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殿試2
不做評判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不看。
皇帝也不勉強他,讓身邊伺候的公公将文章拿回來。
他則不鹹不淡道:“你們該是都看過沈睿庭這篇文章,你們說說,這篇文章如何?
”
戶部尚書上前回禀:“若隻論文章,這篇可當魁首。
可今日是殿試,若是過高評價,怕是會釋放某些信号。
”
留在這兒的大臣,除了戶部一來人外,其餘全是重臣,這會兒他們更在意的是國家安穩。
皇帝頓了下,才道:“姜愛卿說的在理,隻是今日題目是朕所出,他也不過貼題作答罷了。
”
“可這些文章需公布,若是傳到那些藩王耳中,怕是對朝堂穩定不力啊聖上!
”
另外一名臣子已經開始力勸。
他們都是看過沈睿庭這篇文章,自知作為答卷,沈睿庭着實才華橫溢,該是狀元之才。
他們也是商量許久,才艱難将這篇文章拿下來的。
如今藩王與朝堂本就微妙,一個不慎,就會有動蕩,他們誰也不敢賭。
刑部尚書笑道:“我們隻是選拔人才,沈睿庭也隻是寫了篇文章,那些藩王總不至于因着一個考生的文章就翻臉吧?
”
反正他是支持将沈睿庭的文章推選出來的。
不過他雙拳難敵四手,隻能由着多數。
既然現在聖上都有意,他自是要站出來說出自己的立場。
戶部尚書不滿:“自是不會翻臉,心裡如何想就不知了。
”
“如此好文章,若是落出前三甲,一旦公布文章後,你讓天下學子如何想?
”
藩王想法要緊,天下學子的想法就不要緊了?
“往後還哪有人敢說真話,信聖賢之禮?
”
“天下會鑽營的人已經夠多了,姜大人也看到落選的文章了,都是說些不痛不癢的問題。
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一個光明前途麼?
”
對那些落選的文章,刑部尚書嗤之以鼻。
那些文章在他看來隻有四個字:“錦繡前程。
”
姜大人沉默了。
的确,那些文章是六部都不得罪。
有些人還點出一些不核心的問題,還有些竟然吹噓起大梁如何如何好,沒有問題。
皇帝對刑部尚書很滿意。
他如今就是想找些敢說真話辦實事的人。
他看向其它官員:“各位愛卿有何高見?
”
衆人紛紛戰隊。
有顧忌藩王,也有顧忌天下學子。
兩邊說着說着,竟是當着皇帝的面吵起來了。
朝堂上争吵多了,皇帝早習慣了。
他端了杯茶水慢慢品,耳邊全是臣子你來我往的辯駁。
等他一杯茶喝完,他們也沒吵出個所以然。
皇帝隻能再讓人端一杯茶水過來繼續喝。
瞥一眼坐在底下的陳閣老,此時陳閣老老神在在,好似這事全然與他無關。
皇帝這個無奈啊。
沈睿庭怎麼就是陳閣老的弟子呢?
要是兩人沒關系,陳閣老總歸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已經沒辦法了,皇帝隻得調停,這才道:“還有沒有折中的法子?
”
這折中的法子自是誰也不得罪。
他們暫時沒想到,也就不應話。
皇帝又拿起沈睿庭的答卷看了會。
這文采,這膽識,還有這謀略樣樣拔尖。
難得找出來這麼一個人才,若是不給個好名次,也太可惜了。
皇帝早就見過沈睿庭,也聊過幾回,一早就覺得他極有想法。
前兩輪看到他答卷時還頗驚奇,看完就知道前三甲有他。
可他若是給了過高的名次,難免那些藩王不會多想。
陳閣老開口了:“聖上何不先定下二甲三甲進士的名次,一甲再考一場,最終來決定名次?
”
他這話,已經是将沈大郎放在一甲裡了。
可兩邊人都沒意見,畢竟單單看才學,沈大郎進一甲是闆上釘釘的。
隻要不是狀元就是了。
皇帝點頭:“也好。
”
三場考試下來,排名容易。
很快,他們将剩下的名次排好,讓人去宣布。
貢士們頭一次在宮裡吃午飯,雖然餓極了,還是不敢大口吃。
吃完午飯後,二百多人也隻是安靜等着。
那二十七八的男子笑着走到沈大郎身邊,打招呼:“我是周建同,你應該是沈睿庭吧?
”
沈睿庭道:“我是沈睿庭,我記得你,貢試頭名。
”
當時他特意看過排在他前面的人,很清楚記得這個名字。
周建同笑道:“沒想到你能記得我。
”
“京城有名的才子,就算在國子監也是驚才絕豔,京城學子都聽過這個名字。
”
這倒不是沈大郎誇張,周建同是國子監有名的才子。
上一屆的貢試,大家都傳他會拔得頭籌,可他當時并未參加。
周建同搖搖頭:“這話從别人嘴裡說出來,我倒沒覺得有什麼,從你嘴裡說出來,我倒是心虛了。
”
“我是真心誇贊。
”沈大郎道。
周建同無奈:“我打聽過你,比我小了整整十歲。
若是我同齡與你比,是遠遠比不過的。
”
沈大郎沒料到他如此謙虛,不過簡單愣了下,還是道:“周兄驚才絕豔,我甘拜下風。
”
周建同被噎了下。
他比沈睿庭大十歲,已經自認不如沈睿庭了,這個沈睿庭竟然完全不将年齡差考慮進去啊。
夠狂。
不過他并不生氣,反倒對沈睿庭更看重了幾分。
有才之人,總歸狂妄。
況且他看過沈睿庭貢試的文章,不比他差,再來一次,他還不一定能超過沈睿庭。
這麼一想,好像沈睿庭隻是說了實情,并不是狂妄啊……
周建同更無奈了。
沈睿庭這才叫年少輕狂啊,他都一把年紀了……
想想還有些心酸。
周建同很無奈:“你真招人嫉妒啊,京城最近到處在問沈睿庭是何許人也。
我也是多番打聽,才知道你竟拜入陳閣老門下。
”
之前的拜師宴,主要是請的一些官員,像這些普通的學子還是不知情的。
沈大郎道:“僥幸,也因着先生教導,才有我的今日。
”
周建同都不知道自己該嫉妒沈睿庭還是羨慕沈睿庭了。
“能拜入陳閣老門下,還是你的才能出衆。
以往也有不少人給陳閣老家投拜帖,都沒被理會。
”
這些事沈大郎倒是聽說過,他道:“還好我爹與先生是舊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