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封妃(1)
次日一早,住在瑤華宮內的眾人,都精心收拾了一番,來到慶安宮給太後還有齊氏請安。在太後身邊當差的許女史出來,表情帶著肅穆,微微福身,「見過陸側妃。」
「許女史太過客氣。不知太後可起了?」陸側妃輕柔的問道。瞧著穿戴,就知道許女史陞官了。以前不過是七品昭訓,如今已經穿上五品官服。想著慶安宮的規制,不該是尚宮之類的官職,那麼就隻剩下女史一職最為恰當。看到許女史的表情,陸瑾娘就知道自己猜測對了。同時感慨,這剛剛進宮,身邊沒個可靠的人,連宮門朝哪裡開,都弄不清楚。看來要儘快讓鄧福進宮,否則難免會在這些細節上犯錯。
許女史看了眼跟在陸瑾娘身後的眾人,勉強笑了下,「陸側妃來的真早,太後還沒起,不過皇後正在裡面候著。你們也進來吧,稍候一會,太後就該起了。」
「那就麻煩許女史了。」陸瑾娘客氣的說道。
許女史搖搖頭,「不麻煩,這都是我該做的。請!」
陸瑾娘打頭,跨進慶安宮宮門。這地方,這些年來,陸瑾娘也來過許多次了。但是今日過來,感受尤為不同。進了偏殿,眾人落座,宮女上茶,大家安靜的恭候著。陸瑾娘面色沉穩,不動如山。昨晚上心裡頭已經演練過無數遍,今日過來,太後同齊氏定會為難她,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看在皇上的面子上,看在她為皇上生兒育女的份上,太後定不會讓她太過難堪。太後手下留情,齊氏那裡暫時也蹦躂不起來。
陸瑾娘輕輕一笑,齊氏想要她的命,她就偏要活的長長久久,讓齊氏氣死去。進了宮,一切都不同於王府,緒哥兒也有資格去爭去搶,可謂是名正言順。究竟鹿死誰手,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她陸瑾娘絕不會輕易認輸,更不會有絲毫的退縮。今日齊氏敢要她和孩子的命,難保他日,她若是退縮,齊氏定會連皮帶骨的收拾她。
大家都還在等著,卻見偏殿外面幾個宮女急急忙忙的,顯然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鄧福不在,陸瑾娘做事都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不過劉庶妃身邊還帶著她的心腹婆子,婆子到門口張望了幾眼,回來就說幾位太妃來給太後請安。
陸瑾娘蹙眉,太妃們這會巴巴的過來,絕對不會是單純請安這麼簡單,定有什麼事情。太妃們一來,她們這些人可就要靠後了。大家也不敢隨便說話,隻能安靜的等著。
慶安宮大殿內,以前的淑妃娘娘,現今的太後端坐著,看著曾經以姐妹相稱的眾人,如今都要給她行禮,心中自有一股自得之意。不過畢竟是修鍊成精的老人,一臉平和,「大家太過客氣了,如今新皇登基,事情繁多。這後宮之事怕還要等到皇上將朝中大事料理完了,才有空打理。你們今日來給哀家請安,哀家承你們的情。不過你們也都知道我性子直,我也不拐彎抹角的,若是有什麼事情要求到哀家跟前,哀家可是不應的。」太後這話說的很和藹,但是其中的意思表明的很清楚。
諸位太妃們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皇後死了,如今後宮就以呂太後為尊,她們有些小心思,不求到呂太後跟前,那能求誰?而且這些事情,宜早不宜遲,等皇帝料理完了,再來說這些事情,那可就遲了。說不定還要連累在外的兒子女兒們。
大家眼神交流,最後有了默契,由慧太妃出面說話。慧太妃是六王爺的生母,這些年來下來,六王爺一直跟在皇帝身後,鞍前馬後,可謂是居功至偉,由慧太妃出面,呂太後也要給幾分臉面。
慧太妃硬著頭皮,「啟稟太後,咱們幾人過來,就隻有一事,還請太後做主。」
呂太後端著茶杯,閑閑的,「既然妹妹都開口說了,哀家總不能不近人情。你說吧,究竟是何事?」
慧太妃小心翼翼的說道:「皇上剛剛登基,事情繁多,咱們這點子事情也不敢麻煩皇上。就是我們都想出宮,跟著各自的兒子過活,如此一來,宮裡面也少了供奉,皇上那裡也能清凈一點,免得咱們這些老婆子有個頭痛腦熱的,給皇上添麻煩。」
呂太後一聽是這事,頓是笑了笑。之前事情多,她還沒想到這一茬。新帝登基,先帝留下來的女人們,總要有個安置。本朝也是有慣例的。有兒女的出宮同兒女一起過活,做個老太妃。沒兒女的,不管青春幾何,統統都被送到庵堂,為先帝守節。再有一種情況,就是先帝臨死前指定的人,都要去陪葬。不過先帝過世之前已經不能開口說話,故此倒是免了活人陪葬。宮裡面有生養的人,都是有數的。將兒女養大的人,也就那麼幾個人。其中又以慧太妃,賢太妃還有貴太妃為首。不過貴太妃是二王爺的生母,二王爺被囚禁在王府,就這樣貴太妃還要出宮嗎?呂太後不動聲色,「這事是應當。等皇上那裡忙完了,哀家就同皇上好生說說,讓你們都能早日出宮,同子女團聚。隻是你們出了宮,就獨留我一個老婆子,那可寂寞的很。」
慧太妃當即說道:「太後放心,逢二六的日子,咱們就進宮給太後請安,陪著太後說說閑話,解解悶。」
「那可就說定了。咱們都是幾十年的老姐妹了,你們走了,哀家還真是不習慣的很。當然,哀家也不能阻止你們去同子女團聚。罷了,此事哀家放在心上了,你們都放心,皇上那裡定會答應的。隻是魏姐姐的情況,這該如何是好?」呂太後一臉擔心的看著貴太妃。
貴太妃是二王爺的生母,娘家姓魏,比呂太後先進宮,當初又是四妃之首的貴妃,大家都低她一頭。故此呂太後叫她一聲魏姐姐,自然是合適的。
貴太妃連連擺手,「臣妾萬萬當不起。老二那孩子是個糊塗的,臣妾不求別的,隻求他能幡然醒悟,誠心懺悔,讓皇上饒他一命。隻是這孩子性子有點左,他媳婦又管不了他,不得已,臣妾也隻能求到太後這裡,求太後開恩,讓臣妾出宮守著他,好生教導一番。好歹他也要聽聽我這個做母親的話。有我守著他,皇上和太後也能少操點心。還請太後成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