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還是老的辣。
王丞相一張口,就說中了王瑾的心事。
王瑾揉了揉眉頭,發出一聲貨真價實的長歎:“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姜頤在世的時候,我也時常去高涼王府。
這幾日親眼看着被抄沒,從此京城再無高涼王府了。
”
王丞相瞥一眼過來:“你是怕王家以後也落得這個下場?
”
王瑾擡眼,和王丞相對視:“父親就不擔心嗎?
”
王丞相傲然道:“本丞相是四朝老臣,做了幾十年丞相。
就是現在,丞相一職也還在,誰也搶不走。
誰敢動王家,誰能動王家!
”
沒等王瑾吭聲,又道:“你現在做中書令,熬幾年資曆,就能轉任六部重臣。
有你在,皇上自要厚待王氏。
”
……千鈞重擔在肩,不過如此。
王瑾忍不住苦笑,低聲道:“父親,王家堪稱大梁朝第一望族,族人聚集在京城和祖籍,還有許多族人在外任做官。
其中難免有些為官不謹慎的,大哥當年就是太過招搖了。
全仗着父親,才保住了大哥性命,對王家的聲名也是個不小的打擊。
”
“這樣的事,要是再來幾樁,我們王家再多的聖眷,也禁不住這般消磨。
”
王丞相目光一閃:“你要約束族人?
”
“是,”王瑾直接了當地承認:“為了穩住朝堂,皇上承諾過三年之内不會大動幹戈。
短期之内,王家沒有覆滅之憂。
皇上對我信任重用,也是為了安丞相黨官員的心。
”
“不過,做人要居安思危。
等到出了大纰漏再補救,就遲了。
所以,要早些給族人定下規矩,約束他們的言行。
有些實在不像樣的,不必等皇上發落,我們自己先提前處置了。
”
王瑾說完之後,便等着挨親爹一頓臭罵。
怎麼也沒想到,王丞相非但沒張口罵人,反而贊許地點了點頭:“你近來曆練得不錯,思慮深遠。
就按着你說得來辦!
”
王瑾一愣:“父親也贊成?
”
“你說得都對,我為什麼不贊成?
”王丞相挑了挑眉:“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女帝登基,手段圓融,精明果決,出手狠辣。
要是我們不收斂些,很快就會嘗到苦頭。
”
“王家已經富貴了幾十年,積累了大把家業。
以後能守住家業,就算萬幸了。
”
“我既選了你做繼承人,以後王家的事就交由你來做主。
你想約束族人,想處置犯錯的王家人,隻管去做。
”
王瑾感動得紅了眼:“多謝父親!
”
王丞相淡淡道:“行了,别在我面前裝模作樣。
我就是不同意,你難道就不動手了?
”
“你一心要輔佐新帝,成就千古偉業,不會容王家拖你的後腿。
我也盼着你以後有出息,能真正撐起王家門戶。
這些小事,都由你。
”
王瑾被說穿了盤算,沒有半點不好意思,拱手應道:“兒子定不負父親厚望。
”
王丞相看着一臉堅毅的兒子,發出了由衷的感歎:“老子做了一輩子權臣,竟然養出你這麼一個憂國憂民忠孝兩全的好兒子來,實在難得。
”
話語中的譏諷,王瑾隻做沒聽出來,笑着應道:“可見王家人骨子裡就是忠臣能臣,從血脈裡傳承了下來。
”
王丞相嗤一聲,忽地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娶妻生子?
”
王瑾以前不可能做姜韶華的贅婿,以後更無可能。
娶妻延綿子嗣,是王瑾的責任。
王瑾沉默片刻說到:“請父親給我三年時間。
”
接下來的三年,姜韶華要穩住朝堂,一步步掌控朝政,收攏群臣。
王瑾一心輔佐新帝,确實無心也無暇成親。
王丞相淡淡道:“好,我就再給你三年時間。
三年後,我給你挑一門合意的親事。
你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推托。
”
……
隔日小朝會,姜韶華對戶部紀尚書說道:“紀尚書,高涼王府抄沒的家産,全部充入國庫。
”
紀尚書大喜過望,連連拱手謝恩。
今年的軍費缺口太大,兵部索要軍饷的奏折一封接着一封。
紀尚書愁得頭發一把一把掉。
原本他算好了,高涼王府的家産拿出一半進國庫,可以勉強支應一部分軍費。
現在皇上這般大方,直接全部充進了國庫,立刻就解了戶部的燃眉之急。
董尚書拱手進言:“按着慣例,高涼王府抄沒來的家産,應該有半數都充入内務府。
皇上都撥來戶部,劃歸軍費。
内務府那邊是否會有些看法?
”
這就是董尚書說話的含蓄之處了。
内務府不過是皇家的奴才,為皇室打理内庫金銀,皇上想怎麼處置高涼王府抄沒來的金銀,内務府哪有什麼資格“有些看法”?
真正會有些看法的,是貪财的鄭太皇太後。
姜韶華心中了然,正色道:“眼下最要緊的,是先籌措出軍饷來。
尤其是駐軍軍費,這幾年來一再克扣減少,士兵們連口飽飯都快吃不上了,哪還有力氣操練打仗。
”
“朕登基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發足所有軍饷。
衣食也要供應充足。
”
兵部丁侍郎第一個出言附和,對天子大拍馬屁:“皇上憂心普通士兵的軍饷衣食,感天動地。
臣一定要将今日之事,寫在兵部公文裡,随着軍饷一并送到各軍隊。
讓所有士兵都知道皇上的一片仁厚之心。
”
衆臣紛紛側目。
平日真看不出來,不吭不哈的丁侍郎原來這般會說話。
怪不讀輕輕松松就做了代理兵部尚書。
看來,要不了多久,這個代字就要拿掉,成為真正的兵部尚書了。
汪侍郎暗暗咬牙。
他接連寫奏折為駐軍索要軍費,是為了給戶部難堪,順便給新帝添堵。
誰曾想,皇上竟這般舍得,直接将高涼王府的家業都充做了軍費。
眼見着丁侍郎大出風頭,他心裡嫉恨不已。
姜韶華目光掠過汪侍郎的臉孔:“接下來,還有東平王府抄沒的家業,淮陽王府武安郡王府的八成家業,都一并充做軍費。
”
“想來,今年的軍費應該是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