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相遇 第171章 學習的魅力
安水郡的事情,北疆無從知曉。
北疆的事情,安水郡亦無所聽聞。
此時此刻,姜笙正帶着哥哥們守在貢院門口,周圍是同樣緊張的學子家人,目露激動地盯着貢院大門。
良久,兩扇木門緩緩打開。
在萬衆矚目下,一位約莫三十來歲的學子沖出貢院,他神情激動,剛出來便發洩似的回頭大叫三聲。
人群中有位婦人亦是激動地沖過去,将将站穩,便被學子抱着原地轉了三圈。
一個喊,“娘子。
”
一個抽泣,“相公。
”
這一刻,沒人嫌棄他們有傷風化,也沒人覺得他們過份激動。
生生熬完了九天的舉人試,這本身就是一種壯舉,本身就是一種堅持。
“這次考試,整個安水郡來了近五百名學子,但是堅持下來的,隻有三百餘人。
”鄭如謙湊在姜笙耳邊嘀咕。
其他的學子,不是一心學習導緻身子骨薄弱堅持不了九天,就是熬了數日以後實在是寫不下去,憤而棄筆離去。
雖然這三百餘學子最後也隻能脫穎而出幾十人,但他們能堅持完持續九天的舉人試,其中有六天無法躺卧,隻能和衣坐眠,便已是不易。
姜笙抿着嘴沒說話。
相對于鄭如謙等人關心的堅持,她更好奇這對學子夫婦周身出現的,微妙的空氣波動。
像是有什麼奇怪的東西,自他們身體裡溢出,并氤氲四方。
隻可惜年紀太小,又無人教導,她不知道,這種東西,叫做兩情相悅。
自三十歲的學子出來後,貢院裡又陸陸續續鑽出數不清的學子,他們有的大多數精神奕奕,也有垂頭喪氣的,還有幾個是被擡出來的。
兄妹們的心又揪起來了。
連着九天的考試,前面六天就已經讓許默瘦削一圈,最後三天聽說卷題極難,壓得好幾位學子差點吐血,也不知道許默能不能撐下來。
幸好,人潮洶湧的時刻,拎着考籃的許默出現在視線裡。
他的确又瘦了,但在破廟他做過太多體力勞動,身子骨雖然瘦削卻有力,是與病弱孑然不同的精瘦。
看見弟弟妹妹,他很快揚起嘴角笑了。
但姜笙并沒有莽撞地再沖過去,而是謹慎地看了兩眼考籃,似乎怕撞翻什麼東西。
許默失笑,“沒了,已經倒幹淨了。
”
接連三日考試,小小的便壺總會裝滿,學子們又不能離開考試地點,所以考試結束之前的便盆都是由安水郡的衙役幫忙倒掉。
但是考試學子太多,衙役數量有限,到了考試結束總有部分學子沒能及時倒空,就得由他們自己去大棚位置倒掉。
許默運氣還算不錯,這次考試結束之前,袁衙役剛好路過,畢竟有交情,他好心替許秀才把便盆倒了個幹淨。
“太好了,不用擔心大哥的屎尿了。
”鄭如謙咧着嘴傻笑。
被姜笙瞪上一眼後,又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經地彙報動向,“大哥,我在小富村買了套别院,挖了個地窖,還存上了好多冰,又雇了不少人,以後專門運輸各種金貴的東西。
”
雖然代價是,兩千兩的銀票,花地還隻剩下八百兩。
“大哥,溫氏醫館已經有了自己的名聲,也開始盈利了。
”溫知允抿着嘴,小聲交代。
長宴攤攤手,“扶風哥哥去泰山了,我幫他處理着王家事務。
”
雖然沒有入賬,但管理整個家族所帶來的益處,是金錢難以衡量的。
就連姜笙都歪着頭道,“大哥,作坊的臘魚和臘肉都賣出去啦,天氣熱了産量又要變少,姑姑已經準備研究其他東西啦。
”
許默微微颔首,他在貢院裡苦熬揮毫的時候,弟弟妹妹們也沒有虛度時光。
他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前進,不管步伐小或者大,不管有沒有進賬盈利,隻要相對于之前的自己有所進步,那就證明時光沒有被浪費。
“好,都很好。
”許默擡頭遙望北方,“相信北疆的老三也會很好。
”
兄妹們坐上馬車,趕回簪花小院。
舉人試不同于童生試或秀才試,因為事關重大,是地方最後一道關卡,非常受到重視,所以這放榜時間要更久一點。
童生試和秀才試放榜要半月,那舉人試就得月餘。
回到簪花小院後。
許默并沒有舉人試考完了就掉以輕心,而是繼續研讀四書五經,連稚子時期讀過的書籍都重新翻閱了一遍。
他一如考試前認真,學習的勁頭從曾衰弱。
姜笙拉着二哥四哥五哥在外頭偷窺了半天,才撅着屁股悄悄退離。
許默曾經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他也用行動給弟弟妹妹們上了一課。
鄭如謙握緊拳頭,“我這就去雇人,争取在大哥放榜前把安水郡到丹陽郡這條線給運起來。
”
溫知允也認真地抱起小藥箱,“我要去一趟斜陽縣,最近給患者診脈發現了一些問題,我要去找吳大夫請教。
”
長宴攤攤手,“那我就在扶風哥哥回來之前,把王家給打理妥當。
”
剛才還熱鬧的小院又恢複平靜。
姜笙站在院子裡,莫名有點不适應。
她本不喜歡讀書,守着個作坊也挺滿意,但哥哥們的努力讓她感到羞愧,躊躇片刻後,還是回到房間裡,拿起大哥給的雜集,認真翻閱起來。
晚上。
張姑姑做了雞湯面條,端給孩子們,看着他們小豬似的呼噜噜,高興地笑了,“這雞湯是選用新鮮的老母雞,在爐火上煨足半日,直到骨頭肉都酥了,炖出濃濃的雞湯味,再用雞蛋面粉和出來的手擀面,煮出來勁道又香濃,味道可正宗?
”
這要是往常,姜笙早就一邊點頭,一邊往肚子裡吞了。
但今天,她想起來在雜集裡看到一道白水煮面,小聲嘀咕,“姑姑做的面很好吃,不過姜笙在書裡看到,白水煮面也能讓人欲罷不能,也不知道是個什麼神仙味道。
”
張香蓮一怔,難得不服氣,“白水煮面,怎麼可能好吃?
”
姜笙撓頭,循着回憶描述,“書裡說,先是要把小雞仔腌制一天,再晾曬至幹燥,最後磨成粉和入面裡,即便是用白水煮味道也極鮮美。
”
可雞怎麼晾曬至幹燥,還磨成粉,再和進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