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不一定能換人心,親情也分薄厚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羁中馬 9406 2025-08-13 17:15

  李建國的東屋裡,杜春芳靠在火牆邊上嘟囔着:

  “一個個來的時候兩手空空的,走的時候大包小包的,也真有臉……”

  李青俠不在意的說道:

  “那老二不是給你拿芝麻餅了嘛,對了,還有霞帶過來的花生和粉條子……那你不也看到了嘛。”

  “哪一樣我能吃?”不說還好些,一說杜春芳更氣了,“他們是不知道我牙不行嗎?我能咬得動?就不能像小龍一樣,給我買些雞蛋糕?”

  “那……興許是忘記了吧。”李青俠也不好解釋,怎麼說呢,過年過來,李安國和陳興邦兩家子,那純就是帶着笑臉過來的。來的時候帶的東西不多,回去的時候的确是大包小包的。

  “咋?成了城裡人,吃商品糧了,就主貴了?”杜春芳滿肚子怨氣,大過年的不好當場發作,隻好在屋子裡給老伴說,“那小龍給幾個孩子買的那麼多東西;老大家的,娟她媽給幾個孩子做的衣服。

  他們呢?就這樣當長輩的?就算娟和強強大了,不要了,那明明昊昊呢?這麼小的娃娃,都不知道帶些東西過來……他們是不是忘記了咋變成城裡人的?”

  李青俠是頭一回見老伴發這麼大的脾氣。

  過年這幾天其實親戚一大家子,還是挺開心的,怎麼走了後,老伴就不滿意了呢?

  “那我能當着面發火?”杜春芳有她自己的道理,“那兩個白眼狼,他們過的咋樣我不管,總不能讓老大和小龍兩家子過年過得不痛快吧?後面我給小龍說,以後再來,可不能再給他們買那麼多東西了,純喂了狗了!”

  “可不興這麼說!”李青俠一聽嚴重了,“那都是咱的孩,咋罵自個哩?”

  杜春芳想想也是,改口說道:

  “就當,就當!”

  她是越想越氣。

  李青俠作為一個男人,這方面其實還是看得很開的,他說道:

  “這事你就别管那麼多了。你看看,小龍的日子過得多好,一年賺的錢,頂老二和霞家賺幾十年的。老大家也好,這地種的多,還開着拖拉機,隊裡求過來的人多少?

  老大和老小日子過得好,那老二和霞兩家估計心裡有不平吧。咱們在這邊住着,自然就偏這邊,也不知道那兩家有沒有啥難處。咱幫不上,那就别想太多……”

  說幫不上是假的,但沒辦法幫。李青俠手裡有錢,但這錢大部分都是跟着李龍、李建國一起賺來的。

  如果李安國、陳興邦兩家過不下去了,他這個老爹必然是要幫忙的。

  不光他幫,他還要讓大小兒子一起幫。

  但現在老二、女兒兩家都吃了商品糧,要說日子過的在全國範圍來說已經是中上了,不需要幫了。

  隻是比不上老大和老小而已,他手裡的錢,就沒理由給,也不會給。

  給了算啥?拿老大老小家的錢去貼補那兩家?他們兩個還在老大家住着呢!

  沒這樣的道理。

  所以杜春芳會埋怨,他能理解,但當老爹的,也能理解老二和女兒家裡人的心情。隻能随大流去吧,不是啥大問題,不要放在心裡。

  杜春芳也就是在老伴這裡埋怨一下,大道理還是知道的,拿出去說那就成笑話了。而且她也清楚,老大和老小兩家子并不在意這些。

  在老大眼裡,自己是老大,應該照顧弟弟妹妹,至于弟弟妹妹會不會回報,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内。

  至于李龍,杜春芳覺得這個也像老大,另外一方面的老大,有能力,把所有的哥姐都幫帶着,但心裡明鏡似的,分親疏的,隻不過不表現出來而已。

  她隻是替明明昊昊不平——明明是兩個可愛的娃子,怎麼就不入那兩家人的眼呢?但凡長點腦子了,對明明昊昊好一些,以後……

  算了,有些人,是看不遠的。

  西屋裡,顧曉霞幫着梁月梅收拾着過年後的東西。明明昊昊已經被李娟和李強帶着出去玩了。

  “昨天去娟她外爺家裡,她外爺和姥姥還說好久沒見明明昊昊了,想着哩。”梁月梅笑着說,“她外爺說,想想前些年,小龍跟着我們過去拜年,他還給小龍壓歲錢哩,現在都有娃娃了,真快!”

  “啊?”顧曉霞是真不清楚,“明明他爸也拿過壓歲錢?”

  “拿過啊。”梁月梅笑着說,“那時候他也不大啊,十來歲,就是個大孩子。娟她外爺說,就是個孩子,沒長大,那就給壓歲錢……不過那時候也不多,就一兩塊錢吧。”

  顧曉霞是真不知道李龍還有這麼一段過往,她很好奇,繼續打聽着。

  雖然兩家在同一個村子,十二三歲以後也算是一起長大,但這個年紀實際上無論女孩還是男孩都已經知道男女有别,不會特意在一起玩了。

  梁月梅撿一些能說的事情給顧曉霞說了,引的顧曉霞時不時的笑出聲來。

  東屋的老兩口聽着西屋的動靜,兩人對視一眼,都笑了。

  看看,這才是最好的妯娌,真就是一家人啊。

  前院,采訪還在進行着,李龍侃侃而談:

  “設計發明清雪機,本身就是看着今年雪太大了。咱們北疆地廣人稀,這雪大了,非常影響大家的工作生活。我就想着,如果能搞出來一個機械帶動清雪的工具就好了,這樣能極大的節省人力物力,市場肯定會需要。”

  “也就是說,你設計之初是為了方便大家的行動,節省人力物力是吧?”姜至瑜一邊發問一邊記着。

  “當然不光是這個了。”李龍笑笑,“我沒那麼偉大,我看到了這個發明設計是有市場的,也就是說,發明出來,隻要方便,隻要效率高,是有前景,有錢賺的。”

  姜至瑜微微皺了皺眉頭,李龍這麼一說,發明清雪機這件事情,意義就降了一個檔次了。

  李龍一看就明白姜至瑜是怎麼想的了。他暗歎口氣,宣傳這個口子,幾十年了,是真的有些僵化,老想把那些典型人物塑的高大上,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一樣。

  誰不知道誰呢?大家都是人,吃五谷雜糧,誰沒個缺點,誰沒個私心?

  報導這些事情,就具體點兒,就事論事,别往太大的方向上去靠。見義勇為就是見義勇為,别拉扯平時的;捐款就捐款;也别講其他事件;發明創造就講發明創造,講有什麼效益,有什麼好處,别講太大的道理。

  不然容易翻車。

  幾十年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二三十年後還是這樣。

  唉。

  僵化。

  “咱們的總路線啊,不是說要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嘛。”李龍不得不把這一條搬出來,“搞這個,我覺得有市場,能把農機廠的産能充分的發掘出來。

  而我們合作好幾回了,有信任基礎,我也相信我的發明設計,他們會在産品大火之後,給我相應的回報。”

  姜至瑜的臉色變得好看起來,顯然,李龍的話讓她找到了一個合适的角度,去寫這個。

  “嗯嗯,不錯不錯。對了,我聽說你搞了清雪機之後,還帶人去把往山裡的路給清了,是不是有這回事?”

  “是的。”李龍點點頭說,“山裡的朋友有一段時間沒下山,我就在想是不是因為大雪太厚把他們下山的路給封掉了。

  雖然山裡牧民不多,但我始終覺得,就算隻有一戶,也應該有下山的權利。所以我就找了人,帶着他們把進山的路清出來了——”

  “你的這個想法真的很好,路清出來了,那些牧民應該很感激你吧?”姜至瑜又問道。

  “嗯,他們很高興,因為他們知道我把他們當成了真正的朋友。其實呢,咱們以前也宣揚過這樣的事情嘛,《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這篇文章我還記得呢。

  我也是按着那些前輩們的足迹做的,哈哈。”

  李龍開了個玩笑,姜至瑜卻覺得,這又是一個好的視角。

  北疆這邊能寫出彩的新聞不多,但像李龍這時不時就能提供一個出稿思路的,真難得!

  她再次确定,自己這回過來的正确性。

  話題回歸到了農業機械化上面。

  “去年我聽說了咱們兵團那邊進口了大馬力輪式拖拉機,那拖拉機就跟二八輪式拖拉機差不多大,但馬力卻比七十五鍊軌拖拉機還要大的多,犁地、播種、平地耙地切地啥都能幹。

  我覺得啊,以後咱們北疆的機械化發展,就是朝這個方向。”

  “就是說大嗎?”姜至瑜問道,“但目前我們的拖拉機廠還生産不出來這樣的大拖拉機。”

  “會生産出來的。”李龍很有這個信心,“相信我,一定會的。咱們國家的人在這方面,從來不會落後别人太久……”

  他心裡補充一句,除了那個拉胯的防漢如防賊一樣的朝代。

  “那你呢?”姜至瑜是想看看李龍在機械化的道路上,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李龍想了想說道,“最近這兩年,我在農村呆的時間比較短,不過我覺得我時不時的也會搞一些類似于收割機這樣的輔助農業設備。

  因為大的拖拉機,這些東西不是我能設計的,但小的東西,我有些時候還是會胡思亂想一下的,說不定什麼時候來了靈感,就設計出來了。

  總的來說,我覺得以後農業機械化,大的農業機械發展線條會簡單一些,反倒是類似于中耕機、收割機這樣的輔助機械會更有前景一些。

  最終的目的,就是将農民的雙手從地裡解釋放出來。畢竟北疆太大了,像我們小隊,一家幾十畝地,想要精耕細作是不可能的,但要提高畝産,節省人工,就隻能通過施肥和機械化來完成。”

  “那你有什麼構想嗎?”姜至瑜問的問題越來越深入了,這讓李龍有點懷疑,她是不是在打探自己的情報啊?

  “目前還沒有。”李龍搖了搖頭,“不過有點方向。這兩年種打瓜的比較多,這個副業種植來錢比較快,但打瓜籽的采收比較麻煩。所以呢,我就想着能不能搞出來一個打瓜籽的采收機子,但現在還沒頭緒,隻有一個方向。”

  “嗯,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向。”這兩年種打瓜籽賺錢的人不少,這一點姜至瑜也清楚,所以她覺得李龍的應該是沒錯的,有可行性。

  至于說出來後,會不會有人搶先把這個搞出來,姜至瑜沒提,至于她有沒有這方面的傾向,也不知道。

  李龍猜測可能是有的,不過他無所謂。因為這樣的機子他也不知道怎麼搞,如果能夠提個思路,讓别人搞出來,也是件好事。

  至少對于種打瓜來說是好事。

  更先進的機子,現在沒必要提,因為沒有發明設計的基礎,就比如後世康麥因收割完小麥還能把麥草杆子打成方包,又或者可以收割油葵玉米的自動收割機,那玩意兒就不是小打小鬧了,一般人肯定是搞不出來的。

  姜至瑜又提了一些關于本鄉本縣機械化發展的問題,李龍能說的就說個三成,不能說的也就打哈哈過去了。

  他在姜至瑜這裡的人設是一個頭腦聰明、思路清晰的進城農民,可不是先知。

  采訪結束,姜至瑜大緻滿意,不過她感覺李龍應該還有一些東西沒被她掏出來,有些不甘心。

  但她在李龍面前并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平時作為鄉幹部,下鄉采訪農民,那些人唯唯諾諾的,問什麼說什麼;但在李龍這裡,自己的幹部、美女、記者的加成一點用也沒有。

  就隻能李龍說什麼她記什麼,哪怕自己預先想到的問題,李龍也不會按照自己設計的套路去回答,這就很苦惱。

  主動權在李龍手裡,姜至瑜每回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但偏偏又不全是自己想要的,打個比方說她到李龍這裡原本想摘倆西紅柿,結果李龍不給西紅柿,給了她一根黃瓜。

  拿着從李龍這裡得來的采訪素材,她還能寫一篇文章,非常不錯的文章,但自己原來構想的框架就全廢了,得另起爐竈,這就挺煩人的。

  姜至瑜離開後,李龍複盤了一下剛才自己說的内容,确認沒有什麼不能說的,這就放在一邊不管了。

  等到下午,李龍開着吉普車,帶着顧曉霞和明明昊昊一起從大院離開。和李安國、陳興邦兩家人走的不同,李龍帶着明明昊昊走的時候,無論李娟李強,還是明明昊昊都很不情願。

  雖然距離很近,說起來想回來就回來了,但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很真摯純粹,知道要有一段時間不見了,就真的傷心。

  回到家裡,下了吉普車,李龍看到小黑、小羊羔子都好好的,盆裡還有沒吃完的食,也沒凍着,說明孫家強還是挺上心的。

  重點是楊大姐和韓芳已經回來了。雖然隻是三天沒見,但隔了一年,感覺就不一樣了,韓芳帶着明明昊昊開始在院子裡玩,而明明昊昊先前的傷心此刻已經消失無蹤,跟着韓芳和小羊羔子對戰,歡快得很。

  李龍把帶回來的東西放好——主要是米面,然後去溫棚裡看了看,看爐火正好,也就放心了。

  接下來這段時間,他打算把一部分牛羊肉做成風幹肉。已經二月了,按北疆瑪縣這邊的天氣,三月初就會雪化,到時牛羊肉保存不了。

  現在燕京那邊的對肉食的需求量減少,收購站還會收購牛羊肉,但銷售的方向就得好好考慮了。

  自家的肉還能搞個冰箱啥的,送人也行。但收購站收購的量大,就隻能另想辦法。

  那就做風幹肉吧,能不能賣掉另說,至少保存起來是比較方便的。

  另外李龍想着做風幹熟肉的時候加一些調料,讓口感變好一些,可能銷路會更好。

  畢竟如果能好吃一些,誰也不樂意隻吃鹹肉。

  第二天顧曉霞正式上班,大院子裡的生活進入了正軌。

  隻是收購站沒開,李龍就在廚房裡拿自家儲藏室裡的那些肉練手,想着找好調料的配比之後,後面大規模制作起來,就有經驗了。

  然後就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

  燕京打過來的,那位領導的秘書。

  “領導說了,你這一次做的非常好,有大局觀,有格局,沒有光盯着賺錢,很好。領導挺高興的,說下次你來燕京,可以給我打電話,到時要見見你,再聊聊關于北疆的一些事情。對了,領導說風幹肉很好吃,下次過來,可以再帶一些,别的就不需要了。”

  雖然秘書的電話很短,但信息量很大。

  領導知道李龍做的那些事情了,并且對李龍很欣賞。

  這就足夠了!

  雖然李龍當時想着把牛羊肉交給供銷社完成任務,也是投桃報李,沒想到領導給的評價這麼高啊!

  說不激動是假的,李龍真的太開心了!

  如果不是現在有事,他都想着趁着眼下不忙,幹脆去一趟燕京算了。

  不光是因為領導是領導,還因為北疆就是他們這一代人給奠定了穩定的基礎,讓自己這樣的人材有了發展的可能。

  那種感覺,一般人還真的難以理解。

  總之,很激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