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門小藥娘:将軍,我當家!

第354章 擋箭牌

   他們拖家帶口出來都許久了,加上之前糧價高,他們身上的錢早花得七七八八了。

   “主家放心,我們全家都在這兒住,跑不了的。
您先給我錢,我幹活肯定不惜力!

   年輕小夥子連連求道。

   李氏心軟了一下。

   畢竟她家以前也挨過餓,知道挨餓的滋味。

   不過她身上的錢不敢拿出來,棚子裡那麼多災民,萬一看到錢出來搶就不得了了。

   李氏低聲問陳小桑:“小桑啊,把你身上的銅錢拿些出來給他們吧?

   陳小桑很大方地答應了,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一把銅錢,一人給了四十文。

   “我們隻帶了這麼多錢啦,這個算定金,剩下的六十文要你們幹完一個月後才能給。

   五個人奇怪地往陳子都和沈大郎身上瞅。

   他們還以為錢會在他們兩個男人身上,沒料到是這個小丫頭掏的錢。

   不過拿了錢就好,四十文不多,總能吊住家裡人的命。

   他們連連感謝。

   沈大郎看得擰了眉頭。

   這個時候拿錢出來,不是好事。

   若是這裡的人貪心,怕是要來搶他們。

   念頭才起,旁邊的陳小桑樂呵呵跟五人介紹道:“縣老爺在這兒,我們不會騙你們的。

   五人這才瞅見陳子都,趕忙跪下行禮。

   不等陳子都開口,陳小桑就道:“縣老爺可好了,擔心你們找不到活兒,讓我們多雇幾個人,好讓你們養家糊口。

   陳子都:……他有說過這些嗎?

   沈大郎一本正經道:“縣老爺很記挂你們,也不想你們過這種苦日子。

   五個人聽得眼圈都紅了,一個個巴巴瞅着陳子都。

   他們這些平頭百姓,哪兒被縣老爺記在心裡過呀。

   有人感動得直摸眼淚:“縣老爺的好,我們都記得。
這塊地就是縣老爺撥給我們的,還讓差老爺幫我們修建棚子住。

   另外一人補充:“還幫我們找活幹。

   “縣老爺是好人!

   陳子都心虛地擺擺手:“都起來吧,好好幹活。

   五人這才擦着眼睛起身,拿了錢給自家人送去。

   等幾人走遠了,陳子都就瞅着陳小桑和沈大郎直瞪眼:“好啊你們兩,都會拿我當擋箭牌了!

   陳小桑瞪着無辜的大眼睛:“什麼是擋箭牌呀?

   陳子都:“……你是不是裝不懂?

   陳小桑歪了小腦袋:“我為什麼要裝不懂呀?

   陳子都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冤枉她了。

   小桑才多大,應該是想不到這些的。

   他便不看她,轉而去瞅沈大郎。

   沈大郎都過了中了縣試了,總歸不會不懂吧。

   他猜對了,沈大郎一點不掩飾:“災民多,孩子老人很危險。

   這裡災民多,誰知道有沒有已經餓瘋了的人,他不會冒險。

   他這麼誠實,陳子都不知道該怎麼反應,一時愣在原地。

   陳小桑忍不住,雙手捂着嘴背着陳子都偷樂,小肩膀一聳一聳的。

   旁邊的二柱傻乎乎問她:“小姑你笑什麼呀?

   陳小桑樂陶陶道:“咱們家能請長工了呀,你和大柱以後不用幹很累很累的活兒了,你們不高興嗎?

   二柱一想,對呀,以後他可以少幹好多活。

   于是他也跟着高興。

   大柱就搖搖頭,拍拍二柱的肩膀:“多了五個人,爺爺會種更多地的。

   二柱的笑容僵在臉上。

   地裡的陳老漢一個噴嚏接着一個噴嚏地打,揉着鼻子坐到地頭歇息。

   陳二樹坐到他身邊,問他:“爹,你是不是受了風寒呐?

   “不能夠啊,這麼熱的天哪兒來的風寒。
”陳老漢揉着自己的鼻子,小聲嘀咕:“難不成是你娘在念叨我?

   “老婆子去縣城大半天了,也該回來了。

   日頭都快下山了。

   旁邊那塊地的沈興義扶着犁大聲道:“我家大郎在縣城,保不齊看我家大郎去了,大郎再帶着他們轉悠轉悠,一天轉眼就過去了。

   光顧着說話,牛帶着犁歪着走了他也沒掰過來。

   等說完瞅見,他趕忙拽着牛繩子往回拉。

   陳老漢氣得臉都綠了:“他們去縣城玩兒,哪會去找大郎,你别胡咧咧!

   “怎麼不能,昨晚小桑還問了我大郎住在縣城哪兒,說她要幫我去看看。

   沈興義高興地說着,見牛又不走了,一鞭子抽在牛屁股上,牛“哞”一聲,乖乖往前走。

   “我還把大郎考科舉用的名兒跟她說了。

   說到沈大郎的名字,沈興義更得意了:“我兒子,叫沈睿庭,這名字好聽吧?

   陳大樹直起腰歇息,驚奇問他:“大郎怎麼還有兩名字呐?

   “是縣學裡的魏先生說的,考科舉要取個好名兒。

   陳大樹就對陳老漢道:“爹,咱家幾個柱子是不是也得重新取名兒呐?

   “取啥新名。
”陳老漢很不滿:“人家取的不好聽的名兒才要取新名,咱家幾個柱子喊出來好聽,用不着。

   大柱二柱三柱四柱,念出來多順嘴,又不會記錯。

   沈什麼庭,念都念不順溜。

   因着陳老漢的爹四十多才生的陳老漢,取名叫寶來。

   再這之後,就再沒孩子了。

   陳老漢就想着肯定是明兒沒取好。

   寶來寶來,寶都來了,後頭肯定就沒寶了。

   所以陳老漢從小就想明白了,得挨個叫。

   有大樹就會有二樹,有了二樹有三樹,按着順序,一個個排隊來。

   自從生了五個兒子,陳老漢對自己的這個想法更是深信不疑。

   要是大郎不改名兒,就會有沈二郎沈三郎,運氣好也能有四郎五郎。

   可惜啊,非得改名叫什麼庭。

   瞅瞅,到大郎就停了吧。

   沈興義隻有大郎一個兒子吧。

   陳老漢悠閑地點了旱煙,吧嗒一口,對沈興義道:“興義啊,我看還是讓大郎把明兒改回來,大郎大郎,多好叫呐。

   陳四樹忍不住插嘴:“大郎一聽就是咱莊戶人家的孩子,沈睿庭多好,喊出來都有學問。

   陳老漢瞪他:“你連地裡的活兒都整不明白,還能懂什麼是好名兒?

   陳四樹反駁:“地裡的活兒跟名字有啥關系。

   “一張嘴就會巴巴!
”陳老漢很不滿地指着陳四樹種的那壟豆子:“你瞅瞅你幹的這點活兒,都落後五樹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