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552章 為二丫驕傲
太皇太後聽雲庭說完,倍感欣慰。
她伸出幹枯的手摸了摸雲庭的頭頂,“庭兒真的長大了,外祖母以後不用那般操心了。”
“外祖母,您等着享福。”雲庭笑得眉眼彎彎。
太皇太後也笑了。
頓了頓,她聲音極輕地道:“庭兒,外祖母想求你一件事。”
雲庭心有所感。
但是他沒有盲目答應。
“您說什麼求,我娘若是在天有靈,知道您對我用這個字,還不得從地底下鑽出來打我?”雲庭故作輕松地道。
“庭兒,無論如何,當今聖上,是你的表兄,是你舅父臨終前放不下的那份牽挂啊。”
“那是自然。”雲庭回答得很快,語氣恭敬而标準,仿佛在背誦奏章,“皇上英明神武,待我恩重如山。身為臣子,我自當兢兢業業,不負聖上隆恩,亦不負舅父在天之靈。”
這番話,滴水不漏,卻也冰冷疏離。
太皇太後眼中最後一點微光熄滅了,隻剩下深沉的疲憊與了然。
這位曆經三朝、早已洞悉世事的老婦人,比任何人都清醒。
她知道,龍椅上那個性情陰鸷多疑的孫子,早已失了人心,更無掌控這萬裡江山的能力。
大廈将傾,不過是幾年,或十幾年的區别罷了。
她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親手帶大的這個外孫,他看似纨绔不羁的表象下,藏着怎樣一顆不甘沉寂、欲挽狂瀾的心。
他不會、也不可能和注定傾覆的皇權綁在一起。
所以,她所求的,不過是在那滔天巨浪席卷而來時,雲庭能念及一絲血脈親情,護住她孫子的一條性命。
可是雲庭卻沒有答應。
他在回避,拒絕給出承諾。
“那,”太皇太後聲音微顫,“這天下,總歸是你外祖父和你舅父殚精竭慮守護過的心血。”
“是啊。”這次雲庭答應得很快,“外祖母放心,無論将來如何,這龍椅上坐着的,必定是您的血脈,是您的親孫子。這一點,不會變。”
太皇太後松了口氣,渾濁的眼中泛起一絲水光。
這樣……或許也就夠了。
她對得起故去的人了。
太皇太後調整了情緒,轉開話題,“我聽說,謝太傅在撺掇皇上削藩?你也參與進去了?”
雲庭點點頭,同時笑道:“外祖母果然寶刀未老,這般私密之事,也沒有逃過您老人家的耳目。”
“削藩”這麼大的事情,而且也不是能大喇喇放在明面上讨論的。
所以隻是皇上和心腹的私下探讨。
沒想到,太皇太後也知道了。
雲庭确實參與進去了。
但是他和謝太傅、張鶴遙的意見不合。
表面上,目标一緻——削弱藩王,消除割據隐患。
但策略上,分歧巨大。
謝太傅與張鶴遙主張“擒賊先擒王”,矛頭直指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燕王。
他們認為,隻要扳倒了這棵大樹,其餘小藩王自然望風歸附,不成氣候。
雲庭卻持反對意見。
他力主“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先從那些實力較弱、名聲不佳的小藩王下手。
這既是試探各方反應,也是積累處理藩王的經驗。
雙方各執一詞。
謝太傅等人認為,先動小的,會打草驚蛇。
雲庭認為,動大的,沒有經驗,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雙方各執一詞,争論不下。
皇上暫時也還沒有決斷。
藩王是他的心腹大患,但是他确實也不敢輕易動手,怕自己的皇位坐不穩。
太皇太後說的正是這件事。
“你是怎麼想的?”她問。
“我覺得皇上應該先從小處動手,穩紮穩打慢慢來,不能急于求成。”
太皇太後若有所思。
“安撫即可。”雲庭語氣平靜,仿佛在說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皇上可以明發一道旨意,昭告天下,削藩之舉,隻針對那些心懷不軌、陽奉陰違、魚肉百姓的藩王,對于安分守己、忠于朝廷的藩王,非但不會削其封地,反而要嘉獎其忠義,以安衆藩王之心。”
“如何安撫才能讓他們安心?”太皇太後追問。
雲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緩緩道:“孫兒已勸谏皇上,不妨先将京城中為質的那些藩王世子們,放歸封地。”
太皇太後一驚。
她明白了。
雲庭是站燕王的,他在幫燕王解決後顧之憂。
雲庭若是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不承認。
他真的沒有想過幫燕王。
他想幫的,從來都是自己和天下百姓。
燕王那個軟蛋,刀不架到脖子上,是不會反抗的。
既然如此,那就推他一把,逼他不得不反。
因為能打的就他了,而且名正言順。
至于以後能不能勝任,那就以後再說。
太皇太後又提醒雲庭:“你不是喜歡蕭晏的二女兒嗎?那京城中這些甚嚣塵上的流言,你不怕她知道?”
她既知道了外孫的心思,自然希望他能夠得償所願。
“我是喜歡她,”雲庭坦然承認,臉上露出一抹清晰的自嘲,眼神卻依舊清亮,“可她不喜歡我啊,外祖母。”
提起二丫,他整個人的氣息都生動鮮活起來,方才談論權謀的深沉盡數褪去,眼底重新燃起明亮的光彩,“而且,外祖母,她去廣州府了。”
“去廣州府?不是在瓊州嗎?”
“她去廣州府做生意了。”雲庭一臉與有榮焉,“她在廣州府盤下了最大的貨棧,把原東家價格壓低了三成。她還和外國人打交道,把瓊州的沉香、黃花梨賣出了天價,換回了整船的南洋香料和西洋自鳴鐘、玻璃鏡,那些東西很快就會抵達京城。”
二丫現在雖然自己還不具備組織船隊下南洋的能力,但是她和其他人合作。
雲庭堅定不移地相信,假以時日,她定然會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