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兒穿得厚實,摔到小屁股其實也不疼。
不過,親爹這麼一問,寶兒心裡的委屈便上來了,大眼閃着水珠:“疼!
”
崔渡心疼得不行,抱着女兒哄來哄去。
姜韶華失笑:“隻輕輕摔一下,哪裡就疼成這樣了。
你别慣着她,讓她下來,自己走過來。
”
崔渡平日對姜韶華百依百順,到孩子身上,就不那麼樂意聽她的:“寶兒才一歲,走路慢慢練就是了,不必着急。
”
姜韶華笑着瞥他一眼:“我自四歲紮馬步,嚴寒酷暑一日都沒斷過,馬步一紮就是一兩個時辰。
大兩歲了,開始練拳練兵器,經常摔得一身傷。
”
“照你這麼慣孩子,以後寶兒習武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
這也是個問題。
寶兒長大後要做大梁太子,讀書習武一樣都不能落下。
少不得要吃苦頭。
崔渡認真想了想,然後歎了口氣:“到時候再說。
反正,我閨女現在還小,我還抱得動。
”
姜韶華笑着白他一眼:“慈母多敗兒。
你硬不起心腸,以後我來管教寶兒。
”
崔渡整日在皇莊裡忙碌,五六日才回宮一趟。
每次回來,見了孩子恨不得捧在掌心裡。
管教孩子的事,是徹底指望不上他了。
虧他之前還大包大攬,說孩子生出來以後不要她操心。
崔渡被姜韶華看得有些心虛愧疚,想了想說道:“等天氣暖和了,我帶寶兒去皇莊那邊住一段日子。
”
姜韶華笑道:“也好,我也去住幾日。
”
崔渡眼睛一亮:“每日這麼多國事,你真能抽出空麼?
”
姜韶華挑眉一笑:“有陳丞相在,我走幾日怕什麼。
”
太皇太後和王丞相這兩塊礙眼的石頭都被挪走了。
衆臣也被調教得安分了許多。
以陳丞相的能耐,打理朝堂政務肯定沒問題。
就算有什麼突發的大事,從宮中放一隻蒼鷹飛去皇莊送信,也就是一個時辰的事。
崔渡樂得眉開眼笑。
姜韶華以前東奔西走四處巡查,這一年多來一直待在宮裡,早就覺得氣悶。
此時動了出宮小住幾日的念頭,立刻就傳令下去,讓身邊人預備。
銀朱年前出嫁離宮,如今掌着天子近身瑣事。
姜韶華一聲吩咐,荼白立刻忙碌起來。
宋淵點了五百親衛随行。
秦虎的外傷好得差不多了,就是左手刀還沒練出火候。
眼巴巴地看着孟三寶伴駕随行,心裡既羨慕又有些沮喪。
孫澤蘭照例每日給他換藥,看他蔫頭耷腦的模樣,笑着調侃:“再忍一兩個月,你的傷徹底好了,想去哪兒都行。
”
秦虎的身體底子确實極好。
中了毒受了這麼重的皮外傷,将養幾個月便能下榻,左手刀都練起來了。
而且右胳膊恢複得也比預料中的好,以後騎馬沒什麼影響。
秦虎沖孫澤蘭咧嘴一笑:“我都聽孫太醫的。
”
虧得孟三寶沒在旁邊,不然肯定要被肉麻得直搓手臂,抖一身的雞皮疙瘩。
……
寶兒還小,不能吹風受寒,由奶娘們抱着上了馬車。
姜韶華換上了春日騎馬裝,一身紅色,策馬飛馳,英姿飒爽。
崔渡策馬跟随,目光盯着姜韶華的背影,眼睛都舍不得挪一下。
宋淵領着五百天子親衛随行,一半人在前開道,另一半緊随其後。
哪怕沒亮出天子出行的陣仗,這般浩蕩聲勢,也足夠引人注目了。
早晨出發,正午便到了皇莊。
熟悉的幾張臉孔,齊整整地出現在眼前。
林莊頭等人都是南陽郡的老人,還有崔渡的堂兄崔望,他身邊的窈窕女子是新婚妻子沈氏。
沈氏是沈工正的女兒,自小時常出入王府。
姜韶華見了故人,心中十分親切:“沈姐姐,你在皇莊裡住得可還習慣?
”
沈氏有些局促羞赧:“妾身哪裡當得起皇上叫一聲姐姐,皇上真是折煞妾身了。
”
姜韶華笑道:“這裡不是朝堂,沒那麼多規矩。
你我自少相識,這一聲沈姐姐,你擔得起。
”
又對崔望笑道:“沈姐姐遠嫁随你來了京城,你可得好好待她。
若是沈姐姐受了委屈,朕可是要給她撐腰出氣的。
”
姜韶華本就性情淩厲,坐了龍椅執掌江山後,更多了威嚴霸氣。
崔望被不輕不重地敲打幾句,誠惶誠恐,忙應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好好待她,絕不相負。
”
姜韶華笑了一笑,又去和林莊頭閑話。
林莊頭來的時候,将妻兒都一并帶了過來。
還有十來家精明能幹的莊戶,也都跟着來了京城。
崔渡這位長甯伯兼農部尚書,麾下真正得用的就是這些人。
此外,還有諸多前來學習培育良種的學生。
他們多是各州郡派來的農戶。
皇莊有幾萬畝良田,源源不斷地培育出優質糧種。
南陽郡的玉米和紅薯,前幾年已經在北方推廣開來,如今南方州郡也逐漸推行開來。
還有高産的麥種稻種,都在逐步推廣。
百姓們有了充足的糧食,日子自然就好過了。
民心安穩,也大半因此而來。
崔渡平日低調,不顯山露水,實則是真正的大梁功臣。
崔渡站到田邊,伸手指着眼前一片實驗田,這一刻,他就像百戰百勝的大将軍在沙場點兵,威風凜凜不可一世:“韶華,你來看。
這是我剛培育出來的麥種。
産量比大梁的普通麥種高四成。
就是要伺候得精心一些。
今年春耕,就可以試行推廣了。
”
姜韶華舒展眉頭,心情愉悅:“這裡培育出來的麥種,能供多少良田耕種?
”
崔渡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早就算過了,大概夠三十萬畝良田耕種。
”
皇莊雖然大,培育的麥種也是有限的。
大梁地域廣闊,推廣高産糧種,也得有個先後順序。
崔渡隻管培育良種,怎麼推廣至大梁全境,這就得要女帝陛下陳丞相和朝堂官員們操心了。
姜韶華思慮片刻道:“撥出兩成麥種,送去南陽郡。
其餘的,分到适合種麥的州郡。
”
一個南陽郡就占兩成麥種,這确實偏心得有點明顯。
不過,這是女帝陛下的龍興之地,偏袒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