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你騙我
沈大郎差點氣笑了,今兒說謊不眨眼的不知道是誰。
她年紀小,心眼可不少。
沈大郎往陳小桑那兒瞅過去,雲苓正點頭,一臉的鬥志呢。
瞅瞅這三十多的人,被一個十來歲的丫頭賣了,還替她數錢。
再想想傻乎乎的天冬,突然覺得他被忽悠得團團轉也情有可原了。
沈大郎忍不住對天冬道:“小桑沒說錯,你真是傻白甜。
”
天冬疑惑:“你知道這詞兒?”
“以前沒聽過。
”
天冬追問:“你懂什麼意思不?
”
沈大郎蔑視地瞅他一眼:“本來不懂,看到你就明白了。
”
說完,他不管天冬,過去把藥都包起來,送到後院去了。
天冬疑惑地撓頭:“到底啥意思?
”
他本想等陳小桑閑下來了再問問她,這一等就到了傍晚回陳家灣。
沈大郎趕着牛車往家趕,天冬和陳小桑坐在車子後頭。
“我琢磨一下午也沒明白你說的傻白甜是什麼意思,你就告訴我吧?
”
陳小桑一本正經道:“你把三個字拆開,再組詞看看呗。
”
天冬果真就拆開組詞:“傻......傻瓜,白......白癡......”
組成這樣,他可算明白了,氣呼呼瞪陳小桑:“你罵我!
”
“哪有你這麼組詞的。
”陳小桑道:“白是膚白貌美,誇你長得好看。
”
天冬高興地摸了一把自己的臉:“你誇我啊?
”
“當然啦,你是我師兄,我怎麼會罵你呢。
”
陳小桑說得信誓旦旦。
天冬想想也是,就繼續組詞:“甜......甜瓜?”
“甜美,是說你性格溫和好相處,”陳小桑糾正:“連起來就是有點傻乎乎的長得很好性格又好的人。
”
陳小桑摸摸他的小腦袋:“我在誇你。
”
天冬高興得不行,轉念又擰了眉頭:“為什麼要加個傻?我不傻。
”
“你沒我聰明,我就能說你傻呀。
”
陳小桑的理所當然把天冬說服了。
對于小桑比他聰明這事兒,他一點不反駁。
以前師父教他記毒,他要親身體驗才能記得牢,小桑隻要看着就能記住。
到後來背穴位圖也是,他還沒背下,小桑已經對着草人紮針了。
天冬覺得這是個好詞,很高興。
前頭趕牛車的沈大郎,懷疑地瞅了眼陳小桑。
他總覺得這詞沒這麼簡單。
回到老陳家門口,屋子裡頭就傳來不少說話的聲音。
陳小桑一進院子,就被李家二舅招呼上了。
“小桑快來,讓二舅看看!
”
陳小桑高興地跑過去,喊人:“二舅,你怎麼來啦?
”
“不止我來了,你大舅也來了,在屋子裡跟你爹說話呢。
”
李氏從牛車上下來,拍着身上的灰,問他:“地裡忙活完了?”
“地裡的活兒哪有幹完的時候,是你家寶來嫌棄牛不夠用,讓五樹跑去找我和大哥陪他上縣城買牛呐。
”
李家二舅一口把紅棗塞進嘴裡,應道:“我們陪他跑了一樣縣城,把兩頭牛買回來了,就在你家後院。
”
“家裡哪兒有這麼多錢呐?
他說買就買了?”
李家二舅“嗨”一聲,應道:“他找你們村長借的錢,你們那村長大方,真就掏了十五兩借給他。
”
“這個老頭,買牛這麼大的事兒不跟我商量。
”李氏很不滿。
李家二舅把狗尾巴草塞進嘴裡叼着:“買牛是好事咧,他急着幹,就沒跟你說。
”
李氏留了李家二舅在家吃飯,就匆匆去找陳老漢。
等她一走,李家二舅神秘兮兮地問陳小桑:“你讓我們種的那些個什麼草藥,什麼時候能賣出去啊?
我看都長得老大了。
”
自從年前賣了一波草藥給老陳家,李家二舅嘗到甜頭了。
這可是一大筆進賬呐。
因着這個,他們過了個好年不說,今年還多請了幾個長工,打算多種點地。
眼瞅着小桑讓他們種的那些草藥一直在地裡,他着急啊。
長在地裡是雜草,賣出去才能變成錢嘛。
難得碰上小桑,他迫不及待就問了。
陳小桑一聽就樂了:“我正要跟你說,二舅,最近我要炮制藥材了,你們回去把那些草藥都鋤過來給我,我給你算錢。
”
一聽見給錢,陳二舅來勁了:“怎麼給法?
”
陳小桑想了想,道:“往常我們收草藥,都是按十文一斤收的。
你是我舅嘛,又是種的别家沒有的草藥,我給你算十五文一斤。
”
十五文呐!
比年前賣的草藥貴不少喔。
李家二舅很滿意:“明兒我們就給你送來。
”
陳小桑估摸了下明天的時間,跟他商量:“你明天這個時候來成不?
白天我要在縣城的醫館裡幫忙。
”
能掙錢,李家二舅就是最好說話的人。
别說傍晚過來,就是半夜他也願意。
李家二舅從懷裡掏出一個巴掌大小的油紙包,給了陳小桑:“你五哥成親的喜糖我們沒舍得吃完,二舅特意帶給你吃的。
”
瞅着眼前被送出去又送回來的糖,陳小桑樂呵呵道:“謝謝二舅。
”
“謝啥,咱兩誰跟誰!
”李家二舅聳聳眉毛,小聲道:“小桑啊,往後你有啥掙錢的事兒,要想着你幾個舅舅啊!
”
陳小桑拍着胸脯保證:“隻要舅舅們能幹的,我都帶你們幹!
”
沈大郎正取下牛車,聽到陳小桑這話,心頭一動。
以前怎麼沒發現,這丫頭說話這麼滴水不漏呢?
沈大郎很惆怅。
那心情複雜得,好像自家閨女長大了,不需要他照顧的感覺。
李家兩個舅舅過來了,總歸是要多加幾個菜的。
陳老漢很大方,讓大樹去鎮上買了五斤羊排回來,跟着蘿蔔一起炖了湯,還打了三斤酒。
跟兩個舅子喝酒,陳老漢一點顧忌都沒有。
看他們高興,李氏也不攔着,由着他們喝。
喝了酒,幾個人話多起來了。
陳小桑豎起耳朵聽,把幾個舅舅家的情況摸了個清清楚楚。
幾個舅舅自從買了牛,又聽陳老漢的多種了糧食,家裡的日子是越發好過了。
去年他們也請了長工,雖然人數跟老陳家不能比,可種的田地多了。
去年又是難得的豐年,碰巧糧價貴,他們着實掙了不少錢。
連着種的草藥,又是一大筆進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