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姜韶華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崔渡知道她心情不佳,伸手摟着她,在她後背輕拍了幾下:“韶華,你别自責難過。
打仗總是會死人的。
”
姜韶華悶悶地歎息:“我知道。
這些年,邊軍裡戰死的将士何其多,撫恤的名單已經快堆滿一間庫房了。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朕都沒見過。
”
于崇,卻是從她十歲那年便效忠于她的武将,是她真正的心腹。
于崇的戰死,就如她的腰腹處被刺了一刀,實在太疼了。
“他原本可以不必死。
”姜韶華聲音有些哽咽:“他沒有緻命的傷,隻要留在後方坐鎮,就沒大礙。
”
“那幾支駐軍,戰力平平,必須得有人督戰。
他為了拖住柔然蠻子,為了大梁的大勝,便如蠟燭一般耗盡自己最後一點精力血氣……”
姜韶華說不下去了。
她伏在崔渡懷中,無聲地哭了起來。
“是我太過心急了。
原本,我可以等上兩三個月,等朝廷十萬援兵來了再出兵。
兵力充足,打起仗來就更從容,不必這般拼命了。
都怪我……”
崔渡低聲打斷了她:“話不能這麼說。
當時是出兵的最好機會。
等上兩三個月,柔然蠻子早就跑得沒影子了。
到時候出兵找不到敵人,不過是虛耗軍糧。
”
“及時出兵,是正确的決定。
你沒有錯。
”
“于将軍為了大梁為了皇上,拼力死戰。
便是到了地下,他也會安心合眼。
”
“我知道你心裡難過。
想哭就好好哭一場,我陪着你。
”
姜韶華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直至四更,才合眼入睡。
睡夢中,出現了于崇的身影。
于崇還是四十歲光景,身形高大,腰杆挺直,目光銳利,拱手向她行禮。
擡起頭時,已是六旬老将的模樣:“皇上,末将能領兵上一回真正的戰場,死了也值了。
”
“末将到了黃泉地下,領着大梁将士們的魂魄,将柔然蠻子們再殺一回。
”
她在夢中笑了起來,應了一聲“好”。
……
悲恸過後,還有千頭萬緒的事情在等着她。
柔然蠻子老巢被踏平,逃竄出去的散兵遊将,已經不足為患。
不過,偌大的草原裡,不止有柔然,還有鞑靼高車等族。
接下來,是要繼續征伐,還是要以相對圓融的手段來平衡草原勢力?
伴駕随行的文臣們,基本都贊成後者。
武将們,則個個激昂,叫嚷着繼續征伐。
趁着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舉蕩平草原。
其中,尤以威遠公左大将軍最為激進。
左大将軍領着十萬精兵奔赴邊軍。
結果沒趕上最激烈的大戰,柔然蠻子的老巢都被平了。
别人都在遺憾于崇的戰死,左大将軍卻道:“死在戰場上,才是一個武将最好的歸宿。
”
比起老死病死在床榻上,左大将軍甯願馬革裹屍埋骨他鄉。
說起來,左大将軍的年歲也不小了,今年已六十有五。
一個身經百戰的大将軍,最殘忍的結局就是垂垂老去。
左大将軍堅持出兵征伐草原,什麼鞑靼什麼高車,通通都打一遍。
殺得他們低頭誠服,殺得他們永遠不敢再進犯邊關。
姜韶華都被氣樂了,當着衆臣的面數落左大将軍:“威遠公這是殺紅了眼啊!
這麼想打仗,朕一兵一卒都不給你,你自己一個人騎馬去草原。
能殺多少殺多少,如何?
”
左大将軍:“……”
左大将軍被噎得啞口無言。
姜韶華笑容一斂,神色肅穆:“戰争不是目的,是手段。
殺戮是不得已而為之。
朕以為,對草原諸部落的威懾已經足夠了。
不宜再起戰争。
”
“除非鞑靼高車主動來叩關,大梁不會再主動出兵挑起戰事。
”
衆臣一同恭聲應是。
左大将軍應得慢了一步。
姜韶華擡了擡眼皮,扯了扯嘴角:“威遠公是對朕說的話不服?
”
左大将軍心裡重重一跳。
女帝陛下龍威日盛,輕飄飄的一眼,就令他心中凜然背後生寒:“末将不敢。
”
“不敢就好。
”姜韶華神色淡淡,敲打起左大将軍來毫不手軟:“朕知道你心裡還是不服,不過,身為武将,就得聽令行事。
”
文臣如筆,武将似刀。
筆墨揮灑,要順着天子的心意寫文章。
刀刃鋒利,刀柄得握在天子手中。
如果刀刃有了自己的意志,就意味着天子掌控不了武将。
這樣的刀,極其危險,必須要除去。
女帝陛下意在言外。
左大将軍如坐針氈,忙起身表忠心:“末将對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鑒。
”
姜韶華淡淡一笑:“威遠公不必慌張。
朕當年敢重用你,讓你做威遠公,今日豈會因言治罪。
”
“朕不打算再打仗了。
不過,該有的威懾還得有。
”
“朕要發國書,讓所有叫得出名号的草原部落,都來見朕。
”
“他們肯誠服于大梁最好,如果不肯,到時候,朕便讓威遠公領兵前去,讓他們見識大梁騎兵的厲害。
”
左大将軍聽得心花怒放,連聲應下。
範大将軍适時起身,向女帝陛下表示自己也願領兵征伐。
姜韶華對範大将軍便客氣多了,笑着說道:“都别急。
朕不想打仗,但是,如果他們都不識好歹,還在打着時不時來叩關打草谷的主意,朕也不會對他們客氣。
”
“這段時日,你們讓将士們好好安頓休息。
說不定什麼時候,又要策馬揚鞭上陣殺敵了。
”
……
草原大大小小的部落,根本數不清。
有些數百人的小部落,今日還在,明天說不準就被人吞并了。
自然不是誰都有資格接大梁國書,至少騎兵人數得過千人,才勉強有被提一嘴的資格。
這麼一算,需要送出的國書得有七份。
身為禮部侍郎的陳瑾瑜,拟定國書正是分内差事。
姜韶華看完後,吩咐陸真蓋上禦印,再派兵送出國書。
國書前腳送出去,後腳就有草原部落來了邊關。
算一算時間,他們是在得知柔然被蕩平的第一時間,被吓破了膽,馬不停蹄地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