個帝王不負責任,連科舉舞弊都敢攪渾。
但對吃飽穿暖的邊疆戰士,痛失子嗣夫婿的士卒親屬來說,誰能說他不好!
連帶着提議捐獻的方家,都能狠狠刷一波好感。
“可是,方家逼迫世家捐獻,不應該惹來怨怼嗎?
”姜笙不明所以。
長宴點了點頭,“或許會引來部分怨怼,但他聯合己方世家,擠兌的敵對世家,即使有怨怼也無所畏懼。
”
後來捐獻變成賞春宴,部分官家或者富戶可能會心生不悅。
這種不悅能夠在方家衰落的時候化為利刃,但隻要得天家心悅,惹萬民敬仰,方家就始終是方家,多少怨怼也不敢說出口。
姜笙終究還是對官場不夠了解,天真以為得罪就是死,背刺就得亡。
要真是那樣,天家也不會被世家掣制到懦弱。
“不過有一點你說對了。
”長宴看了眼時辰,突然加快語速,“大哥确實很危險。
”
方家做了那麼多隻是想延緩舞弊發酵,并不是壓制住科舉舞弊,明白人都知道,文人才子們遲早要爆發出聲音。
一旦發酵,方遠和許默中必然要出現個罪人。
天家的偏心,文人學子的聲音在此刻就很重要,甚至能成為關鍵性決定。
“你要轉告大哥,這段時間謹慎提防,切記廣結友人,奠定文豪名号。
”
“還要告訴三哥,與江将軍一同返回邊疆,不要落單,最好迅速掌握兵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
“二哥可能會遇到比廖家争生意還要激烈的危機,讓他不要擔心害怕,有事情隻管通過送荔枝傳遞。
”
“還有四哥……好好跟吳大夫練醫術,不要辜負我一片苦心。
“
遠處鐘聲再次敲蕩,代表宴會即将開始。
長宴最後看了眼似乎長高的妹妹,還是什麼都沒說,轉身翻越窗棂。
艱難險阻見一面,下次不知是何時。
姜笙含着淚,那聲“五哥”哽咽在喉嚨裡,到底是沒有叫出來。
“天家就要抵達大殿。
”外頭傳來姚思卿的提醒,“我們是快些回去,還是等些時候。
”
他們明明是那麼親的親人,卻要絞盡腦汁避嫌,連出現的時機都得錯開,才能不引人懷疑。
“待會吧。
”姜笙擦幹淨淚,“五哥比我們難,讓他先回。
”
兩人又在恭房裡坐了會,才緩緩起身,回到保和殿。
方才還有些喧鬧的大殿内盡是肅然,平日裡難得一見的世家中人端坐在各自位置,等待宴會主人的到來。
五皇子剛剛落座沒多久,正在跟四皇子交談,似乎在表達腸肚不适。
江承瑜一個人守着寬大的桌子,旁邊的空位讓她百無聊賴,好不容易看見姜笙,忙不疊擺手呼喚,“這裡這裡,姐姐快來。
”
姚思卿點點頭,率先回到姚家二夫人身後的座位上。
姜笙也順勢回到江二夫人身後。
姐妹倆剛剛落座,江承瑜還沒來得及探究詢問,就聽得大殿身處傳來動靜,“皇上駕到。
”
一身明黃龍袍的天家從屏風後踱步而來,看了眼滿堂富貴,眼底浮出莫名神色。
由四位皇子一位公主率先起身,朝中重臣攜夫人子女,齊聲拱手彎腰,“參見父皇(皇上,)
父皇(皇上)萬福金安。
”
這位流傳在衆人口中的帝王,終于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