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像不像
“範大人真在這家住的?”陳子都懷疑地問旁邊的陳小桑。
陳小桑拍着小胸脯保證:“我們是朋友嘛,我不會騙你的。”
陳子都瞅着小小一個的丫頭,不明白自己怎麼成這丫頭的朋友了。
還不等他弄清楚,沈大郎把陳小桑喊過去幫忙。
沈大郎幫着陳小桑将袖子挽到手腕上,壓低聲音問她:“你怎麼跟他認識的?”
陳小桑簡單把經過說了。
末了靠近沈大郎,偷偷道:“我家都是青磚大瓦房,顯得太有錢了,我就帶到你家了。”
沈大郎正色道:“别帶他回你家。”
陳小桑狡黠的眸子滿是笑意:“我知道啦。”
說着,湊近沈大郎耳邊,低聲道:“不能讓他見到我二嫂嘛。”
沈大郎猛地回頭,就見她已經撅着屁股去拔野兔身上的箭了。
陳小桑再傻也能看出來陳子都跟她二嫂很像,再加上上回大嫂對陳子都的警惕,她就知道不能讓陳子都見她二嫂了。
從她穿越過來,就很少見二嫂出門,即便是村裡也很少露面。
這不是擺明了在躲什麼人麼。
她又不傻。
陳子桑透過水盆裡的水看自己,這張小臉雖然沒長開,可也能看出來跟二嫂有幾分相像。
不過無所謂,她爹娘很好,哥哥嫂子們對她也很好,她開開心心過她的小日子就好啦。
陳小桑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拔不動箭,她憋得小臉都紅了。
沈大郎看不下去,将野兔接過去,一手抓着箭,一手抓着野兔,用力一拽,箭就被抽出來了。
坐在院子中間的陳子都看得稀奇:“好大的力氣!”
陳小桑得意地跟他吹起沈大郎:“大郎哥是村裡最厲害的孩子,他十歲就敢一個人上山打獵,幹活也能耐,我哥哥們都比不上他呢!”
陳子都驚了:“大郎才十歲?”
看這身形,都跟他差不多高了。
“過年就十三歲了。”沈大郎應道。
陳子都吸了口氣。
他二十二歲了才出家門來豐都縣當縣令,這個沈大郎竟然十歲就敢上山打獵?
他爹娘心也太大了!
陳子都這一閑聊,才得知沈興義竟然還在跟蹤山賊。
陳子都不知該擺出什麼神情了。
陳老漢帶着老妻大樹媳婦趕過來時,陳小桑跟陳子都聊得正起勁。
陳老漢這個心驚肉跳喲。
趕忙過去給陳子都行禮,還連連賠罪。
陳子都瞅着眼前皺得跟曬幹的橘子皮一樣臉的陳老漢,再看看長臉的李氏,笑道:“小桑跟老伯不太像啊。”
倒是跟他有些像。
陳老漢神秘兮兮地湊過去,低聲跟陳子都道:“我年輕那會兒可是十裡八鄉有名的俊小夥,提親的人都要把門檻踩破了!小桑長得好吧,那都是像我!”
陳子都瞅着湊到眼前的皺巴巴的老臉,再扭頭瞅瞅白白嫩嫩的陳小桑。
感情這小丫頭老了就成她爹現在的模樣了?
陳子都不自覺打了個哆嗦,将話題轉移到莊稼上了。
說起莊稼,陳老漢話可就多了。
從以前每畝田地能種多少糧食,說到去年收了多少糧食。
中間時不時插一句:“大人呐,我家太難了,孩子們年紀大了一歲,吃的更多,反倒是收糧食少了,日子難過喲!”
陳子都這會兒相信陳小桑是像陳老漢了。
父女兩連說的話都一個樣。
不過他跟陳老漢聊一會兒,就發現比之前在各個村子晃悠七八天了解到的東西還多。
直到飯菜擺上桌子,他還沒盡興。
等他瞅見桌子上的高粱粥和一盤子酸菜後,他擡頭看向李氏。
李氏抓着腰間系着的破圍裙擦手,拘謹道:“大人别嫌棄,農家就這些東西。”
陳子都趕忙應道:“不嫌棄不嫌棄。”
“大人千萬别客氣,供大人一頓飯的高粱米我們還是能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陳老漢很是豪氣地勸說陳子都。
話都說這個份上了,陳子都隻能端起高粱粥喝。
畢竟是粗糧,老陳家的高粱米還是沒磨過的,和着麸皮一起煮,味道肯定是不能好的。
陳子都喝了一口,嚼都不想嚼,吞進喉嚨裡,沿着食管一直硌到胃裡。
吃了第一口,陳子都就想放下碗筷。
可才起念頭,就見陳老漢期待地瞅着他。
他環顧四周,李氏、大樹媳婦、沈大郎、陳小桑全巴巴瞅着他。
陳子都隻能硬着頭皮将一碗高粱粥幾口喝完。
陳小桑湊過去,就跟她娘道:“大人喝完了,娘再盛一碗。”
陳子都吓得從凳子上跳起來:“不用不用,我吃飽了!”
陳小桑很不信他的話:“我哥哥們都要吃五六碗才能吃飽的。”
這麼難喝的粥,到底是怎麼吃下五六碗的?!
陳老漢接了他的碗,遞給李氏,豪邁道:“老婆子,趕緊再盛一碗,咱總不能讓縣老爺餓肚子回去。”
不等陳子都拒絕,李氏已經接了碗匆匆去廚房盛高粱粥了。
原本想逃的陳子都硬生生被留下來,咬牙又喝了一碗高粱粥後落荒而逃。
陳老漢等他跑遠了,才悠閑地“吧嗒”一口煙,悠悠道:“該摻點糠的。”
陳小桑很贊同:“要摻一半糠才好。”
身後正收拾的大樹媳婦湊近李氏:“娘,咱就拿高粱米招待縣太爺啊?他不高興了怎麼辦?”
縣太爺可是他們縣的大官,怎麼也該拿出家裡的米面來招待。
李氏麻溜地把洗碗水倒了,跟她道:“你爹心裡有數。”
陳老漢心裡可有數了。
精米和白面是他閨女的口糧,怎麼能拿出來招待外人。
縣太爺是來體察民情的,當然不能讓他吃好了。
反正自己不是裡正,不用跟縣老爺表功績。
他還盼望着減夏稅秋稅呢。
被陳老漢逼着吃了兩碗高粱粥的陳子都回到家,紮進書房寫了份遞交給府衙的文書,申請免稅。
等柳知府收到文書時,瞅着上頭的哭訴,他都懷疑自己治下的百姓都要餓死了。
急得他一晚上沒睡好,又下了文書去詢問。
一來一回,才知道治下又是旱災又是山賊擾民。
柳知府哪裡敢耽擱,匆匆将文書合着他的折子往京城遞。
等上頭了免稅通知,縣衙再把公告貼出來時,已經是九月底了。
老陳家已經把麻剝了第三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