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重逢 第448章 朝廷局勢
天家此刻正在早朝,大病初愈的他面色還有些蠟黃。
幸得朝臣體諒,把事情簡化許多,規矩呈報再回禀處理,倒也遊刃有餘。
議事接近尾聲,他已經疲憊到想要歇息,甚至籌謀着要讓小藥童再過來按摩一番肩頸。
直到,外頭響起隐約的嘩然。
太監總管吳公公匆促走出,片刻滿頭大汗地回來,支支吾吾着欲言又止。
天家心頭頓感不妙,叫停正在禀報的吏部尚書,“吳總管有什麼話且說。
”
“回皇上的話。
”吳總管突然跪在地上,“皇城外來了堆文人學子,嚷嚷着要杜絕科舉舞弊,要請您評判……”
他聲音越來越弱,直至虛無。
但也足夠朝臣們面面相觑,緊張玩味了。
其中以朱家主最為着急,不停用餘光掃射方家主,希望能給個安心的指示。
卻不料方家主自顧遊神,根本沒有接收到。
龍椅上的天家沉吟片刻,到底還是點頭放了人。
朝臣們自發退到兩側,将正中央留給群情憤慨的文人學子們。
其實這次鬧騰的人不算多,千裡赴考的學子支撐不起在豐京生活,早早地回了家鄉,隻剩下本地文人與部分闊綽學子,合起來不過千餘。
至少偌大的金銮殿,能夠全部裝下。
自小識文斷字的都懂規矩,皇城外該哭哭該鬧鬧,見到天子全都躬身行禮,用不太整齊地聲音呼喚,“見過皇上,吾皇萬福金安。
”
天家歎了口氣,眉眼愈發耷拉,“平身。
”
終于走到這一刻,終于還是來了。
許默在路上尚有些緊張,此刻卻平靜到近乎詭異。
他看着奉天府尹恭敬行禮,将方府門口的事情娓娓道來,又搖着頭道,“請皇上恕罪,微臣實在難以管束,隻能請皇上親自評判。
”
文人學子不能鎮壓,武力兵刃隻會換來千古罵名。
天家了然點頭,目光挪到許默身上,突然道,“今科狀元也覺得科舉舞弊,也覺得會試有異?
”
果然,身在文人學子隊列,就等于做出頭鳥。
天家不會懲罰任何一個學子,但會怪罪鼓動輿論的官員。
幸好小五來信讓他把自己摘出去,許默才能不慌不忙地拱着手道,“微臣途徑方府大門,見昔日同窗憤慨無雙,見府尹大人為難歎息,故挺身而出言盡勸說,卻不想反遭同窗誤解。
”
他說着,語氣由平靜轉為憤慨,“微臣本是好意,豈能容得這般污蔑,連狀元郎的身份都要遭到懷疑,真是萬死難洗污濁,唯請天家做主評判,還微臣清白之軀,才能重立人間。
”
要不說是十年寒窗殺出來的學子,講起話來頭頭是道,用詞考究,連情緒都是層層遞進,于核心收尾。
最關鍵的,這小子居然淚眼汪汪,将文人憋屈無奈,恨不得以死明志的委屈展現到淋漓盡緻。
連龍椅上的天家都怔愣了。
不知是驚喜于親自提拔的人才,還是驚愕于他小小年紀就有了老言官的風範。
許默格外乖覺,說完就閉嘴,盡量隐藏住身形。
文人學子中的暗樁收到指示,嗷一嗓子叫出聲,“請天家做主評判,還科舉公平公正。
”
也是在這句過後,數百上千名學子紛紛跪地磕頭。
他們至少是有功名在身的舉人,他們可于朝堂不跪,但他們還是跪下了。
即便是刻意安插的暗樁,也當真渴望公正,渴望能夠攀爬上躍的藤蔓,渴望人生不要落地就被注定。
整個金銮殿内,烏壓壓大片都是腦袋,是渴求的文人學子,是無數呐喊的靈魂。
哪怕天家都被震懾,久久說不出來話語。
正直問心的朝臣也為之動容,窦威名躊躇片刻,拱手站住,“皇上,科舉本就該公平公正,而公正不怕評判。
”
“皇上,臣附議。
”齊共振彎腰展出。
“臣附議。
”江繼宗不再猶豫。
“臣附議。
”
“臣……附議。
”
有人彎腰,自然也有人筆直站立。
方家主回過神,手中的笏都要捏碎,急匆匆就要站出來反對,袖子卻被人拽住。
回過頭,不是鞠家主又是誰。
想想這幾日鞠家若有似無的調查,鞠貴妃陰陽怪氣的語調,方家主就毛骨悚然,背後生涼。
一奴伺二主,本就是世家大忌。
方家将寶壓在兩位皇子身上,明面裡幫大皇子,實際扶持二皇子,既得到大皇子的信任,又得到二皇子的感激。
将來無論哪位皇子坐上龍椅,方家都有從龍之功。
隻是相較于有鞠家支持的大皇子,方家還是傾向勢單力薄的二皇子——從龍之功,也分一等二等。
但同樣的,這二心就不能被大皇子知曉,更不能讓心狠手辣的鞠貴妃察覺。
方家要的是進可攻退可守,尤其是二皇子野心暴露,他們就更得擦去關聯,避免鞠貴妃起疑心,失去支持大皇子的權利。
這幾天,為自證清白,方家主可謂是忙到心交力瘁,處處讨好。
他怎麼都沒想到,鞠家會在這個時刻阻止他。
事關科舉舞弊,更涉方家嫡子方遠,豈能任由刁民污蔑。
方家主正狠下心抽袖,就聽得鞠家主老神在在道,“孫首輔身子據說愈發不大好,内閣之首的位置屆時空出來,六位次輔都是有力的競争者。
”
内閣分首輔次輔,首輔權利最大,由孫家孫閣老擔任,但因為年紀過衰并不怎麼處理事務,權利逐漸分散到六位次輔手裡。
如果說六部尚書尚且有齊家這種新秀,六位次輔幾乎都是世家擔任,分别是江家江繼宗,方家方懷仁,姚家姚建成,賀家賀成擎,窦家窦震名,朱家朱立業。
其中窦震名是吏部尚書窦威名的堂弟,一家裡出兩位權臣,難怪地位不次江家。
方懷仁這個家主之位雖然搶自長兄,内閣次輔卻是他經年努力所得,對于文人官場更是手到擒來。
他知道孫首輔之所以不退,是天家避免世家壯大,甯肯讓首輔有名無實,用六位次輔互相制約。
他也知道,一旦孫首輔病死,這微妙的平衡就會被打破,首輔之位終究是要從六位次輔中選出。
是江家還是方家,是窦家又或者賀家。
誰拿下這首輔,誰的世家權利愈發壯大,在将來的從龍之功中也就愈發占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