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屬于年輕人的時代
正當江懷寶準備升入高中,為将來感到迷茫的時候,江灏盺在做什麼呢?
他在15歲那年,以優秀的成績考入春城最好的重點高中。
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成功報考上了淮北軍校。
進入軍校兩年,他以各方面全能優越的成績畢業,順利的加入了涅槃特戰隊。
屆時,他才剛滿18歲。
又經過兩年,他在涅槃特戰隊表現非凡,獲得兩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而今年,他剛滿20歲,在軍事比賽上,以第1名的成績,獲得了最高領導的榮譽表彰。
這一年的他,不光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也成為江家曆代,最有出息的子孫。
而同時,他作為一名優秀的花國軍人,更代表着祖國的榮譽。
當年他站在紅旗下發過的誓言,終于在今天,得以實現。
王淑珍看着身披獎章,榮耀而歸的孫子,卻覺得。
那個他與弟弟妹妹們聚在一起,抓知了,玩真心話大冒險的夏天,還在昨日。
而王淑珍和江韬這一次來春城,是為了陪江老爺子看病。
老爺子如今已經快90歲高齡了,算得上高壽。
這些年他的身子骨一直硬朗,直到今年,突然查出了一項重大疾病。
江老爺子倒是看得開,畢竟,曾經他是在戰場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軍人。
如今相遇半生,看得見祖國的繁榮,看見了子孫後代繁衍,都成長為他欣慰的模樣,他這輩子已經沒有什麼遺憾了。
江老爺子在江灏盺回來的第2天,就住進了醫院。
這本是個該好好慶祝的日子,江家全員,卻沉浸在悲痛之中。
而身在百花城的沈麗,突然在這天,哭着打來了一通電話。
他在電話裡質問江墨沉,沈擎這些年一直都沒有回家,他到底還在不在這個世上?
從前,那小子離經叛道,被發配到國外,沈麗多少年都沒有管他。
本來早就已經習慣了他搞失蹤,可是這兩天,不知道為什麼,她總是心慌氣短。
他夢裡夢到,沈擎被打的滿身是血,躺在血泊裡,毫無生機。
她打電話去涅槃,接線員支支吾吾始終不肯給她一個答複。
沈麗一連幾天打都電話,今天一個說法,明天又是一個借口。
沈麗知道,這些人在騙自己。
她隻有問江墨沉。
“我是你親舅媽,那個在戰場上的人是你小舅舅,是我的親弟弟!
你告訴我行不行?
他到底是生還是死!
”
江墨沉陷入久久的沉默,足有兩三分鐘。
他開口:“小舅舅于前年9月8号,犧牲在了邊境任務中。
”
電話那頭沒有聲音了。
緊跟着響起的,是王淑清呼喚的聲音。
沈麗直接暈了過去,王淑珍得知消息後,深表痛心,可是江老爺子這邊他也不能走。
因為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讓他們家屬做好準備。
江老太太目前還一個人在百花城等待消息,江韬覺得,這時候就不能讓她一個人在家了。
總該把她接來,和父親見最後一面。
江老太太從百花城來到春城,在病房裡見到姜老爺子,大哭了一場。
江老太太比老爺子小5歲,年紀也不小了,經曆這樣的打擊,她在一夜之間也病倒了
,甚至,她的情況遠比江老爺子還要嚴重。
醫生不管怎麼給他治療,老人家就像是自己不想留下來。
江老爺子最後彌留之際,已經不再認識人。
江老太太強烈要求,讓他們兩個在一間病房。
她不讓兒女和孫子們陪同,她說就想他們兩個人,安安靜靜的,陪伴彼此到最後。
時間一晃,三天過去。
醫院裡傳來消息。
兩位老人先後去世,中間相隔不出一個小時。
原因是江老太太在老爺子走後,自己拔掉了氧氣管。
她選擇跟着丈夫的腳步,陪他殉情。
用江老太太的話說,他一個人走,太孤單,不管是他也好,還是自己也好。
他們倆吵吵鬧鬧了一輩子,誰也離不開誰,所以一塊兒走,就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江韬和王淑珍抱着沉重的心情,回到百花城,為江家兩位長輩舉行了葬禮。
這一天,舉國哀悼。
前來送行的人絡繹不絕,包括蘇凝雪和江墨沉的那些朋友們,以及江灏盺的戰友。
全都過來送了二老一程。
葬禮結束,出于對長輩的敬重、緬懷,他們沒有直接返回春城,而是留在百花城,為老人守孝。
這天。
任月明登門拜訪,她不知道從哪裡聽說,沈擎殉國的消息。
過來詢問蘇凝雪是不是真的。
蘇凝雪告訴她,沈擎的墓碑,就在涅槃特戰隊,他的骨灰就埋在地下,下葬的那一天,她也去了。
任月明什麼都沒說,隻是在長久的沉默後,從這裡離開。
過了那麼久,他都沒有出現,想來也是這樣吧。
任月明本來沒有什麼波瀾的心,不知道為什麼,在這一刻,突然有些發悶。
她想,這樣也好吧,英雄最好的歸宿是戰場。
兒女情長,終會拖累他的腳步。
反正她從來沒有想過,去和誰組建一個家庭。
就讓那份簡短的相遇,一直在心裡銘記,一直一直,隻有她一個人記着。
……
蘇凝雪與江墨沉陪公婆在百花城守孝了49日,才回到春城。
而江韬和王淑珍也随着二老的去世,搬遷去了春城,跟孩子們生活在一起。
就像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他們總有一天也會老去。
那麼,在此之前,他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江灏盺老早就回了部隊,通常這一去,少則10天半個月,多則一兩個月不回來也是常事。
蘇凝雪在這時候,似乎終于理解了王淑珍的感受。
而她,終有一天也活成了王淑珍的模樣。
每一次江灏盺歸隊,她都會默默的為他祈禱,希望他平安歸來。
而他對孩子的感情。
又與江墨沉不同。
因為孩子的明天總是伴随着希望,每一次回家帶來團聚的喜悅,都是他踏着荊棘,走過父親曾經走過的路。
而他眼裡所看到的風景,是祖國的大好山河。
這個時代,也是屬于他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