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耍賴
“小苔,你買下人可得擦亮眼睛,那個小姑娘瞧着就不大安分。
”
她們說話的功夫,阮海珠主動跟牧民說上話,即便雞同鴨講也能表現得十分熱情。
蘇苔掃了一眼,不以為意,“大姑,那個小姑娘是镖局收留的,跟我沒關系,我買的人都在那裡呢!
”
蘇妮子順着蘇苔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發現三十幾人都老老實實地坐在路邊吃東西,還有人努力跟于梅學琅琊國話,并沒有跟周圍的陌生人攀談,頭也是始終低低的。
這樣瞧着才像樣。
她松了口氣,順便跟蘇苔問起柯芸芸。
蘇苔道:“芸芸去年又懷了身孕,現在應該生了,等堂哥回來問問就知道,對了,還有一件事,朱一暄從邊境回來了。
”
蘇妮子笑容淡了些許,“回來就回來,跟咱們這些小老百姓也沒關系,我隻當他是陌生人。
”
蘇苔點點頭,“大姑,我就是跟你說說外頭的情況,等姑丈賣了牛羊,讓他們盡快返程,今年縣城遷了位置,沈逸跟朱一暄鬧翻了,那人做事不擇手段,我就怕節外生枝連累你們。
”
蘇妮子連連點頭,反複叮囑蘇苔小心,不舍地目送車隊和柯大松他們離開。
有了龐大的牧民隊伍一起趕路,再加上這會兒冰原上的野獸不缺食物,倒是沒有不長眼的東西往他們跟前撞。
于梅出于同鄉之誼,還是把冰原上的危險跟阮芳他們仔細說了一下。
衆人都被吓住。
沒跟他們一起的阮海珠壓根不清楚冰原的危險,一個勁兒地感歎冰原的遼闊和壯美,心心念念着那些牛羊,算計着牧民賣了牛羊能掙多少錢,越想心越癢。
可惜她現在還欠着镖隊的錢,得先去镖局做活還錢,旁的事情都做不了。
不過她也不急,反正她年紀小,等得起。
越想她越開心,抱着美好的幻想,車隊出了冰原,來到琅琊國邊界。
休整一夜後,車隊加快速度趕路,跟牧民分開了。
到了傍晚,镖隊又跟蘇苔一行人分開。
阮海珠見昔日熟悉的人都走了,這才開始慌了,又哭又鬧就是不肯跟镖頭走。
镖頭氣惱地罵了一句,“那就還錢!
不然我們就報官!
”
這幾天阮海珠學了不少琅琊國話,能聽懂一些,雖然不能完全明白镖頭的意思,卻知道不是什麼好事,隻能哭着被镖隊的人拖走。
阮芳聽見阮海珠的哭聲,吓得瑟瑟發抖,緊緊拉着女兒不敢松手。
在這種惶恐不安中,馬車進了沈家莊。
此時村子已經掌燈。
溫暖的燭光透過燈籠把漆黑的村子映照得亮如白晝。
因着村裡亮堂,大晚上還有孩童跑來跑去。
村口還坐着好幾個唠嗑的老人。
蘇苔和徐氏下了馬車跟大家打招呼。
老人一看是她們,紛紛回應,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老人臉上的安詳和樂是阮芳一行人沒見過的,大家一時間都忘了恐懼,好奇地豎着耳朵聽他們說話,大概能猜出一點。
衆人随着蘇苔走到蘇家院子,沈莊一家三口把他們選中的人帶回去,剩下那些全都跟着于梅去了作坊後院。
池招娣和池三花過來幫忙。
見這次買回來的下人裡面還有幾張熟悉的面孔,又是驚喜又是感慨。
跟阮芳關系不錯的池小螺跟池三花還是本家親戚。
池三花看她也賣身,忙上前關切地詢問,“你這是怎麼了?
咋也帶着孩子賣身了?
”
池小螺悲從中來,抽泣着哭道:“我男人去年年底沒了,我婆婆不要我們,跟着她其他兒子過,我一個人養兩個孩子實在養不活,聽說你也賣身給貴人,我就想着咬牙賭一把,帶着孩子一起賣身,起碼給他們掙個活命的機會。
”
她的兩個孩子一個五歲一個三歲,她自己身體不算多好,養活兩個孩子本來就費勁,男人一死,她帶着孩子艱難生活了幾個月,差點就熬不下去了。
要不是蘇苔過去買人,她都想帶着孩子一死了之。
“别哭别哭,既然來了這裡就說明你們有造化!
你看看我,我之前一個人帶三個孩子,日子比你難多了,現在不同了,我給夫人做事,不僅吃得飽穿得暖,連孩子都養得白白胖胖的。
你們都别害怕,咱家夫人是頂好的人,隻有一點,大家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做事,嘴巴嚴實,少說多做,眼裡有活就行。
現在你們先跟我們去洗漱,你們帶來的衣服十有**是用不了的,實在不行就燒了,舍不得的話就好好收着,咱這裡用不上。
”
池三花利索地把重要的事情說了一遍。
不一會兒,餘小魚幾個也過來幫忙了。
阮芳那些人裡面好幾個都認識餘小魚,紛紛驚歎地小聲說道:“小魚,你長高了好多,比以前漂亮了!
”
餘小魚規規矩矩地笑了笑,有條不紊地幹活,“夫人寬仁,待我們極好,你們今晚好好清洗幹淨,明日一早開始過去聽夫人訓話,再給你們安排活計,還有一點,大家要抓緊時間學會這邊的話。
要是連話都講不清楚,肯定不會受主子重用。
”
衆人忙不疊地點頭。
瞧着舉止得體,說話辦事利落的餘小魚,全都羨慕得不行。
曾幾何時,餘小魚還跟他們一樣,現在他們簡直不敢認了。
這一夜,洗幹淨的阮芳一行人被于梅帶到老宅那邊安置。
連續奔波幾日,連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說孩子了,有了餘小魚幾人給的定心丸,大家難得睡了一個踏實安穩的覺。
第二天,衆人被喊起來過去聽蘇苔訓話。
蘇苔一一了解他們的情況後,挑了五個還算心靈手巧的去沐浴皂加工作坊,這幾個人以後就是給沈月璋的。
既然大女兒有了安排,小女兒這邊也不能落下,不過小女兒年紀尚小,不着急,可以慢慢觀察。
除此之外,縣城的宅子也得安排兩個半大的男孩看院子,再弄兩個婦人負責竈上的活以及打掃院子。
别看三十多個人不少,這麼一分配也才将将夠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