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都要了
掌櫃為難道:“我最多便宜二兩銀子,一百一十二兩賣給你們。
”
陳子都瞪大了眼瞅着掌櫃,半晌都不知道該怎麼說話。
銀樓竟然能講價?
陳小桑擰了小眉頭,很是可惜地瞅着掌櫃:“我們沒帶夠錢,以後再來好不好?
”
當然不好。
生意走了,下回得到什麼時候喲。
掌櫃沒見過這麼講價的,扭頭期盼地瞅着陳子都:“這位客人,若是您誠心想買,我給您一百一十兩的價錢?
”
陳子都拽開陳小桑的手,連連點頭:“要,我都要了。
”
掌櫃高興得不行,連忙裝了東西遞給陳子都。
為了抓住這種大主顧,掌櫃送了一對銀耳環給陳子都。
陳小桑惋惜地瞅了眼陳子都懷裡的東西。
明明可以用更低的價錢買的,不過送的銀耳環也值不少錢,陳小桑覺得還不錯。
頭回買東西講了價還拿了贈送禮物的陳子都很高興,抱着東西出來後,還想買東西。
李氏被吓怕了,連聲拒絕,要帶他們回家。
陳小桑不樂意,“我要去找長工。
”
李氏愣了:“找長工做什麼?
”
“給咱家種地呀。
”陳小桑理所當然道:“爹和哥哥們幹活太累了。
”
“有短工呐。
”
陳小桑就算給她聽:“短工太不穩了,他們得先忙活自家地裡的活,才能來幫咱們幹活,耽誤咱們的莊稼。
要是我們請長工,就能安心幫我們幹活,我們還能多種草藥,爹不用太累呀。
”
她早就想好了,來縣城就要請長工。
老陳家勞動力多,田地更多。
今年要種三百畝田地,光靠陳老漢和五個樹太累了,就是加上沈興義也種不完。
在村裡找短工能湊合着用,可誰家也不會放着自家的田地不種去打短工呀。
她家有錢,能長期請人了。
李氏呆了:“不是地主鄉紳家才請長工嗎?”
“咱家有錢啦。
”陳小桑理所當然道:“有錢就可以雇更多人幫咱們種地,再掙更多錢呀。
”
李氏聽得心動。
多個壯勞力,能多種不少地呐。
這會兒糧食價錢還沒降下去,多種地就能多掙錢呐。
不過……
“長工工錢要得多呐。
”
陳小桑拍拍自己的口袋:“我有錢!
”
一旁的陳子都實在憋不住了,插話道:“你們家不是很窮嗎?
怎麼還請得起長工?
”
他頭回見到陳小桑,就聽她哭窮。
後來但凡遇到老陳家的人,都是哭窮。
所以在他心裡,老陳家窮得揭不開鍋。
沈大郎将目光落在陳小桑身上。
他倒要看看這丫頭怎麼應話。
陳小桑睜着大眼睛問陳子都:“子都哥忘了嘛,過年我們家幫你擔保,掙了好多好多利息錢呀。
”
陳子都想想還真是,他差點把這茬兒給忘了。
沈大郎狀似不在意道:“聽說去年有不少難民逃到我們縣來了,讓縣老爺安頓在郊外。
”
陳小桑聽得雙眼都亮了,求着陳子都帶她過去。
趕着驢車的李氏擔憂道:“你爹不能願意吧?
”
陳小桑“嗯嗯”地點頭,“所以我們才要背着他把人先請回去嘛。
”
李氏想想也是。
當時老頭子死活不願意買牛,還是小桑背着他買回去,他用着順手,才留下來的。
瞅瞅,今年他還自個兒買了頭驢子呐。
李氏心裡隻小小得動搖了一下,便堅定地向着陳小桑傾斜了,先帶回去再說。
大柱很擔憂:“爺爺會生氣的。
”
陳小桑慶幸道:“還好爹不會打我,你們可不能學我呀。
”
兩個柱子頭點得跟撥浪鼓似的。
他們才沒那麼大的膽子呢。
大柱很慌呀:“爺爺會不會怪我們呀?
”
“放心啦,有我在呢,我會保護你們的。
”陳小桑把自己的胸脯拍得“砰砰”直響。
沈大郎:“……”
就沒見過膽子這麼大的丫頭。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他忍不住對李氏道:“是不是先跟寶來伯商量商量?
”
李氏頭都不回:“人帶回去了再商量呗。
”
沈大郎:“……”
帶回去了就不叫商量了,那叫告知。
沈大郎無奈地扶額,這麼放縱這丫頭,難怪她天不怕地不怕。
陳子都樂得眉眼舒展開,顧不上坐在驢背上的颠簸,逗陳小桑:“小心你爹氣急了把你丢出去。
”
陳小桑“哼唧”道:“我爹最疼我,才不會把我丢出去。
”
大柱覺得縣老爺比他還傻:“爺爺怎麼會丢小姑呢,氣急了也就打我們一頓嘛。
”
說完後覺得有哪兒不對。
他撓撓頭。
二柱很高興道:“小姑會護着我們的,我們也不會被打。
”
大家都不會被打,他們不怕爺爺生氣。
就算生氣,還有奶奶幫他們。
奶奶跟他們是一頭的。
陳子都不想讓話題轉跑了,便又拉回來:“你爹這麼疼你?
”
陳小桑得意極了:“我爹就我一個女兒呀,我又聰明又好看,當然疼我啦。
爹疼我,娘也疼我,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他們都很疼我。
”
大柱聽得連連點頭:“我們也很喜歡小姑。
”
陳子都聽得眸光閃了閃,拽了一把缰繩,樂得問李氏:“您家倒是跟别家不同了,别家都是寶貝兒子,您家卻是寶貝閨女。
”
李氏“嗨”一聲:“我五個兒子,寶貝不過來。
就一個閨女,不疼她疼誰呐。
”
“聽說小桑身子不好?
”
李氏遲疑了下,便不準備瞞着陳子都,把陳小桑小時候的事兒說了。
陳子都聽得很仔細。
這些事,陳小桑早聽過好幾遍了,這會兒邊聽她娘說,邊補充,仿佛那些事她都經曆過。
到她穿越過來後的事兒,她記得清楚,補充得更詳細。
有的事沈大郎也是頭回聽說,聽一會兒,就瞅瞅陳小桑,防着她坐不穩掉下去。
李氏說完感歎:“她從小身子不好,我們更記挂她,心也就越發偏了。
”
陳小桑補充道:“我天天都有雞蛋吃,還有白米飯,我哥嫂都隻能吃紅薯玉米。
”
陳子都跟着感歎:“小桑被你們家養大,是她的福氣呐。
”
陳小桑也覺得是自己的福氣。
陳子都是個能說的,陳小桑又能說會道,巴巴了一個多時辰,他們才到了災民安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