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替嫁後病弱世子被氣得活蹦亂跳

第33章 九千九百歲的十大罪!

  魏忠賢,字完吾,北直隸肅甯人。

  原名李進忠,在當上司機兼秉筆太監之後皇帝賜名魏忠賢。

  魏忠賢少時家境貧窮,混迹于街頭,不識字,但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酒色。

  魏忠賢經常和一群惡少年賭博。

  有次,他賭博大輸後感到很苦惱,便恨而自宮,改姓名叫李進忠。

  因早與宮中太監熟識通融,謠傳因此未淨全身,仍有一粒睾丸。

  後來又改回原姓,得熹宗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說起來也是諷刺。

  熹宗朱由校賜名魏忠賢,是看在魏忠賢又忠又賢。

  他覺得魏忠賢不但能力出衆、身負賢德,而且對他、對大明忠心無二。

  所以才賜名魏忠賢。

  可是他哪裡想得到自己是被魏忠賢的外表給蒙騙了,實際上魏忠賢跟忠賢這兩個字完全不搭邊。

  魏忠賢萬曆年間被選入宮,隸屬于太監孫暹,靠巴結他進入了甲字庫。

  他又請求做當時還是皇長孫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借此巴結上了魏朝和客氏,還跟魏朝成為了拜把子的兄弟。

  魏朝乃是明朝萬曆,泰昌,天啟年間的“三朝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下屬,在内宮太監裡面有一定的話語權。

  他多次向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稱贊魏忠賢,甚至是舉薦魏忠賢。

  所以當時的司禮監太監王安也就将魏忠賢高看了一眼。

  再加上魏忠賢本就十分的圓滑,擅長拍馬屁、阿谀奉承可以說是他的特長了。

  所以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對魏忠賢的印象也很好。

  至于客氏就更加了不得了。

  這位客氏客氏熹宗朱由校的乳母,雖然說是乳母,但是熹宗朱由校對這位乳母客氏的感情卻有些不一般。

  對客氏不但信任無比,而且是極盡寵信。

  有了客氏不停的在熹宗朱由校面前說好話,又有魏朝在司機兼秉筆太監王安面前力保。

  所以魏忠賢很快就進入了後宮的權力核心,一時之間在後宮的宦官裡面風頭無兩,地位也是不斷地飙升着。

  直至坐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位置。

  魏忠賢目不識丁,大字不識一個。

  按照道理是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司禮監的,但是熹宗卻為了魏忠賢破了這個例。

  讓不識字、文盲出身的魏忠賢進入了司禮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司禮監秉筆太監所代表的意義。

  在這裡就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明朝的太監制度。

  實際上在明代,要想混到太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謂太監是宦官的首領,不是誰都有資格被稱為太監的。

  明代宦官有很多級别,剛進宮時隻能當典簿、長随、奉禦。

  如果表現良好,就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就是久聞大名的太監。

  而不是像電視劇裡面隻要是挨了那一刀,就是太監了!

  明代宦官有專門的機構,共二十四個衙門。

  分别有十二監:司禮監、内官監、禦用監、司設監、禦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绶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四司:惜薪、鐘鼓、寶鈔、混堂。

  八局:兵仗、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内織染、酒醋面,司苑。

  其最高統領宦官才能被稱作太監。

  這二十四個衙門各有分工,不但處理宮中事務,還要處理部份政務。

  其中又以司禮監和禦馬監的權利最大。

  幾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監都出自司禮監和禦馬監。

  英宗時期的王振、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萬曆年間的馮保、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等。

  這些大太監皆出自司禮監和禦馬監。

  司禮監就是專門掌管内外章奏的。

  皇帝把票拟的權力給了内閣,自己保留了批紅權。

  而到了明宣宗時候,由于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沒有時間看完,便會讓司禮監的人按照票拟的内容抄下來,代理自己行使批紅的權力。

  這個為皇帝代筆的人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司禮監秉筆太監。

  但是這位秉筆太監卻還不是權力最大的太監,在他的上頭還有一個那就是掌握印章的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

  而所謂禦馬監是管理禦用兵符。

  禦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内廷“樞府”。

  禦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财政,為明朝廷的“内管家”。

  司禮監和禦馬監一文一武,是最為顯赫的兩個太監部門。

  曆史上不少的朝代都出現過宦官幹政的事情,甚至有的朝代到了後期太監手中的權利甚至比皇帝還要大。

  幾乎都可以完全掌控國家大權了。

  正是因為曆史上前朝太監亂權的警醒,所以明朝初期朱元璋為了防止宦官幹政,曾明文規定太監幹政者殺。

  可是明朝的閹宦卻個個都是重量級的。

  這一現象的出現與明宣宗朱瞻基脫不了幹系。

  朱瞻基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制,在宮内設置書堂,令學官教授太監識字。

  從而導緻太監這個群裡進入到政治中心,擾亂了大明的政局!

  扯遠了,咱們再重新說回魏忠賢。

  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之後,魏忠賢更加的嚣張跋扈。

  因為又有客氏在背後撐腰蠱惑熹宗,所以即便是朝堂上不少禦史和各級官員彈劾,但是魏忠賢也平安無事。

  甚至是地位越來越高、權利越來越大。

  後來更是一手掌控東廠,面對與他不對頭的朝中大臣們直接下死手。

  而熹宗則一直被客氏蒙在鼓裡,對這一切也是不聞不問,導緻了後來魏忠賢權傾朝野、擅權專政。

  更是在内宮之中設立内操軍,人數最多時能夠達到萬人。

  這些内操軍穿披甲帶劍出入深宮大内,恣意作威施虐。

  魏忠賢和客氏兩人狼狽為奸之下,竟敢膽大包天到對熹宗皇帝的後宮下手。

  所有懷有身孕嫔妃們都遭到了他們的毒手。

  這也導緻了,熹宗一生沒有子嗣。

  魏忠賢不但禍亂朝綱更是将手伸到了各級衙門和地方百姓。

  他手底下的人和親信無不都是欺男霸女、強取豪奪之輩。

  在魏忠賢的打擊異己之下,朝堂之上逐漸的沒有人敢站出來唱反調。

  從内宮到朝堂,魏忠賢徹底掌管了内外大權。

  彼時他手中的權力甚至一度與皇帝無異。

  所以民間便有九千九百歲的說法。

  世人隻知道有九千歲魏忠賢,而不知道有天啟皇帝朱由校。

  就這樣,大明的江山和百姓在魏忠賢的魔爪之下度過了黑暗的十年。

  這一切都在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後之後改變了。

  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之初,魏忠賢确實是動過想要自己上位的念頭。

  但是他始終隻是個宦官、是個太監。

  就算他手中有滔天的權勢,那也是大明朱家皇室賜予的。

  一旦魏忠賢有膽敢謀逆的想法,隻怕天下所有人都會群起而攻之。

  而朱由校的發妻張皇後身後的勢力也不會答應。

  各地的藩王估計也會借機作亂。

  在張皇後的義正言辭之下,魏忠賢識趣的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是按照天啟皇帝的遺诏,将信王朱由檢給接進了宮中,接替皇位。

  在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明朝内外局勢風雲詭谲。

  朱由校的親信宦官魏忠賢聯合朝中齊、楚、浙等朋黨擊垮東林黨,掌控朝政。

  整個大明朝堂變成了魏忠賢的一言堂,完全被魏忠賢一手掌控。

  而大明朝廷的外部則面臨後金崛起的威脅。

  雖然後金在甯遠被袁崇煥阻擋西進步伐,但邊防仍然吃緊。

  西南則是爆發了奢安之亂,可謂四郊多壘。

  朱由檢雖然是藩王,所以不能參與政事,但也不得不小心自保。

  他那個時候還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藩王,面對權勢滔天、如日中天的魏忠賢他還不是對手。

  而且魏忠賢還不停的阻撓朱由檢與朱由校的會面。

  朱由檢身為朱由校的親弟弟,一年都見不上一兩回。

  就算好不容易見了一面,也幾乎說不上話。

  這一切都是魏忠賢在暗中阻撓所導緻的。

  甚至魏忠賢還在暗地裡謀劃過對朱由檢下手,他還差點卷入魏忠賢的陰謀。

  魏忠賢知道朱由檢對自己并不感冒,自己的一些罪行也被朱由檢看在了眼裡。

  而朱由檢又貴為藩王,一旦有得勢的一天,就有可能對魏忠賢進行清算。

  所以,魏忠賢早就将朱由檢列為了對他有威脅的人。

  隻要可以,魏忠賢就會直接對朱由檢下手。

  但是,朱由檢畢竟是藩王,是大明朱家皇室的嫡系子孫。

  更是當今皇帝朱由校的親弟弟,所以最終魏忠賢還是打消了對朱由檢下手的念頭。

  在朱由檢還是信王的時候,就已經領略過了魏忠賢的手段,也見識到了魏忠賢的無法無天。

  雖然朱由檢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但是他也無能為力。

  他那個時候還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

  面對有天啟皇帝撐腰的魏忠賢,他沒有任何的辦法。

  隻能默默地将魏忠賢的罪行記在心中,甚至暗中都将魏忠賢的那些黨羽都給記了下來。

  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清算魏忠賢,還給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還給大明百姓一個青天白日。

  好在,這一天終于讓他給等來了。

  就是天啟皇帝駕崩的這一天。

  天啟皇帝駕崩之後,他迎來了自己坐上皇位的那一天。

  朱由檢即位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鏟除掉魏忠賢和他的閹黨集團。

  但是魏忠賢盤踞朝中多年,黨羽衆多。

  關系盤根錯節,簡直就是剪不斷、理還亂。

  所以,朱由檢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對魏忠賢下手。

  因為他知道魏忠賢在朝堂之中、深宮之中紮根頗深,到處都是他的眼線和親信。

  對付魏忠賢,不能貿然行之。

  所以朱由檢還像往常一樣對魏忠賢極其黨羽該賞賜的照樣賞賜,該封官的照樣封官。

  可朱由檢越是這樣,魏忠賢就越是感到不安。

  因為魏忠賢心中十分清楚朱由檢對他的态度,他知道朱由檢不喜歡他,甚至可以說是厭惡他。

  現在朱由檢做了皇帝,肯定是沒有自己好果子吃的。

  所以魏忠賢也在不停的試探着朱由檢的态度,如果朱由檢上來就迫不及待的要對他下手,那魏忠賢肯定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畢竟,朱由檢才剛登基不久,羽翼還未豐滿。

  所以魏忠賢屢次向朱由檢請辭,辭去東廠提督等官職。

  但朱由檢都沒有應允。

  不但沒有應允,反而還對魏忠賢的閹黨集團大加封賞。

  好像對魏忠賢很是器重和仰仗一般。

  如此一來,魏忠賢的警惕逐漸的有些松懈了起來。

  就在魏忠賢松懈的時候,各地不斷有禦史和封疆大吏上奏折對魏忠賢的閹黨集團進行彈劾。

  第一個倒下的是閹黨五虎之一的崔呈秀。

  在崔呈秀倒下之後,朱由檢的心中也有底氣了。

  而魏忠賢也終于察覺到了不安,但是為時已晚。

  因為朱由檢已經坐穩了皇位,得到了朝臣的支持。

  而他自己在深宮和朝堂之上培植的那些勢力,也已經被慢慢的瓦解了不少。

  魏忠賢知道朱由檢肯定不會放過自己,自己的也肯定躲不過這一劫。

  果不其然。

  就在魏忠賢不安的時候,他等到了彈劾他的奏折。

  這一彈劾不要緊,要緊的是彈劾的罪名那都是要誅九族的罪名。

  這樣的罪名一共有十條,條條緻命。

  不管是哪一條都是要緻魏忠賢于死地。

  朱由檢接到了這個彈劾魏忠賢的奏折之後,看得也是意動不已。

  他早就想要将魏忠賢給鏟除了,隻不過怕魏忠賢垂死掙紮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動亂罷了。

  所以,就先拿崔呈秀開到了。

  崔呈秀毫無意外、不聲不響的就被拿下了。

  所以魏忠賢也是時候要拿來開刀了,但是朱由檢一直沒有找到一把快刀。

  而這份彈劾魏忠賢的奏折就是朱由檢一直苦等的那把快刀。

  上面所列出來的十大罪行,任何一條都是鋒利無比的、都是能夠直接将魏忠賢徹底釘死毫無翻身可能得。

  看到了這份奏折之後,朱由檢便命人将魏忠賢招至奉天殿上,讓内侍直接當着魏忠賢和百官的面前宣讀這十大罪。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