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相遇 第121章 小四:别擔心,我會出手
時間太緊急,小姜笙甚至不敢耽擱,急匆匆地坐上馬車就要過去找人。
還是長宴提醒她,“你自己去有什麼用,叫上四哥啊。
”
對對對,得捎個大夫。
姜笙探出腦袋,讓趕車的鄭如謙拐到醫館。
領着五兩月銀的溫知允正忙地渾身汗,一會去抓藥,一會去曬藥,一會去包藥,一會還要給吳大夫捏肩膀。
吳所未靠在藤椅上,來個病人就問問狀況,嚴重的自己出手,輕症地就甩給溫知允。
可一個小縣城裡,哪來多少重症的,一百個裡有九十八個都是輕症。
于是一天下來,就聽得吳所未懶洋洋的聲音,“找小溫大夫,找小溫大夫,找小溫大夫……”
溫知允拂了一把額上的汗,隻覺得掙點錢可真不容易。
好在病症處理多了也有益處。
溫知允現在就知曉,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含有各種毒素,會導緻身體異常。
有些時候沒出事,僅僅是量小罷了。
比如數年前從海外引進的洋芋頭,澄黃幹淨的時候吃起來是美味,但發綠生芽時卻含有龍葵毒,少量腹痛腹瀉,大量直接口鼻麻痹,停止呼吸。
比如常用的木砧闆,若是不燙洗不見太陽,會生出一種黃色的毒素,索人性命。
甚至糧食儲存不當,食用後也會緻人傷亡。
也難怪吳所未大夫答應教他用毒時,意味深長地說,“話本子裡的上天入地,化腐朽為神奇都是假的,醫也好毒也罷,都是靠平常生活中的細節,殺人于無形。
”
醫術不是仙法,不能千裡之外取人首級,不能擡手滅萬軍,也不可能看一眼就索人性命。
它靠的是細節,是對萬物的了解,再以最尋常的方式,無聲索命。
溫知允大開眼界。
好不容易忙過這一波,他用妹妹給的小帕子擦掉汗水,還沒來得及洗洗晾曬上。
吳所未的聲音又傳了過來,“小溫大夫,來給我捏捏肩膀,有點酸了。
”
溫知允一頓,趕緊把帕子塞回袖中,認命地走過去。
這家醫館以前有三位大夫,後來出了那樁惡臭事件,也不知道吳所未跟東家說了什麼,兩位老大夫全都離開了。
隻餘下吳所未一人,帶着溫知允忙忙碌碌,偶爾兩人不在,醫館甯肯關門,也不再雇位坐堂大夫。
溫知允曾好奇詢問過,還以為吳所未就是這家醫館背後的東家,但他卻笑着搖了搖頭。
爾後,變本加厲地使喚溫知允。
就比如捏肩膀,明明一天到晚靠在躺椅上,卻依然叫喚着肩膀疼,不讓溫知允捏上一刻鐘不停歇。
等溫知允真的捏上了,他一邊舒服地歎息,一邊嘟囔,“這肩頸是人類最為重要的部位,若是刺中了肩頸骨縫,可緻人半身癱瘓,所以下針需謹慎。
”
“這個位置下按可使人肌肉放松,若是酸痛則代表肌肉僵直,需要好好休息……”
溫知允側耳聆聽,若有所思。
一刻鐘後,吳所未叫了停。
他動動脖頸,笑眯眯道,“小知允的力道越來越适中了,真是讓人歡喜,若我以後離開斜陽縣,捏不到還有些難過呢。
”
溫知允一愣。
吳所未又道,“也不知道,若我離開,你可願意……”
剩下的話沒說完。
一輛馬車停在醫館門口。
姜笙拎着裙擺,風風火火地沖過來,扯着嗓子喊,“四哥,四哥,要你幫忙。
”
溫知允的心神立即被吸引過去,他小碎步迎過去,輕聲詢問,“怎麼了。
”
“四哥,我找到去過川蜀的姨姨了,但是她好像不太好,你随我一起去看看罷。
”姜笙語帶央求。
妹妹還沒這麼跟自己講過話呢。
溫知允登時就應了,回過頭才想起來自己還沒跟吳大夫告假。
“吳大夫……”小小少年嗫嚅着過去,“我妹妹需要我。
”
“去吧去吧。
”吳所未擺擺手。
溫知允立即眉眼帶笑,轉身拉起姜笙,一路小跑着奔向馬車。
車轅上,有揚鞭斜坐的鄭如謙,還有掀起簾子探出頭的長宴。
多好啊。
吳所未輕歎一口氣,将所有的話咽回肚中。
另一邊。
馬車颠簸了大半個時辰,終于趕到十裡鎮九尺村的村東頭。
鄭如謙坐在車轅上跟村裡的百姓打聽,“姨,你知道汪大松家嗎?
”
那年過四旬的婦人瞟了一眼鄭如謙的馬車,眼底流露出嫉妒,竟然轉過身去,當做沒聽見。
鄭如謙差點仰倒。
好在長宴也跟來了,他從馬車上跳下去,對婦人露齒一笑,聲音帶着少年獨有的乖柔,“姨姨知道汪家在哪裡嗎?
我想找他們打聽點事情。
”
美色是利器。
男人抵抗不住少女,女人抵抗不住少年。
婦人雙眼一亮,霎時開口道,“就在那邊,前頭那個十字路口再往裡走三家就是的。
”
“多謝姨姨。
”長宴再次一笑,上了馬車。
婦人伸着脖子看了半晌,直到馬車都沒影子了,才縮回頭。
汪家門口。
總算是找到了地方,鄭如謙把馬兒栓在大樹上,姜笙帶着兩位哥哥小心翼翼地蹦下來。
她最先上前敲了敲門。
确切的說,是一塊透風的木闆。
汪家似乎窮到了一定地步,房屋是一路走過來最破舊最狹小的,連門都破舊不堪,像是用柴火拼湊起來的。
姜笙敲了兩下就不敢敲了,總覺得破廟的門都比這裡結實,生怕一用力就給拍散了。
好在不大會裡頭就響起回應,有人小跑着過來開門。
打開的一刹那,姜笙愣了。
裡頭的人也愣了,好半晌才結巴着道,“姑娘,姑娘,是那個買我們菌菇的姑娘。
”
矮舊的小屋裡随後走出個十來歲的少年,不是賣菌菇的兄妹倆,又是誰。
初相見,在十裡鎮集市上,姜笙心軟幫了他們。
再相見,是鄭如謙的豆角被踩踏,當哥哥的偷偷過來告了密,道出牛家的險惡。
牛家的位置就在九尺村。
緊接着就是現在,姜笙千裡迢迢來找的,竟然是他們卧病在床的娘。
這對兄妹,哥哥叫汪小松,今年十五歲。
妹妹叫汪小竹,今年十三歲。
因為家中金錢短缺,時常吃不飽飯,兄妹倆都比同齡人矮小。
面對姜笙的需求,汪小松握緊拳頭,“若是從前,姑娘的請求我們定然義無反顧,隻是現在阿娘她已經昏迷不醒數日,實在是有心無力。
”
一旁的汪小竹捂着臉痛哭起來。
姜笙的心驟然下沉,小臉苦着說不出來話。
早知生活困苦,卻不知艱難到這種地步。
汪家兄妹請不起大夫治病,她找了半個月的人,早在數日前就已失去了意識。
如果能早一點,早一點該多好。
三天?
亦或者五天?
還不等姜笙淚盈于睫,一旁的溫知允握住她手,輕聲道,“别難過,讓我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