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後,京城無人敢惹

第一卷:相遇 第172章 放榜了

  姜笙都要懷疑古人是在胡說八道了。

  沒想到張香蓮是個倔性子,袖子一撸,铿锵道,“既如此,那我便試試!

  天氣漸熱,簪花小院的臘味産量逐漸減少,等到七八月份基本都要賣冬天的存貨了,她也沒太多事情做。

  給孩子們做飯,就成了張香蓮最熱衷的事情。

  既然姜笙好奇,她就撸起袖子嘗試,甚至拿自己的私房錢買了十隻小雞仔。

  殺雞簡單,清理雞簡單,但腌雞的時候張香蓮遇到了困難,姜笙隻說了句小雞仔腌制一天,卻沒說用什麼腌。

  幸好姜笙昨晚又把雜集看了遍,這會自信滿滿道,“書裡說,要把香料放在鹽裡炒香。

  隻可惜雜集隻是簡單描述,并不是菜譜,沒有提及用了哪些香料。

  張香蓮便把腌臘肉的香料全都放了進去,把鹽炒香,再均勻地塗抹在十隻小雞仔身上。

  腌制一天後,把鹽拍幹淨,晾曬在臘肉臘腸的旁邊。

  約莫十天左右,雞仔的表皮就幹燥了,但離磨成粉還有點距離。

  偏偏天氣問題,再晾下去就腐爛了。

  張香蓮無奈,隻能采取烘烤的模式,在烤糊兩隻雞以後,終于把八隻雞仔烘烤到酥脆,用碾子磨成細膩的粉末,再和到面裡。

  煮面的時候确實隻用了清水,但加了雞肉粉末的面怎麼可能不香。

  一碗雜集裡的白水煮面,被姜笙看到提出後,又被張姑姑努力做出來,如今端放在桌中央,等待五個孩子品嘗。

  “這,這就是傳說中白水煮,也能讓人欲罷不能的面?
”姜笙好奇地繞着面碗來回看。

  鄭如謙這幾天奔波雇人正勞累,無精打采道,“好奇就嘗嘗嘛。

  他話音剛落,面碗就被推到了許默跟前。

  姜笙乖巧又可愛,“大哥最辛苦,大哥先嘗。

  “妹妹先提出來的,妹妹嘗吧。
”許默失笑,察覺到她嘴裡的口水,把碗又推了回去。

  眼見着一碗面免不了被推來推去的命運。

  張香蓮端着四碗面拯救了他們,“别謙讓了,每個人都有。

  五個孩子,一人一碗面,不偏不倚,誰都有。

  姜笙終于放心地拿起筷子,挑出一根面,細細地放進嘴裡品嘗。

  剛入口隻覺得是普通的面條,仔細咀嚼就出現濃郁的雞香,面的勁道與雞肉濃香混合出現,偶爾還能吃到一點點雞肉的存在,讓整碗面的口感得到了升華。

  “怎麼樣,好吃嗎?
”辛苦勞碌十數天的張香蓮緊張地詢問。

  姜笙認真點頭。

  好吃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雜集古文裡的東西真正呈現在眼前,雖說是張姑姑做的,但也是她提出的點子,發現了白水面的存在。

  第一次,姜笙感受到了學習的魅力。

  與此同時,鄭如謙放下空空如也的面碗,“姑姑,這面還有多餘的嗎,能給我點嗎?

  張香蓮笑眯眯地回應,“還有許多,我都切好放在案闆上了。

  鄭如謙去廚房的時候,張啟全和劉翠也在品嘗這白水面,都贊不絕口,看見他抱起餘下的面,張啟全反應最快,“二公子是打算把這面賣到悠然居?

  “送給郝掌櫃嘗嘗。
”鄭如謙嘿嘿笑,絕口不提賣的事兒。

  張啟全就知道,這小子肯定還想擡價格。

  白水面制作不易,必然不能便宜賣,至于能擡成什麼價,就看鄭如謙的舌燦蓮花了。

  隔天。

  鄭如謙又去了趟悠然居,拿到了五十斤白水面的單子,光定金便有十兩銀,交完貨還有四十兩尾銀。

  也就是說,白水面被賣出了一兩銀子一斤的天價。

  張香蓮驚了,姜笙也驚了。

  前路迷茫,大道滿霧,每個人走來都是深一腳淺一腳,不是在試探,就是在吃虧。

  但一碗誤打誤撞的白水面,讓姜笙和張香蓮逐漸看清楚前方,也摸索上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這其中以張香蓮的道路更為清晰。

  她知道自己沒什麼本事,又是個和離過的婦人,此生都不再想着二嫁,更不能再孕育後代。

  她把簪花小院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疼,但随着孩子們的長成,單單一個母親的身份太過單薄,尤其是從臘肉嘗試到臘腸再到臘魚,如今再到白水面以後,張香蓮已經不滿足于照顧好孩子們。

  她還想自己活出個人樣,她想做一個除了“母親”、“夫人”以外的角色。

  白水面隻是個開始,張香蓮暗下決定,要做出更多美味,要擴大作坊的生意,若是有生之年,開個自己的店,簡直不要太美妙。

  姜笙的想法就簡單多了,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好處,她比從前用功許多。

  不僅閱讀完大哥發下來的雜集,還又要了兩本書。

  許默考慮到她不需要科考,拿給她更多的是能夠擴充眼界,提高見識的書籍,而非四書五經女戒類。

  也許是學習起來時間過地太快。

  轉眼,到了放榜日。

  姜三姜四已經帶着新的烤鴨回來了,兩個練武之人晝夜不停地奔波,也瘦了一圈。

  鄭如謙交代他們好好休息,另安排了新雇的人手,由汪小松伴着去了安水郡,繼續運送烤鴨。

  他則陪着大家夥在簪花小院裡等待。

  按照安水郡的老規矩,前三名不出現在牌匾上,由專人送喜報到家中。

  可今日,外頭已經響過好幾撥鬼哭狼嚎,有過于激動的,也有不敢置信的,就是沒有敲鑼打鼓的聲音。

  姜笙納悶,“難道大哥不是前三名?

  那就隻能去牌匾上親自看了。

  眼看着日上梢頭,兄妹們再坐不住,收拾好東西便直奔貢院門口的牌匾上。

  先從後頭看,一個一個往前數,卻始終沒有許默的名字。

  眼看着就要數到開頭,隻剩下有限兩三個人名,姜笙的後背都要被汗水濕透。

  說時遲那時快,身後響起嘈雜的鑼鼓聲。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