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相遇 第120章 小姜笙為作坊努力
有……很多。
溫知允回過頭,溫弱的面容上帶着些訝異。
長宴點點頭,給予肯定。
好吧,小溫大夫款款上前,給牛仙仙摸了摸脈搏,又翻了翻眼皮,最後把袖中的粉末在她口鼻處抖了抖。
“無事,不過是心急上胸罷了。
”溫知允眨巴着楚楚可憐的眼,“略作休息,最多半個時辰即可轉醒。
”
巴豆粉是半個時辰起效果來着。
“多謝大夫。
”牛家父女坐上馬車離去。
溫知允回過頭,和長宴對視而笑。
他們的馬車被牛仙仙撞到松散,已經送去修整了,幾人隻能步行回家。
好在小院距離縣衙也不是很遠。
許默把卷宗放回縣衙,剛準備離去,王家的馬車就停了面前。
“王兄。
”他拱拱手,“短短幾步,就不叨擾王兄了。
”
雖然王家的馬車很舒适,但畢竟是别人家的。
馬車裡寂靜了片刻,王扶風撩開簾子,語帶笑意,“許兄還是上來吧,若是再遇到一個馬仙仙可如何是好。
”
想起剛才的無奈,許默到底還是上了王家的馬車。
緊随而至的弟弟與妹妹,瞬間讓來時空落的馬車,變得擁擠又熱鬧。
姜笙在和鄭如謙讨論種豆角的事兒,方恒偶爾跟着插一嘴。
溫知允和長宴湊在一起,偶爾嘀咕兩句,似有什麼小秘密。
人多,熱鬧。
真好。
沒了牛家的打擾,種豆角的事一帆風順。
不過半個月,所有的地就全都栽種上了種子,隻等着出苗以後架棍,再等兩三個月就可以收豆角了。
鄭如謙頭一次做地主老爺,對所有的事情充滿新奇,每天在地頭盤旋,既提防有人使壞,也是真心熱愛。
他甚至盤算着,一直呆到豆角收獲,再帶着幹豆角回府城,給悠然居送貨。
其他人沒有意見,姜笙卻是急了。
“我們在府城還有作坊呢,二哥你隻顧着拾掇豆角,不要作坊了嗎?
”小姑娘氣呼呼地問。
鄭如謙愕然地看着她,然後點頭。
這還用說嘛,臘肉都成全民食物了,府城但凡是個廚藝老手,都能做出來,作坊根本沒有開下去的必要。
“小姜笙,三哥不是把簪花小院給你了嗎,你也說作坊歸你,我就不操心了。
”鄭如謙故意逗妹妹。
兩年的時光,姜笙除了一開始賣過衣裳,就沒再做過其他。
本以為小姑娘會面紅耳赤,氣到跳腳以後再放棄。
沒想到她握緊了拳頭,“臭二哥,不能放棄作坊,不能在作坊裡幹活的姨姨沒飯吃。
”
就像種豆角一樣。
數十個流浪兒靠着種豆角吃上了飯,好多百姓也出于信任把地賣了,鄭如謙就要一直把豆角種下去。
可以把生意越多越大,讓更多的人領到工錢。
但絕對不能放棄,讓那些吃上飯的人,再次受凍挨餓。
府城的作坊隻是短暫關閉,但不會永遠關閉。
臘肉的生意做不下去,那就做别的生意。
可是做什麼呢。
姜笙也沒有頭緒,她短暫的人生裡,除了大哥的教育,便是偷聽學堂夫子幾次講課。
有講為人的,有講處事的。
可沒有講做生意的呀。
姜笙心底惦記着,連夜裡都說夢話,要重開作坊,要做新的生意。
鄭如謙看地心疼,有些後悔逗妹妹了,索性把自己能想到的建議給她,“臘肉還是大山教的呢,要不你問問他,還有沒有其他臘肉,或者是腌肉,或者是其他的。
”
姜笙眼前一亮,等龐大山送菜回來,便抱着糕點湊過去,一口一個“大山哥哥”。
龐大山的心都化了。
臭弟弟跟香妹妹的區别,誰帶誰知道。
尤其是家裡有四個臭弟弟,卻連一個香妹妹都沒有。
要不是怕許默鄭如謙方恒溫知允長宴發怒,龐大山甚至想把姜笙偷走。
“大山哥哥,你隻會做臘肉嗎?
還有沒有其他的肉,腌肉啊之類的,隻要是府城沒有的特色肉都可以。
”姜笙眨巴着大眼睛。
這可把龐大山難住了。
能記住臘肉,已經是他對爹娘的緬懷了。
再多的,他真不會。
但是龐大山不想看姜笙失望,更不想看那雙亮晶晶的眼睛裡都是黯淡,他絞盡腦汁,差點把自己小時候尿床的記憶都翻出來,“倒是有另外一種腸,但是記不得叫什麼,隻知道很香,一咬會爆汁,味道很特殊。
”
川蜀地區的腸。
雖然沒有具體做法,也沒有具體名字,但好歹有個方向了啊。
“要是能找到一位來自川蜀地區的嬢嬢就好了。
”龐大山撓頭,“她們肯定會。
”
這何其難。
大渝王朝地廣物博,從南到北不知要走多少年月,也不知川蜀地區在何方位。
要不是有能人異士用半生浏覽山水,記錄下地區差異,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原來遙遠的另一方,還有不同的生活。
更别提,怎麼會有川蜀地區的人,嫁到斜陽縣來。
好在小姜笙不是容易放棄的人,雖然心底覺得可能很小,但還是要打聽。
萬一呢,萬一真的有呢。
于是,許默在衙門裡為她打聽。
方恒帶着八位家仆外出訓練時打聽。
鄭如謙種豆角時打聽。
溫知允出診治病時打聽。
就連長宴,都利用自己的姿色,找些姑姑姨姨打聽。
小半個月過去,就在姜笙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時候,還真的打聽到了。
有一位婦人,幼時曾随父母去過川蜀地區,還生活了幾年。
後來回到斜陽縣嫁人,偶爾還會跟身邊人提過川蜀地區的生活方式,也做過幾次臘肉。
隻是随着她夫婿身亡,人也纏綿病榻,不再提起往昔。
要不是有一對乖巧聽話的兒女,也許這婦人早就離開人世。
即便是現如今,她也不知還有多久的命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