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後,京城無人敢惹

第二卷:豐京 第322章 荔枝之危

  晚上。

  世家有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二進小院卻是自在悠然,大家邊吃邊唠,分享整天的見聞。

  其中以姜笙和鄭如謙為主力,許默跟長宴偶爾回應,其他人充當忠實聽衆。

  當提到醫館今天的病人,溫知允罕見出聲,“有件事情,不知道該說不該說。

  “你都開口了,能不說嗎?
”姜笙托腮,“四哥就喜歡吊我們的胃口。

  “是啊是啊,小四學壞了。
”鄭如謙附和。

  溫知允抿着嘴笑,“是這樣的,那位病人身上不止腹瀉,我在他的嘔吐物裡還找到沒消化的棗糕。

  剛夾了一塊棗糕的許默僵住,默默地把糕點放回去,改成青菜。

  理論上來說,棗糕算不得罕見,光天街口就有三家鋪子在賣。

  但病人出現在溫氏醫館附近,還格外狼狽,就值得細細琢磨了。

  “你們說,今天感覺有人在跟蹤?
”長宴忽然出聲。

  姜笙趕緊點頭。

  一旁的許默放下碗筷,“小五是覺得,這個病人不尋常?

  僅憑隻言片語,實在難以推斷。

  但長宴就是覺得不對勁,“即使他吃的不是九珍坊的棗糕,隻要倒在九珍坊跟前,賴在九珍坊頭上,這污名也洗不掉了。

  “可他是在小巷子裡被發現的。
”鄭如謙提出疑問。

  這就是連不起來的關鍵,一個試圖污蔑九珍坊的人,不可能跑去巷子裡虛脫。

  除非他預估錯瀉藥發動時間,又或者被什麼絆住手腳。

  不過倒是由此衍生出個好問題。

  “如果真的有人用這種下作方式污蔑九珍坊,二哥想好怎麼解決了嗎?
”長宴扭過頭,認真詢問。

  鄭如謙的大腦一瞬間空白。

  這比下毒,更換原材料,甚至流言蜚語都要惡毒。

  滿身的屎尿,就算證實跟九珍坊沒關系,也足夠驅散掉絕大部分的客人。

  連帶着鋪子裡的糕點也會惹上塵埃,再難有新客光臨。

  “太狠,太惡心。
”許默評價,“但非常有用。

  所有跟食物相關的東西,都可以用惡心來精準打擊。

  鄭如謙面色鐵青,“就因為荔枝,連九珍坊都要被算計。

  可要說為了九珍坊放棄荔枝生意,他說什麼也不願意。

  “能不能有個兩全之法,難道做吃食的,就隻能眼睜睜看着别人污蔑?
”姜笙惆怅。

  長宴沉默了片刻,“也不是沒有辦法,隻是……”

  隻是稍微赤裸了那麼點。

  兄妹幾個嘀嘀咕咕一陣,總算是商議下來。

  張香蓮把燒好的熱湯分别端上桌,姜笙抱着碗輕啜,“大哥最近在國子監有遇到麻煩嗎?

  跟方家比起來,廖家也隻是髒一點。

  真正讓人不寒而栗的,還得是方家人。

  “應該……沒有吧。
”許默閃過遲疑,“還算平靜。

  大家這才把心放進肚子裡。

  第二天。

  由許默親自提筆的宣紙懸挂在九珍坊門前,上面白紙黑字地寫着,“因本店被惡意競争诋毀,恐生事端,所有糕點讓利一折。

  這種石破天驚的話,放在哪都稱得上炸裂。

  同行競争多,惡意競争有,但大家多是你來我往憋着勁,哪見過這樣大大咧咧寫出來的。

  豐京百姓有好奇的,也有沖着讓利的,九珍坊生意不僅沒有變差,反而愈發擁擠。

  鄭如謙帶着姜笙在外頭欣賞,“小五就是小五,這招是真絕啊。

  把鋪子被惦記的事情直接昭告天下,一旦出了意外,那就是“惡意競争诋毀”,豐京百姓不會讨厭九珍坊,反而生出同情之心。

  真是妙啊,妙啊。

  至于那一折讓利,則是鄭如謙的主意,他認為既然貼了告示,就要真材實料地給到百姓實惠,同時還能防止被倒打一耙——比如污蔑九珍坊嘩衆取寵。

  姜笙深以為然。

  接下來一段時間,不知道是江家的警告起作用了,還是那張宣紙太過震懾人心,廖家一直沒有動作。

  時間也從五月份溜到六月,嶺南的第二批荔枝該送來了。

  這段時間前來預定的世家很多,姚家三十斤自不必說,齊家趙家賀家都有定,要不是第三批緊随其後,九珍坊都不敢應下。

  也正因為此,鄭如謙精神十分緊繃,得空就要去官道上看看,期盼荔枝車的到來。

  “你們說,廖家不會半路攔我的荔枝吧。
”他久等不到,開始有些焦躁。

  長宴放下刻刀,吹了口木屑,“二哥要是擔心,不如帶着姜三姜四去迎接一段路。

  從嶺南到豐京走的都是官道,來往行人不算少,廖家就算真的動手,也未必能在人群中精準找到九珍坊的荔枝車。

  但鄭如謙在家也隻是空跺腳,還不如早點找到汪小松等人,也能徹底放下心。

  “好。
”對于小五弟的提議,鄭老二幾乎不假思索。

  他與姜三姜四收拾好,連姜笙都捎帶上,兄妹倆朝着嶺南的方向出發。

  大概半天時間,馬車才漸漸駛出豐京地界,開始跟川渝接壤。

  道路上馬車明顯變少,行人也大多穿着具有特色的衣裳,花花綠綠格外吸睛。

  姜笙睜着大圓眼睛好奇,但不敢說話。

  因為鄭如謙已經快要瘋了,“從離去到現在十九天,我們還趕了半天的路,差不多就在這片了,怎麼就看不見人呢。

  尤其是随着日落下山,能見度越來越低,再看不到汪小松等人,他就得折返回京,防止雙方錯過。

  好在姜笙眼尖,指着前方側翻的馬車,“那個人,那個人是不是小松哥哥。

  鄭如謙的心沉了下去,他驅趕馬車前進,停在稍遠的地方。

  三兩步奔過去,那個站在原地發呆的不是汪小松又是誰。

  “小松!
”鄭如謙恨到咬牙,“荔枝呢,荔枝呢?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