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懸疑靈異 贅婿

《贅婿》之於“文人”的幾句閑話

贅婿 憤怒的香蕉 2779 2024-05-02 15:43

  之於“文人”的幾句閑話

  寫了上788章後,看到一些書評,發現有一些朋友的認知,過分敏感和錯誤,我寫了這章,談一些粗淺的概念,但是沒發,到789章發了之後,又看見一些書評,覺得還是發出來。

  到底什麽是文人?

  我們從幾千年前甚至幾萬年前的最初談起。

  人類的本質在大腦進化定型之後,基本就已經定了,基於人的基本屬性——就是我們現在的基本屬性——人要成熟,要獲得提升,途徑隻有一個:反覆經歷事情,利用思考,獲取經驗。
即便未來,事情也隻能這樣乾。

  人類超越動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發明了語言文字,讓前人的經驗可以流傳下來,前人代替你去經歷事情,思考了,然後有了結論,一代代的積累,人類建立目前的社會。

  看書的意義,就在於獲取他人的經驗,例如我們看小說,通過模擬一段“經歷”,在這段“經歷”裡思考,獲取營養,當你在同樣的事情上模擬了十次八次,終於遭到一件真的事情時,心裡至少能有個數。

  那麽古代文人是什麽?

  通過讀書,獲取了比別人更多的經驗,由此成為統治階級,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優越感,會瞧不起他人。
在近代受到了抨擊,更值得一提的是,“文人”擁有更多社會經驗,更懂得社會的殘酷,當事情壓過來,他知道後續有多可怕,容易軟弱迂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沒骨頭,是真的、沒法否認的一個想對屬性。

  但是,現代的文人是什麽?

  我們的過去叫了太多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臭老九”,恍然間隻要有人民最好沒文人,可是走到現代社會,信息爆炸,書已經到處都是了,你們誰沒看過書?
誰看不到書?
誰看了書以後還能產生真正的階級差異?

  但人的基本屬性沒有變,要更成熟、更懂事,你就需要更多的經歷,更多的思考,更多人生的橫向對比,你是個人你就取不了巧。

  為什麽要憎恨文人?

  在現代社會憎恨文人者,恕我直言,是那種真正懶惰的人,他們不去看書,不去提升自己,卻依然認為,自己面對某些複雜事情時,能有天然的正確,他們更喜歡不動腦筋,不去努力,卻依然比得上那些聰明的、努力的、不斷進取的人的這種感覺。

  可是比不上的。

  現代社會打掉了過往的階級,但是智慧的階級仍舊存在,在可見的未來依然會存在,它簡單的表現在:聰明人辦一件事情能更快地找到辦法,笨人辦砸了,階級在這件事裡得以體現和拉升。

  想要變聰明,一是思考,一是看書。
這三十年的發展,階級已經出現了,意識到教育的重要後,“贏在起跑線上”的概念也出現了,有錢人把孩子放進好的學校,找好的老師,所謂“好”,必然體現在能夠協助孩子更快地從書裡汲取營養,這些孩子會成為更優秀的人,他們能夠在本質上碾壓笨人,笨人會成為真正的社會底層。
但比較過往,這個階級並不十分的固定,因為書已經滿世界都是了,就看你有沒有緊迫感了。

  關於讀書有以下幾種特質:

  1、閱讀可以代理“閱歷”,但所得必須乘以思考,也就是說,聰明人可以從書中獲得更多,這是無法避免的。

  2、閱讀並不能完全取代“閱歷”,你在書中閱讀某段經歷,不斷思考,這個思考落到實處,要在現實中對你有益,仍舊要經歷一件確實的事件,在這件事裡,你可能仍舊手忙腳亂,但如果沒有看書,你可能會手忙腳亂十次八次,然後才獲得正確的教訓。

  3、閱讀基於每個人性格的不同,是有開竅這回事的。
譬如你漫無目的地看書,在書中經歷了一百次,對於現實中需要閱歷的縮短,可能隻縮短了兩三次,但是通過不同書裡有目的的橫向對比,我們可能更容易找到正確的人生教訓,成熟得更快。
那些精英學校,因材施教的大學,能乾的就是這種事,但隻要肯讀書,仍舊存在超越的希望。

  4、現代閱讀的本質,就是取代“經歷”的一種取巧的手段,經歷一件事,要花上十天半個月,可能還沒辦法找到感悟,但十天半個月,你可以看上十多本書。
在這個過程裡,我們面對這個世界,提升自己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經歷”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利用每一段經歷進行交叉對比,最終找到這個世界的方法論。
這本書裡說了一個道理,那本書裡說了一個,為什麽兩者同時存在,你可以找到更細的解法和說法,經過更多的對比,你能找到放諸世界皆準的法則。

  5,個人的一點經驗:確定目標,求解方程。
例如我們看孔子的《論語》,我們要確定,孔子的目標是“培養君子,建立大同社會”,他面臨春秋時期的現狀,那麽《論語》的本質就是,“在春秋時期如何達到大同社會的一些設想”,這個方程的解法中,存在孔子整個人的邏輯架構,如果能看懂這些,如果他面臨的是現代社會,“在現代時期如何達到大同社會的一些設想”中,解法必然會不同。
看書,抽取寫書人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架構,那麽在面對事情時,我們將擁有無數的橫向對比,這是閱讀最根本的一個目的,不在於學會前人的鞠躬作揖,而在於學會他們的邏輯內核。

  這是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原本我考慮著不用說,甚至考慮著不用這麽淺,但是即便在現在,無條件鄙視“文人”的人還這麽多,你們真是鄙視“人文”獲取一點點優越感呢,還是真心的輕視“文化”?
未來是一個專業的社會,面對事情時,你依靠自己那顆與生俱來的天才頭腦,還是專業人士的解說?
但是專業人士沒有骨頭了。
文化,人們並不認為文化支撐起了一個社會的框架,人們將之視為僅僅為自己賺錢的工具,那麽,能夠賺錢的時候,扭曲一點也沒什麽。
當整個社會的專業人士都這樣乾的時候,有一天他說地溝油沒有害處,你是不是得吃?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說的不是群眾無條件正確,而是群眾對於切身的東西了解最純粹,譬如說你說得天花亂墜,我們看到的霧霾越來越多了,政府就要去解決。
群眾提要求——永遠得由群眾來提要求,專家做解法,政府去執行,這麽一個循環下來,社會得以良性循環。
但是在一些扭曲的人心中,他們覺得自己是雪亮的,就是自己什麽都對,哪怕我一輩子沒看書沒動腦,我說社會該如何去做,別人就得信,扯淡麽不是?
靠中二治國能行我們早就接近真理了,我也中二過,那還不簡單,但凡有劣跡的人全殺光不就行了。

  社會最終,要靠智慧來指明方向,這個方向很窄,遠不如我們想象的寬。
但獲取智慧的方式,不會再有變化了,就是讓我們的大腦一次一次的“經歷”,不斷地“思考”交叉“對比”,最終獲取一個能夠適合世界的基本邏輯框架。
人們的天真可愛永遠不會接近真理,你躲在家裡,不動腦筋,然後鄙視“文人”,永遠不會證明你比讀書人聰明。
要成為優秀的人,可以去經歷,可以讀很多書代替部分的“經歷”,但折算下來,誰也取不得巧,而文人的骨頭,就是我們的骨頭。

  鄙視古代的文人,在於鄙視因此而來的階級。
在現代鄙視別人讀的書多,用的腦子多,那是真正的愚蠢。

  這些東西原本是啟蒙的基礎知識,但是我看到,我的讀者中確實有這樣的人,在一個現代社會上,希望藉由鄙視“文人”“文化”,來論證自己沒讀書沒用腦也一樣光輝偉大,獲取些許優越感。

  獲取優越感是人之常情,但是希望我的讀者,不要被留在了底層。
書永遠是強大自身的捷徑。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