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殿試1
皇帝道:“既然是貢士,往後自是父母官。
今日的第一道題目:淮南的氣候,該種植哪些農作物。
”
既然要當官,自是不能隻懂一些書面上的大道理,還得對農耕極為了解。
往後将他們下派為一方父母官,得造福一方。
這些貢士聽到這題目倒是不慌,他們隻要稍加考慮,用一兩個時辰,就能寫出一篇華美的文章。
不過下一刻,他們就傻眼了,因為跟着皇帝身邊的公公已經開口了:“各位貢士可開始,兩刻鐘後交卷。
”
兩刻鐘哪裡寫得完一篇華美文章?
!
愣怔之後,他們已經快速提筆開始寫起來。
沈大郎将毛筆蘸了墨,在白紙上簡單寫了淮南的氣候,再将合适的農作物列出來,再将種植的周期排列一番,心裡已經有了數。
他在陳家灣幫着陳老漢種了許久的地,對一般的農作物的特性都了解,這道題難不住他。
寫完,他才拿了幹淨的紙張提筆寫起來。
他們答題了,皇帝也沒什麼事,走近坐在大殿角落的陳閣老,忍不住道:“今年這些貢士年紀有些大啊。
”
陳閣老起身行了一禮,才應道:“老臣見後面還是有不少年輕的貢士。
”
無論哪一年殿試,站在最前面的都是年紀大的貢士,那些年輕的都在最後。
要尊老敬老嘛。
不過往年皇帝不在意,今年卻想多多選拔可塑之才,才越發挑剔。
皇帝顯然也明白自己心态失衡,當即緩過一口氣,才道:“先生說的是。
”
陳閣老恭敬道:“聖上憂心國事,自是有看錯時,隻是過猶不及,還望聖上平常心。
”
皇帝笑道:“這些都是國之棟梁,朕倒要看看他們能交出什麼答卷。
”
兩刻鐘一眨眼就過去了。
那些貢士答卷被收走後,還沒來得及松口氣,第二道題又出來了。
這次涉及的是國法,讓他們斷案。
又是兩刻鐘。
他們不敢停歇,埋頭苦思冥想。
幾位這會兒已經拿着答卷互相傳閱。
兩刻鐘寫出一篇文章,自是比往日要粗糙些。
他們迅速浏覽了一遍,再一商議,挑出寫得好的十份出來上交給皇帝。
皇帝浏覽了一遍,心裡已經有了個大概。
很快,第二份答卷過來了。
這次挑出來的前十的答卷跟第一題差别不大,隻有一人變了。
皇帝思索片刻,才道:“第三題,如今我大梁有何危機。
”
這題一出,貢士們驚出一身汗來。
這次皇帝倒是大方,給了一個時辰。
可這回,那些貢士半晌不敢落筆。
他們若是說了大梁不好,惹怒了聖上,怕是要被除名。
可若是不寫,他們殿試便要失利。
一時間,他們左右為難,抓住毛筆的手都在抖。
有人慌得冷汗滴到紙上,汗滴在紙張上彌漫開來。
皇帝單單瞥了前排一眼,順勢往後看。
在看到後面幾排已經開始動筆後,皇帝一頓。
沈大郎卻一直沒動。
若要說大梁的問題,那就太多了。
其它問題都可以暫緩,藩王問題卻刻不容緩。
寫其它問題,或許能完成這次考題,若是寫藩王問題,過于敏感,或許就會落到二甲去。
沈大郎沉思許久,久到隻剩半個時辰。
他壓了下胸口,吐出一口濁氣,提筆蘸墨,再次落筆,剛勁有力的小楷從筆尖流出。
一旦下定決心,便是文思泉湧。
沈大郎除了蘸墨,壓根不用停頓。
一張白紙寫滿,他将紙張放到旁邊晾着,迅速在另外一張白紙上繼續寫。
公公喊“停筆”時,他正好停筆
拿了最後一張答紙,吹幹墨,等公公過來時,将一疊答卷遞上去。
隻是一回頭,就見右手邊那貢士對他笑了笑。
看那貢士的年紀,有個二十七八。
沈大郎點點頭,算是打了招呼。
這一次考完,考生們被帶下去吃午飯。
留在大殿裡的臣子迅速将考卷浏覽了一遍,将前十名遞交給皇帝。
皇帝看完才發現沒有沈睿庭。
他就問底下一個官員:“沈睿庭的考卷沒進這一輪前十?
”
戶部一官員趕忙起身,恭敬道:“他的文章寫得是不錯,隻是文章主題過于狂妄。
”
狂妄?
他要的就是狂妄。
皇帝道:“前兩輪他答得極好,我倒是要看看他第三輪的答卷。
”
既然皇帝開口了,那些官員也就将沈大郎的答卷遞上去。
皇帝一看沈大郎的題目頓了下,瞬間明白為何這考卷要被刷下去了。
原來是提了藩王問題。
他順着文章看下去,就見沈大郎将藩王封制弊端寫了個徹底。
就算早知道藩王們在封地為所欲為,在看到一些實質的問題時,皇帝還是沉了臉。
直到看到後面沈大郎提出的設想,皇帝雙眼一亮,恨不得拍案叫絕。
要不是此時還在大殿上,皇帝必定要大聲呼“好”。
這個沈大郎,竟建議他多多分封那些藩王的子孫,給他們名頭後從他們父輩手裡分封地。
既全了對那些藩王的臉面,還将那些藩王的封地瓜分成許多小塊。
以前藩王們隻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王位和田地,藩王問題世世代代都有。
可如今呢?
藩王需要給衆多兒子分。
一萬畝田地,傳給一個兒子,兒子勢力照樣強。
可要是分給三個兒子呢?
那三個兒子一人隻有三千多畝。
藩王們兒子衆多,孫子更多,再往下一代,每人分的就更少了。
傳兩代,這些藩王就不足為慮了。
皇帝激動地又看了兩遍。
放下後,心裡卻是久久不能平靜。
要不是他看了沈大郎前兩輪的文章,已經判定他是前三甲,就要錯過這篇好文章了。
皇帝暗暗慶幸自己多問了一句。
隻是此時,他心裡暗暗惱火。
這些臣子真真是怕是,竟然将如此好的文章給排除在十名之外了。
一個個都隻想保全自己,生怕惹上這些事耽誤他們的前程了。
他将沈大郎的答卷交給旁邊的公公,不動聲色道:“陳閣老看看這篇文章吧。
”
陳閣老恭敬站起身,接過文章,一眼就看到“沈睿庭”三個字。
他上前,雙手抱拳行禮,恭敬道:“聖上有所不知,沈睿庭是老臣的弟子,為了避嫌,老臣不好做評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