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豐京 第350章 母親
姜一的怨氣好平,剩下的羊群卻讓鄭如謙犯了難。
起初隻是些小羊崽,個個四五六斤,抱着扔進馬車裡也就作罷。
半年的時光不至于讓他們長成,但也逐漸伸展開,有了四五十斤的體重,挪運難度增加。
即使勉強塞進馬車裡,也得防止他們撞出來,防止馬車側翻,防止車毀羊亡。
可把鄭如謙和方恒難為死了。
後來,還是位北疆養羊的老把式站出來,拿布條将羊腳兩兩捆住,又留了個活結,交代好每天喂水喂草,時間太久還得翻個面,避免羊皮漚爛。
這才辛辛苦苦将羊群運到隴西郡。
之後的喂養談不上困難,雇的長工也挺負責,鄭如謙在裡頭挑了兩隻最大最肥的,想要運回豐京時又犯了難。
從北疆到隴西也就三五天的路程,裹住羊蹄子勉強能運。
從隴西到豐京卻足足一個月,羊就算不憋死也得偏癱,到地方還能吃嗎?
瘦也瘦成羊骨頭了。
在長工的提議下,鄭如謙一狠心一跺腳,請木匠打了個木籠車,也就是馬車上架着木籠,有點像運犯人的車,木頭與木頭之間專門留出砸雞蛋和菜葉的空隙。
隻不過木籠車的空隙,是給羊伸着腦袋呼吸的。
原本的馬車裡則裝上滿滿的幹草,這才從上郡把兩隻羊給運回來。
因為喂羊走走停停太耽誤時間,眼看着馬上就到了,鄭如謙偷了頓懶沒有喂,沖進小院裡又隻顧着跟兄妹談笑風生,以至于兩隻饑腸辘辘的羊竟哀嚎起來。
“咩……咩……”
半大的羊咧着嘴嚎叫,露出潔白細密的牙齒,還真有點吓人。
除了許默以外的兄妹四個奔出來,鄭如謙負責取草喂水,其他三個擠在一起,細細地打量這難得一見的北疆羊。
豐京的羊肉貴,根本原因是難以大量畜牧羊群,隻有少數百姓用村口野草養着寥寥幾隻羊,長成以後賣錢換取生計。
五兩一斤的剔骨價,更是将其他肉類遠甩身後,成為當仁不讓的高等貨。
即便如此,真正嘗過北疆羊肉的人都會感慨,本地羊肉不及北疆羊半分。
姜笙壓着好奇,端詳半天蹦出句,“這個羊看起來比咱們這的羊要醜。
”
屋裡屋外的人都笑起來。
影響肉質口感的可能是品種,可能是飼養習慣,也可能是草水有差異,但絕不可能根據美醜決定。
“可惜二哥不是專門養羊的,不然非跟你掰扯清楚不行。
”鄭如謙撒掉最後一把草,“這幾天就割些草供它們吃好喝好,過年的時候咱們殺了吃。
”
雖然買不了新衣裳放不了鞭炮,但他們有羊吃,還是北疆的羊。
姜笙笑眯眯地應下,聲音又脆又甜,“好。
”
這個新年,終于得到期盼。
豐京沒有草原,但割點草供兩隻羊吃還是綽綽有餘的,二進小院的人手也夠,不是姜笙就是長宴,帶上姜三姜四,兩個時辰就割夠三天的飯了。
有時候會遇到些熟人,看見滿車的草有些驚訝,“你們這是打算編草席子?
”
姜笙也不反駁,笑着擺手,“拜個早年,新年好呀。
”
對方也隻能拱拱手,回句同喜。
距離年關還有兩天,姜笙這次多割了些,自己都沒地方坐,隻能在車轅上盤着腿,身後是紮成垛的草,從車簾裡露出來,頗有幾分寒酸。
她性格大咧不在意,把缰繩交給姜三,托着腮看路邊的紅燈籠,看紅彤彤的糖葫蘆,看道路上穿金戴銀的每個人。
路過四道街金飾店門口,她看見一對母女挑選了心儀的金簪,正在試戴。
那是對纏絲手藝的簪,上頭用擰成麻花紋的細金絲纏繞出花鳥的形狀,鳥兒嘴裡銜着晶瑩剔透的紅寶石,整個造型精美中帶着靈氣,好看極了。
那個母親仔細地簪進少女發髻,又為她整理平鬓角,才含着笑意道,“隻有這般美麗的簪,才配得上我們承歡。
”
少女嬌羞地垂下頭,似是歡喜,又似擔憂,“母親,祖母已經斷了您的中饋,單靠您的嫁妝根本入不敷出,這樣珍貴的簪,還是算了。
”
“不。
”她按住少女的手,“你既喜歡,買便買了。
”
紫衣大丫鬟機靈地上前付銀,留兩人母慈女孝。
也就是這個時候,穿着簡單的舊衣裳,身後是紮成捆的雜草,頭上還頂着半片落葉的姜笙呼嘯而過。
豐京城内不允許馬車速度過快,兩撥人有足夠多的時間看清楚對方在做什麼,看清對方是誰,看清對方身後。
琳琅滿玉與雜草橫生。
絲綢錦袍與舊棉衣裳。
慈祥的母女與呆愣愣的姑娘。
相似的大眼睛,不相似的溫度。
廖氏握着金簪的手猛地一緊,原本平入的簪直接傾斜,刺痛了江承歡的頭皮。
“母親。
”她驚叫。
廖氏才松開手,驚惶未定,“可有傷到?
可有流血?
”
江承歡咬着嘴唇,一言不發。
廖氏也沒有追問,隻是望着載滿雜草的馬車背影,似乎在想到那個猶如雜草一樣頑強活着的小姑娘。
“母親。
”江承歡用口型呼喚,卻沒有發出聲,隻是不安地依偎過去,似乎想近一點,再近一點。
“母親。
”同樣的口型,同樣沒有聲音,這次變成了姜笙。
她疑惑地張嘴,嘗試呼喚陌生又晦澀的詞彙,卻又在脫口而出的瞬間啞然。
明明跟祖母也就差了一個字,怎麼區别就那麼大呢。
她叫不出來,也想象不到,更無法将廖氏跟閃着金光的模樣聯系起來。
她唯一能做的是告訴自己,有母親又怎麼樣,不還是吃不到北疆的羊肉。
馬車疾馳,風吹耳後。
她咧着嘴角,濕漉漉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