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吵架
陳小桑搖頭:“不能。
”
沈大郎氣笑了:“你跟着我有什麼用?
”
“我可以陪你說話,讓你心情好,不會感覺累。
”
不等沈大郎拒絕,她摔着兩隻膀子,大跨步往前走。
沈大郎挑着擔子跟在她身後,對着院子裡的陳老漢點了頭,才加快步子往外頭走。
陳老漢跟着笑着點了頭,點完頭才想起傅老爺的事兒。
哎呀,傅老爺的事兒還沒說呐!
陳小桑和沈大郎來到山腳時,長工們還沒回家。
沈大郎把擔子放在地上,抓着肩膀轉動了幾下。
即便是他力氣大,挑起兩百來斤的擔子也有些難受。
陳小桑從錢袋子裡掏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遞給他。
沈大郎不解。
陳小桑拽開他的口袋,把銀票塞進去,又按嚴實,才道:“理中丸是我們一起做的,要分給你一百兩。
”
沈大郎頓了下,立馬将銀票掏出來,遞還給她:“你給我工錢就成了。
”
“我說了要分給你錢的嘛。
”陳小桑又要把錢塞回去。
炮制藥材時,重活累活兒都是沈大郎幹的,她隻用盯着和嘴巴說。
也就是最後搓藥丸子,她才搓得跟沈大郎差不多。
沈大郎很堅持:“藥方是你的,我不過幫着幹活,你一天給我三十個銅闆就成了。
”
一天三十個銅闆,已經比縣城短工的工錢要多了。
陳小桑不樂意,兩人就對峙起來了。
長工們收工回來,推開門時就見着兩人正站在院子裡。
有人便笑着打招呼:“沈老爺,小桑小姐,你們怎麼來了?
”
陳小桑扭頭咧了嘴對着長工們笑:“我來給你們送盤子和碗的。
”
一聽說送盤子和碗,大家就圍了過來。
籮筐口很大,他們一眼就瞅見裡頭的陶碗和盤子。
有人忍不住拿起一個看。
“小姐人真好,還想着給我們送碗來。
”
“小桑小姐,我們一家能拿幾個呀?
”
陳小桑撓撓頭:“我沒數過,兩籮筐都是給你們的,你們自己分就成了。
”
大家驚了。
兩籮筐?
!
長工們彎下身子,把上層的盤子和碗揀出來,裡頭是一層稻草。
再把稻草拿開,又顯出盤子和碗出來了。
五家一家出一個人,圍着籮筐你家一個盤子我家一個碗地分。
沒一會兒,一人跟前就多了一大摞碗和一大摞盤子。
他們怕摔了,趕忙招呼别人送回家,這才繼續分另外一籮筐盤子和碗。
閑在一旁的人問陳小桑:“小桑小姐,你買這麼多盤子和碗,要花不少錢吧?
”
“不用買這麼多,這太費錢了。
”
陳小桑大方道:“這些碗筷做得不好看,别人賣不出去,要丢掉,我就讓他送給我了。
”
衆人一聽驚住了:“這麼好的盤子碗,要丢掉?
”
“哎呀,這也太不會過日子了!
”
陳小桑随口道:“他們家裡日子好嘛,用的都是瓷碗。
”
大家點了頭。
能随手丢掉這麼好的盤子和碗的人家,肯定是富貴人家。
陳小桑道:“這些都是沒用過的,你們用之前要好好洗一洗,我們自家用的,連着洗了三遍呢。
”
大家連連點頭應了。
有人忍不住問陳小桑:“小桑小姐,他們都把陶碗陶盤子丢哪兒啊?
下回我有空了去撿回來。
”
他們可不覺得撿盤子碗有什麼不好的。
連東家都用呐。
“小桑小姐,下回你喊上我們,我們幫你挑回來。
”
陳小桑連連擺手:“這些都是大郎哥挑回來的,我沒費力。
”
“哎呀,怎麼能讓秀才老爺挑擔子呐?
”
“秀才老爺的手該是用來拿筆的。
”
“這種粗活,往後還是讓我們去幹吧,我們有力氣。
”
衆人七嘴八舌,圍着兩人說話。
在他們眼裡,他們如今過的日子已經很好了。
吃喝不愁,東家人也好,掙了錢也大方,如今連糧食都多給了,還讓他們吃一真正的糧食了。
他們節省些,勒緊褲腰帶,還能省下糧食拿去鎮上換錢。
所以對老陳家很感激。
至于沈大郎。
這可是秀才老爺,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他們更是敬重。
人家一位秀才老爺,還給他們挑回來這麼多盤子和碗,他們也是打心裡感激。
“我也不知道他們要丢哪兒去,這回是因着我跟他們買了東西,又撞見他們要挑走,求了他們,他們才給我的。
”
陳小桑搖搖小腦袋:“想再撿,怕是難了。
”
長工們都有些失落。
畢竟以後撿不着了。
不過轉瞬,一個個又高興起來。
這麼多盤子和碗夠用了。
往後做飯,不用竹子盛了。
陳小桑跟他們說着說着,就問起他們的日子。
有人樂呵呵道:“日子比去年好多了,分給我們的糧食吃不完,還送去接濟我們的親戚了。
”
陳小桑問他們:“你們還有親戚?
”
“有啊,不少呐,都是一塊兒逃荒出來的。
”
“他們都在哪兒住着呀?
”
“還在流民合着的棚子裡住着。
”
他們又沒錢,隻能在流民的棚子裡住着,吹着風,夏天熱着冬天冷着。
還好有他們接濟一下,不然怕是早餓得不行了。
也因着有對比,他們更覺得自己一家子已經很走運了,能有茅草屋住着,有足夠的糧食填飽肚子。
陳小桑歎氣:“太苦了,還沒找到活兒嗎?
”
“難,就算找到了,也隻要壯勞力,像我們這樣拖家帶口能一塊兒的很少。
”
流民多,又便宜,真想招工的肯定都要壯勞力。
至于那些老人孩子,甚至是女人,他們是看不上的。
有人忍不住問陳小桑:“小桑小姐,你能不能跟老爺說說,讓他再收留幾家人呐?
”
這人一開口,大家都巴巴瞅着陳小桑。
陳小桑很為難:“我家糧食沒這麼多呀。
”
“我們多幹活,夏收秋收後就能多收些糧食,到時候能不能多收留幾家呐?
”
一群大人圍着陳小桑,一個個說情。
陳小桑擰了小眉頭:“我們村有好多人家也招長工,你們可以去問問。
”
“村裡人家沒您家大方。
”
“是呀,我聽說他們晚上也得幹活,比我們累,還不給吃飽。
”
“聽說也都是隻要壯勞力,不能一家在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