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 老杜誠意很足,李龍小心謹慎
杜廠長在合作這方面準備的很充分,李龍覺得這一點不錯,至少誠意是有的。
他從随身帶的挎包裡取出一個本子來,一邊取一邊問道:
“那杜廠長能不能說一說,如果我設計的這個清雪機使用沒問題,不存在什麼設計缺陷,那麼你們的買斷是多少錢,抽成是百分之多少?”
“買斷的話,”杜廠長說道:“一萬塊錢,不少了吧?”
對于普通人來說,設計這麼個清雪器,就隻是畫幾張圖,然後就有一萬塊錢的設計專利買斷費,已經足夠高了。
眼下還是八六年,一萬塊錢的購買力可不低,在燕京也是能買套院子的——不要求特别中心的地方。
當然,對于普通人的話,杜廠長也不可能出這麼高的專利買斷費,他能拿出這麼多錢,主要還在于李龍先前和他合作的兩樣農業機械,從效果上來看,都是極好的。
“抽成的話,按每賣出一台,抽成利潤的百分之十五,或者售價的百分之五,怎麼樣?”
李龍想了想,說道:
“那就後者吧,直接給我按利潤的百分之十五抽成。咱們公對公,來看看我的設計。”
他相信杜廠長的信譽,因為合作過兩次,對方所做的事情讓他覺得誠信還是有的。
李龍先拿出第一張設計圖,關于那種手推式汽油清雪機。
“杜廠長,這是第一種,用汽油機帶動的,主要用在單位内部那種院子,學校也是可以的。”
“你用的是滾筒卷揚?咦?我們當時怎麼就沒想到呢?不過這個對于太厚的雪不太好使吧?”杜廠長一下子就看到了這個設計的缺點。
“五六十公分的雪還是少數,大部分雪下完也就二三十公分,甚至十幾公分的。”李龍指了指手推式清雪機的滾桶說道:“雪厚了就慢點走嘛,總比人清着要快一些。”
“倒也是。”杜廠長也知道自己所說的并不是什麼克服不了的大問題,隻不過因為自己廠子裡的技術人員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他有些不服氣,所以下意識想要從李龍的這個設計裡挑點小毛病。
然後就認真開始看李龍的設計起來。
設計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滾筒的轉動,通過鋼刷把雪向前卷起。鋼刷的排列是有一定規律的,斜向排列能夠讓雪在卷起的時候向右前上方,這樣雪被卷飛出去,前面就沒了阻力。
看起來就是一層窗戶紙,杜廠長這樣的老技術一看就明白。
偏偏就是這麼一看就明白,自己加上那幫子技術員、工人卻死活沒想起來,隻會在推雪闆子上下功夫,最終也沒搞出來。
還是眼光眼界局限了啊。
杜廠長看明白這個手推式清雪機的原理後,擡頭看向李龍。
“我這裡還有一種是帶在小四輪拖拉機上的,杜廠長,你覺得這樣的合作,值不值?”
“值啊。”杜廠長感歎着,“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滾筒就解決了一直困擾着我人的問題。唉——小李,我覺得你不如直接到我們廠子裡挂名工程師吧,我感覺你的思路是真的比我們開闊的多。”
“先看看這個吧。”李龍笑笑,看來這個合作差不多成了,“我設計是這樣,但生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就這個鋼刷的制作是個大難題。當然,鋼刷上鋼絲的排列位置也是有講究的……”
既然已經達成了合作意向,李龍就簡單的給杜廠長講了講。
“行,我讓辦公室人搞個合同,咱們簽一下,晚上一起吃個飯,慶祝一下?”
“不了,已經約了。我二哥在這邊建設安裝公司工作呢,今天晚上到他那裡吃飯,還有幾個同鄉一起見一見。”
“那行,後面有空了再說。簽了合同,我得趕緊把人集中起來,先生産出來一台看看效果——當然,李龍同志啊,我對你的設計是非常有信心的。對了,你對這兩款産品的定價有沒有什麼想法?”
“手推式的,因為我不清楚目前汽油發動機的價格,所以不好說。後一種我覺得相對簡單一些,一兩百塊錢頂天了吧?”李龍說道,“咱們北疆這麼多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有那麼多學校、鄉鎮,哪怕平均一個單位一台,也能賣出幾千上萬台去。
而且啊,我覺得這清雪機還是能走出咱們北疆,拓展到口裡的市場去。”
“你這麼說我還真有點信心,下雪的地方可不止咱們北疆,北方許多省分都下,這玩意兒,肯定有市場!”
“還是那句話,一旦成形要鋪開的時候,一定要加緊生産,最好能把你這個廠子擴建一下,不然以你的産能,估計還沒生産多少,仿制的就出來了。”李龍提醒了一句,“現在咱們沒辦法去告别人,就隻能在先手、品牌和質量上做文章了。”
既然要簽合同拿分成,李龍自然希望這個清雪機賣得越多越好,這玩意兒,和收割機不一樣,是能一直用到四十年後的,長遠生意,還是希望能夠一直做下去的。
畢竟一直做下去,自己能一直收到錢——剛才杜廠長可沒說這個清雪機專利時限。
估計他腦海裡也沒這個時限的概念吧?
合同拿過來,李龍掃了一眼,看到這是個模闆式的,其中有些内容是早就寫好的,隻是現在把清雪機給填了進去。
李龍想了想,在清雪機前面加上滾筒鋼刷式幾個字。
杜廠長看着李龍改了之後,笑了笑說:“對對對,我們這邊寫的有些簡略了。”
李龍細看了一下合同,這時候的合同沒後世那麼長篇大論的,就幾點,一個是雙方合作,設計李龍出,生産農機廠出,最終就是賣出每台給李龍百分之十五利潤的分成,李龍有權在後續任何時間查賬等等。
合同一式兩份,李龍簽字,杜廠長簽字蓋章,然後一人拿一份。
杜廠長着急着要拿這設計去找技術人員一起研究生産,李龍則是想着去二哥那裡,看看俊山和楊永強過來沒有。
杜廠長把李龍設計的兩種清雪機給工間裡的人一講,這些人立刻就反應過來。
可行!
但聽杜廠長說專利抽成給李龍百分之十五利潤,一個個又不滿意了。
“這麼簡單的設計,憑什麼直接拿走一成五的利潤?”
“就是啊,這玩意兒我也能想出來啊,就是這兩天腦子都在推雪闆上,沒反應過來。”
“要我說設計還是不錯的,但這百分之十五的抽成是有點高了……”
杜廠長聽着這些工人和技術人員的話,歎了口氣。
唉,一個個眼高于頂,卻又局限于此,真是讓人發愁。
他等這些人把話都說完了,然後才問道:
“咱們想搞這個清雪機,至少有一年了吧?真正投入設計生産,也有一個月了吧?結果呢?搞出來沒有?”
一個個都不說話了。
“不僅沒搞出來,還鑽進了死胡同!”杜廠長的話如當頭棒喝,“你們一個個都算是技術人員了,怎麼就不能勇于承認别人的優秀呢?李龍同志是一般人嗎?你們不會以為他設計出來這個清雪機是偶然、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是運氣嘯聚吧?
想想他設計出來的收割機、中耕機,這些東西你們以前想過沒有?設計過沒有?又或者是不是每次都是他設計出來後,你們看到設計圖,然後才恍然大悟,覺得原來應該這樣,原來其實你們也能設計出來的?”
杜廠長這麼一說,這些技術員一個個不吱聲了。
是被杜廠長說到了痛處——其實每次李龍設計出來的東西,在他們看來,真就不算啥高深的。
但是偏偏最開始他們就想不到這條路。
而一旦看到李龍的這個設計,就感覺這設計也就是那樣,其實給點時間我也能搞出來。
問題是搞出來了嗎?
沒有啊。
杜廠長算是已經醒悟的,因為他發現李龍的設計,真就沒脫離基礎,實用性非常的強。正因為如此,才讓這些人感覺設計也就那樣。
一次這樣,兩次這樣,三次還這樣嗎?
每次李龍都比他們厲害一點點?
那真就不是想像的那樣了。
“行了,别想那麼多了,真要想着給李龍分多少那也得生産出來再說。現在咱們就把這清雪機生産過程拆分出來,滾桶是大頭,這裡面的技術含量可不低,咱們得好好研究一下。
另外咱們也要好好想想,是兩種都生産,還是主攻其中一項?”
這些事情将決定着接下來農機廠長的生産方向了。
李龍給杜廠長提醒以後要擴大生産規模,但杜廠長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也想擴大生産,但實在是有些地方身不由已,他也不是完全能做主的。
這農機廠也算國企,受制于體制,雖然現在農機廠盈利能力很強,但盯着的人也不少。
這都不是李龍考慮的事情。
農機廠隻不過是他随意布局的一個子,原來是寄與厚望的,但現在随着自己的收購站日盈利能力變強,農機方面産生利潤變成了錦上添花,李龍也不是特别重視了。
開着吉普車往二哥家的院子裡走,路過熟食店,李龍買了一條鹵牛肉,又買了個兩個涼菜,提着放進車裡開車而去。
這時候路上行人不多,本身奎屯就隻是一個小縣級市,人口不多,範圍不大,這大冬天,除了必須要幹活的,其他都窩在家裡呢。
吉普車開到二哥院子邊上,提着菜下車的李龍看到二哥已經在院子裡了。
想來單位位冬天也沒啥活,提前下班也不算啥。
聽到了吉普車的聲音以及李龍和李安國說話的聲音,屋子裡的李俊山和楊永強兩個都走了出來。
李俊山已經過了三十,變得穩重了不少,而楊永強還是年輕樣子,隻不過比在村子裡的時候更強壯一些,看着也沒那麼跳脫了。
“小龍叔!”
“龍哥!”
兩個人笑着打招呼,李龍則一一拍了拍肩膀笑着說道:“好啊好啊,看樣子過得都不錯。俊山,你這成家了,有點家長的樣子了。永強,找着對象沒有?”
“嘿嘿,正談着哩。”楊永強笑着說,“成不成還兩說。”
“好好談,我等着喝喜酒呢。”
“永強可受歡迎了,給他介紹對象的可不少。”李俊山笑着說,“就是他眼界高,一般的姑娘根本看不上。”
“哪有。”楊永強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是覺得對眼緣才好。”
“嗯,對眼緣,就是長的不好看的你看不上。”李俊山和楊永強關系極好,不怕開玩笑之被他打。
楊永強臉一下子就紅了。
李龍笑笑,這很正常,眼緣嘛,不就是看着順眼嘛。
“進屋進屋,外面冷。”李安國接過李龍遞過來的鹵肉和涼菜說道:“你們嫂子正炒菜哩,一會兒就好。你們進屋先打牌,我去廚房看看。”
雖然距離瑪縣一百多公裡,但習慣差不多,冬天喝酒開飯前,就是打牌消遣時間。
好在都是好久沒見,一起打牌順便聊着話題。
李安國成了組長,而李俊山在另外一個組當副組長——副組長不算正式的崗位,但一個月有五塊錢的補助,也不錯了。
李俊山的妻子工作也不錯,一家兩口人都有工資,住的又是宿舍,錢是不怎麼缺的,就是目前還沒孩子。
楊永強也在,李龍就沒問為什麼沒孩子,隻是旁敲側擊的說,要孩子要趁早。
他問楊永強啥時候回家,楊永強說年前,到臘月底了。李龍開玩笑說是不是這段時間正和對象确定關系,所以不回了,楊永強沒回應。
李龍猜測這個沒回應,應該就是默認了。
不錯了,跟着自己的這幾個,陶大強早早就有了孩子,孫家強現在也有了閨女,楊永強也有對象了。
成家立業基本上都在進行中,這時候人結婚早,二十五歲左右就該有孩子了。
李俊山這到三十歲還沒孩子,算是比較晚的了。
但這事急不來,就跟後世一樣,許多人結婚七八十來年要不上孩子,有些小年輕一發入魂,沒結婚就懷上了,這找誰說理去?
一邊打牌一邊聊着,好在沒喝酒就喝茶,這邊略顯文明一些。
打了幾圈,李龍當了兩回上遊,這邊李安國就喊着收拾桌子,準備上菜了。
菜一盤盤端上來,酒也是著名的奎屯特曲。這種酒瓶子在瑪縣也是很出名的,因為瓶子下半個是有弧度的,曾經有人拿棉線浸了酒精,繞着瓶身一圈,燒着後,燒熱了就把瓶子下半個帶弧形的部分給掰下來,當成特制的水杯。
酒很不錯,菜也不錯。李龍作為主賓,自然是被敬酒的對象。
李龍每次過來都是匆匆忙忙,來辦事送東西就走,沒怎麼好好在李安國家裡吃飯,所以這一次李安國非常重視。
吃喝一會兒,雪蘋和雪琴兩個放學回來,陳麗蓉帶着她們兩個在廚房那邊吃。
李龍問着李安國李俊山楊永強這邊的情況,他們也問着李龍的情況。
國慶節時李安國回去一趟,知道一些,但不多。現在李龍又講了一些,包括怎麼成為全國先進個人,以及收皮子、收蘑菇、收貝母,這趟過來是給農機廠交設計圖。
“設計啥?”楊永強喝了酒臉就紅了,問道,“龍哥,設計的是農機嗎?”
“不是,清雪機。”李龍放下筷子說道,“這兩場雪下的有點大,我想着搞個清雪機,掃雪就沒那麼麻煩了。”
“嘿,那可好。我們現在沒事幹,一下雪就掃雪,這雪還厚,掃起來太麻煩了。”李俊山說。
李安國也是這樣想。大院子住着是舒服,但掃雪也麻煩啊,這麼大地方,下一場大雪,光掃雪就得掃兩天。
如果真要有清雪機,這些人事情也會少一些。大冬天外面天寒地凍的,誰不想在屋子貓着冬呢?
奎屯這邊喝酒和瑪縣差不多,也打通關。
一頓酒喝下來,李龍有點暈,但并不算多。再加上屋子裡熱,酒氣随着汗水都排了,也就止步于暈了。
知道李龍越來越強,李俊山、楊永強和他喝的也多,喝到最後兩個人都覺得不行了,李龍主動提出來别喝了。
“不能再喝了,再喝呆會兒我都不知道咋把你們送回去了。”李龍開着玩笑,“我現在還不知道俊山家住哪裡,永強的宿舍還行,還記得。”
酒不喝了,喝茶,聊天。谝會兒傳子,熱茶喝多了些,酒氣就散了一些,然後李龍送人。
沒辦法,還得用吉普車,不然的話沒辦法送到。好在李龍已經清醒了,衣服一穿,開着車打着燈,按李俊山和楊永強指示的方向,送到了他們家裡。
李俊山住的是小院子,非常小。敲門的時候,李龍印象裡見過的女人開門,看到李俊山後,埋怨了一句,把人扶了進去,還和李龍道了聲謝。
李龍沒進屋休息,又去送楊永強。楊永強宿舍裡還有一個同事,李龍是把這貨扶着躺在床上,給蓋上被子就不管了。
然後他回到了李安國家裡。
第二天吃過早飯,開吉普車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