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請人
隔得老遠,大家就看到災民們住的屋子。
說是屋子,其實隻是一些樹架起來大屋頂,連牆都沒有。
村裡的屋子至少有幹稻草蓋成屋頂,可災民們的屋頂是用枯葉堆起來擋雨的。
男人女人們縮在屋頂裡頭,一大堆人混着住,連個隔斷都沒有。
李氏看得直搖頭:“都是可憐人呐,有家不能回。
”
大柱疑惑:“他們為什麼不回家?
”
“前兩年旱災,他們受損嚴重,逃荒出來。
沒交上稅糧,田地都會被衙門收回去,他們回去也沒地養活自己。
”
陳子都說起這些很無奈。
這些逃荒的人沒交稅糧,又沒服兵役,成了黑戶,壓根沒資格分田地。
豐都縣受災沒别的縣嚴重,可也是傷筋動骨。
再加上前任縣令胃口大,糧倉都是空的,他有心無力呐。
比起災民,陳子都先得護着豐都縣的百姓,這不,能做的也隻能把災民安頓在縣城外了。
陳小桑就道:“放心吧,我會幫你的。
”
陳子都懷疑地瞅着小小個子的她:“你怎麼幫我?
”
“我找三個長工,就能幫着安定三家災民,你就能輕松好多呀。
”
合着她來招長工,變成幫他的忙了。
陳子都磨牙。
陳小桑見過更慘的人多了去了,當然不會因為眼前的慘狀動搖。
她将一隻小手塞進李氏的大手裡,高興道:“娘,我們去挑三個最能幹的人吧,一個月給二百文……不對,給一百文。
”
陳子都以為自己聽錯了:“一個月多少工錢?
”
“一百文呀。
”
陳子都忍不住提醒她:“豐都縣招長工,一個月少說得五百文。
”
“對呀,所以我才來找他們嘛,他們不是找不到活幹嘛。
”陳小桑短短的手指着不遠處躲在棚子裡的人道。
這叫什麼,有價無市。
陳子都:“……”
沈大郎瞅了眼陳小桑,又瞅一眼不敢置信的陳子都,心裡默默歎了口氣。
李氏也遲疑:“一百文一個月,他們不能願意吧?
”
“願意的願意的,你看他們都找不着活兒幹呀。
”陳小桑很堅定。
以前她幾個哥哥都很難找到活兒幹,更别提這些黑戶了。
不知根不知底的,萬一是個不好的,還會害了主家。
她不怕。
跟那些地主不同,她是把人招到陳家灣。
一個灣子都是熟人,還能能怕幾個外來的人心不善麼。
再說了,還有沈興義這個連狼都不怕的人呢。
李氏就想試試。
才要帶着陳小桑過去,就被沈大郎制止了:“若是那些人想搶咱們,就危險了,讓她留在這兒吧。
”
于是陳小桑和兩個柱子被留下了,就連陳子都也被留下來看着三個孩子。
瞅着兩人離開的背影,大柱擔憂道:“奶會不會被搶呀?
”
陳子都嗤笑:“我一個縣老爺待在這兒,你們還怕被搶?
”
“對呀!
”大柱高興地雙手用力一拍,“我們也去玩吧!
”
陳子都:“……我沒帶人手來,還是乖乖呆在這兒吧。
”
大柱很失望。
“沒人手,他們就不怕縣令嗎?
”
陳子都怎麼想怎麼覺得這話不對。
陳小桑看他被問住,就跟大柱解釋:“沒差爺跟着,他們就不知道縣老爺是縣老爺,肯定不怕。
”
大柱覺得小姑說得很有道理。
他湊近跟陳小桑咬耳朵:“小姑比縣老爺聰明。
”
聲音小,耐不住陳子都離得近呐。
這些話就被陳子都一字不落地聽見了。
陳小桑便道:“縣老爺聽到會傷心的。
”
大柱很不在意:“我很小聲的,他聽不到。
”
陳子都:……他全聽到了。
大柱咂摸了下嘴,道:“他都能當縣令,小姑以後肯定會比縣老爺的官還大。
”
陳子都鹹鹹道:“女人當不了官。
”
大柱驚了:“我小姑這麼聰明,為什麼不能當官呀?
”
二柱附和:“我小姑還讀了好多書,很厲害的。
”
“例法是這麼規定的。
”
大柱二柱畢竟讀過書,知道什麼是例法。
所以這會兒很難過。
陳小桑就安慰他們:“我不考科舉呀,我要當大夫,很厲害很厲害的大夫。
”
大柱還是提不起勁兒。
他覺得例法不好,制定這個例法的人也一點都不聰明。
二柱被寬慰了。
他抱抱小姑,“當大夫很掙錢的,小姑掙好多錢後可以買很多好吃的。
”
陳小桑樂呵呵點頭:“就是嘛,我還要救好多人,讓他們過好日子。
”
要是今天之前,聽到陳小桑說這話,陳子都得感動哭。
多宏大的志向。
可經過剛剛她隻給一百文請長工後,他一點不信她真是為了救人了。
十有八九是為了掙錢。
陳子都抹了一把額頭的汗珠子。
小小年紀就成奸商了。
請長工就花一百文?
哪個傻子願意幹呐?
事實證明,好多人願意幹,甚至求着幹。
李氏和沈大郎沒一會兒就帶着五個人回來了。
“他們都挺不容易的,我想着,能幫一把是一把。
”
多請兩個人,家裡人輕松些。
一個月才一百文呐,比請短工劃算多了。
陳小桑瞅着這些人一個個都瘦巴巴的,便擰了小眉頭,嚴肅道:“我們家是幹農活的,很辛苦。
”
“我不怕苦,隻要有口飯吃,我就有大把的力氣!
”二十多的小夥子急忙道。
其它人也跟着連連點頭:“我有的是力氣。
”
“我以前在家裡就是幹農活的。
”
瞅着五人信誓旦旦的模樣,陳子都不知怎麼的,覺得臉有些疼。
陳小桑對幾個人很滿意。
雖說穿的破破爛爛,可他們穿衣服整齊幹淨。
而且一個個都是老實的長相。
頭一個說話的年輕小夥子搓搓手,很不好意思道:“主家,我家困難,能不能預支工錢?
”
李氏應道:“我們這兒的長工都是幹完一個月才給發工錢。
”
也隻有在家裡幹了許多年的長工,家裡實在有困難,主家才會預支工錢。
她還不知道他們的為人,拿了錢跑了,她可找不到人。
先開口的長工苦了臉:“我們實在是艱難,家裡錢都用光了,實在揭不開鍋了,要不我們也開不了口。
”
“哎,我們大人餓兩頓就餓兩頓,孩子餓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