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武俠仙俠 仙王的日常生活

《姬唐》1367.第1320章 銅錢黃金!

仙王的日常生活 有思 2145 2024-05-07 14:54

  就在姬松等待宮中消息,難得一大早起來早朝時,卻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麽簡單。
看著在上面侃侃而談,時而如疾風驟雨,時而如風和日麗般的李承乾,他突然有些想明白了。

  這錢幣增發金銀幣的事情不在朝堂,因為錢幣的弊政已經不是一朝一代的事情,多少年來變來變去,最後也隻有銅錢成為最為廣泛接受的錢幣,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銅錢的出現和它的希有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我們都知道,之前最早使用的貨幣是貝殼,這從漢字的構成中就能得到證明。
在商代基本定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財富、交易有關的字,都帶有“貝”字偏旁、古人就已經使用海貝作為錢幣了。

  但是,貝殼作為錢幣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易保存、攜帶和計算,也不易分割和統一。
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尋找更適合作為貨幣的物品。
而最終被選中的,就是青銅。

  它比純銅更堅硬、更耐用,也更容易鑄造。
青銅在商周時期被廣泛用於製作武器、器皿和樂器等物品,成為了當時社會的重要標志。

  而青銅農具,則是青銅文化中最具有實用價值和流通價值的物品之一。
它們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夠作為商品進行交換。
因此,在商周時期,青銅農具逐漸成為了一種通用的等價物。

  然而,青銅農具作為貨幣也存在著不便之處,它們形狀各異、重量不一、難以保存和攜帶。
於是,人們開始模仿青銅農具的形狀和大小,用青銅鑄造出專門用於交換的貨幣。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刀幣、布幣和圜錢。

  刀幣源自青銅刀削,它們形似短刀或匕首,刃部較薄而柄部較厚。
刀幣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齊國和燕國,後來逐漸流行於北方各國。
刀幣上多刻有地名或重量等信息。

  布幣源自鏟形青銅農具,它們形似鋤頭或鐮刀,上端較寬而下端較窄。
布幣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楚國和魏國,後來逐漸流行於南方各國。
布幣上多刻有紋飾或花紋等圖案。

  圜錢源自紡輪或玉璧,它們形似圓盤或圓環,中間有一個方孔。
這就是代表天方地圓的方孔銅錢,後世也稱之為通寶,上面往往刻著皇帝年號等等。

  而到了這時,隨著人口的增加,商業的繁榮,中原帝國在周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銅的使用更是越來越廣泛,而大家都知道,中原的銅礦並不多,甚至是貧瘠。

  在先漢時期,鐵器的出現慢慢取代了銅在生產活動中的主導地位,銅也慢慢演變成錢幣的唯一屬性,成為中原完成發行錢幣的唯一金屬。

  雖然銅錢在中國古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流通,但它們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銅錢的價值受到銅含量和重量的影響,如果朝廷為了節省成本或應對危機,不斷減輕貨幣的分量或摻雜雜質,就會導緻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損害國家信譽和民生。

  二是銅錢的數量受到青銅資源的限制,如果國家為了保持貨幣的分量和純度,不斷增加銅礦的開采和進口,就會面臨資源枯竭和錢幣流失的風險。

  三是銅錢的流通受到地域和規模的製約,如果國家為了促進商品經濟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就會面臨運輸困難和計算麻煩的問題。

  因此,除了銅錢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物品被用作貨幣或補充貨幣的作用。
例如糧食、絲綢、鹽、茶、鐵等。
其中最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就是白銀。

  白銀貨幣化的過程,也是中國被納入由西方掌控的國際白銀資本體系的過程。
所以,銀幣的出現要是沒有相對應的白銀儲備,一旦發生意外,而朝廷卻沒有足夠的白銀應對市場需要,那麽白銀和黃金有什麽區別?

  別忘了,白銀中原缺,但其他地方不缺啊、

  這要是被別的勢力或者國家看到漏洞,不出十年,大唐市面上的錢慌將更加嚴重!

  三就是黃金了。

  黃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原文化對外輸出後和外來文化融合中原後的產物,它的出現代表著中原的貨幣體系終於出現了一個高等貨幣體系,那就是銅錢-——黃金。

  姬松清楚的明白,白銀時代還沒有到來,殷州雖然發現了,但白銀卻並沒有被太多的人知曉,大家也沒有習慣去使用白銀成為錢幣的概念!

  而黃金不同,之前的黃金主要來自草原、西域等邊遠地區,而這些地區與中原地區交通不便,黃金運輸困難。
而且,對黃金的開采技術也不夠先進,無法有效利用黃金資源。
因此,黃金產量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作為貨幣所需的數量。

  其靚麗的色彩、稀有程度讓它成為中原皇室和貴族將其作為祭品和貢品,而祭祀神靈和上供頂層貴族的貢品它必須是稀有的,具有重大價值的物品,因此黃金漸漸成為了貴重、稀有,財富的象征。

  隨著中原或主動,或被動的對外貿易出現,西域,草原上的黃金漸漸流入中原。
底層百姓一生基本上都不會使用到黃金,但商人和貴族就不同了。

  從最開始來自皇室對貴族的賞賜,以及貴族對皇室的上供。
黃金的也慢慢為人所接受,商人更是形成小錢用銅錢,大宗商業活動使用黃金的傳統。

  不是不想用大家都能接受的銅錢,而是銅錢太重了。
一貫一千文,要是一次性交易上萬貫,那是多要斤?

  按照大唐貞觀通寶的製錢計算,一貫大約是六斤四兩,而一萬貫呢?
那就是六萬四千斤。

  如此,十萬貫,百萬,千萬呢?

  那是多麽龐大的數字,要是都使用銅錢,大家也別乾別的了,就是路上運輸就能耗費大量的時間和損耗。

  就好比你要用一萬貫帶去嶺南,想想,六萬多斤的東西從長安運到嶺南需要多少人?
又需要多少消耗?

  怕是一一個來回都趕的上所賺的利潤了,這如何能行?

  所以,黃金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