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重逢 第398章 殿試賭局
然後就有了殿試結束後的那一幕。
少年與少女靈動地攀爬上馬車,還不忘招呼剩下的三個人,“快上來啊,快回家了。
”
方恒身手矯健,眨眼功夫出現在車轅。
溫知允緊随其後,略顯孱弱地需要哥哥們搭把手。
到了許默,雖然不知道弟弟妹妹在賣什麼關子,但天然的信任讓他沒有多想,笑着登上馬車。
時值黃昏後,天色幾熏然。
姜五趕着馬車,聽主家們在馬車内交談,莫名覺得歲月靜好,不過如此。
“九珍坊應該關門了,直接回家找姑姑。
”姜笙托着腮,“也不知道一天的功夫,姑姑能不能研究出來新的糕點。
”
“不研究新的,把舊的整改整改也行。
”鄭如謙附和。
這話有道理,姜笙一回到家就直奔廚房,果然看到了正在燒火的張香蓮跟孔師傅兩口子。
“呀,姑父也在啊。
”她甜兮兮地打招呼,“天天讓姑父給我們做飯,多不好意思呀。
”
孔師傅傲嬌地哼了聲,“香蓮在哪我在哪,誰讓她放心不下你們,我也就隻能來搭把手了。
”
從新婚到現在,也就前三天兩口子留在孔宅,其餘時間不是去九珍坊忙碌,就是回二進小院做飯。
要不是還得回孔宅休息,孔師傅甚至有種錯覺,不是自己娶張香蓮回家,而是張香蓮把他娶走了。
偏偏小院地契在張香蓮手裡,回自己家天經地義,孔師傅也隻能巴巴地跟過來,該幫忙幫忙,該幹活幹活。
偶爾遇到姜笙跟姑姑撒嬌,他也得義無反顧站出來。
“什麼,要做糕點?
”孔師傅大聲問,“是九珍坊的生意不好了嗎?
”
“不是的。
”姜笙脆生生回答,“我是想做些高端糕點,賣給豐京的大戶人家們,隻是時間緊迫,有點為難姑姑了。
”
“大哥殿試隻此一回,有他給咱們宣揚,糕點想賣不出都難。
”
張香蓮微微點頭,看了那麼久的鋪子,她也早就不是從前懦弱膽小,隻會縫補漿洗的小婦人了。
做生意難點就在口碑跟名氣上,前者還能勤懇耕耘換取,後者卻是要天時地利人和。
許默一路科舉走到殿試,不管做進士還是同進士,都是能夠讓豐京側目的存在,若是運氣好些拿了一甲,便是個活生生的招牌。
就算不沖這些,單看着姜笙眼巴巴的樣子,張香蓮也舍不得拒絕,重重點頭應下,“好”。
當天晚上,兩口子就開始忙碌。
直到深夜才休息。
第二天,天不亮再次趕過來,琢磨,研究,調配,檢驗,推翻,隻做出最滿意的糕點。
待得孩子們清醒,全都趕過來嘗試,品茗,點評,提出建議。
整個小院都陷入忙碌,無暇顧及外界風風雨雨。
也正因為此,他們錯過了豐京的沸沸揚揚,以及一甲到底花落誰家的争執。
殿試上發生的種種并不是秘密,消息靈通的也不僅僅是世家。
地下錢莊甚至設置賭局,賭一甲到底是許默,還是方遠。
亦或者兩人同時位列。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方遠跟許默于去年陷入震驚大渝王朝的科舉舞弊案,從奉天府到金銮殿,誰都辨不出真僞,誰也挑不出作弊的人。
為了尋找真相,天家拍案重考,結果兩人紛紛在榜。
許默拿下會元證明自己,引得不少人偏向,認定是方家進行科舉舞弊,肆意欺侮寒門子弟。
誰料方遠也考進貢生,雖是個不上不下的名次,但科舉森嚴,無據可尋,能入榜便證明了實力,連文曲星下凡都未必能回回會元。
至此,殿試就成了最關鍵的決策。
許默之優異毋庸置疑,打一棍子再給個甜棗的思路,即便是三公三孤也要喝一聲精彩,他于殿試的潑墨揮毫,更是被謄錄收藏進文昌閣裡,史稱青竹公子佳作。
方遠的思路雖然惹來了不少世家嗔怨,但卻擊中天家内心,引動平民追捧。
再加上去年金銮殿上的金口玉言,好像也穩握掌中。
所以賭局除了兩位各進一甲,還設置了“同時位列”這個選項。
但豐京百姓可不傻。
去年兩個人還未科舉舞弊鬧上金銮殿,今兒就同時位列一甲,那不是打天家的臉——到底是替哪個作弊的遮掩?
科舉都有人作弊了,天下還有公正的地方嗎?
百姓心潰,國之将傾。
即便兩個同樣優秀,天家也隻能選一個做一甲,另外的屈居二甲,含恨落淚。
所以大家愈發期待,到底是選許默,還是選方遠。
選方遠,意味着放棄個優秀的兒郎,違逆天家提拔新秀的初衷。
選許默,則意味着得罪方家,摒棄讓天家為之心動的收富人稅法。
仔細衡量起來,優異的新秀經常有,每三年就能出個會元,許默的光彩因此大打折扣。
反觀方家子弟,有世家做後盾,勇敢提出收取富人稅,甚至願意帶頭上繳,怎麼看都比孤零零的會元要更有用。
天家隻要不傻,選哪個似乎不需斟酌。
也因此,地下錢莊的方遠選項,遠比許默選項更熱門。
“聽說入錢莊的八成都選了方家公子。
”黑衣少年跟前的侍衛低聲禀報,“兩成的人選了許公子,大皇子也讓人押了三千兩白銀,賭方家公子進一甲。
”
黑衣少年點了點頭,從懷中掏出五千兩銀票,“記得替我下注。
”
盡管這已經是他全部的家當。
“殿下。
”侍衛顯然是知道内情的,驚呼道,“不可啊,皇後娘娘總共就給您留下這些錢,若是賠進去可如何是好。
”
“沒了?
”黑衣少年低笑,“放心吧,不會沒的。
”
他從袖中掏出劣質脂粉,學着妹妹的樣子在面頰塗抹,最後收回袖籠,“父皇還在太和殿猶豫選哪個吧,我這個做兒子的,總得替他分分憂。
”
宮牆高矗,長路漫漫。
他握着掌心的紅頭繩,平靜自若地前行。
有太監禀報大皇子也趕去了太和殿,他神情不變,隻嘴角勾起勢在必得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