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村人們越加高興,姜家的日子過得越紅火,他們這些人也都跟著沾光。
現在因為姜家的關係,他們光幫著姜家做工,一個月下來很多家庭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了。
那一年下來就十幾兩銀子的收入,這可比他們種田好多了!
現在姜家又在岔道口處建了那麼多的房屋,這肯定還是要做生意的,那姜家肯定要雇傭人幫著打理生意,他們的活計就會更多了。
木蓮村的人喜氣洋洋,別的村裡的人也是如此。
他們想的也很簡單,木蓮村的人跟著姜家人後面吃肉,他們這些附近村的人跟著喝湯總是可以的吧。
姜家在岔道口建的那些成排的氣派房屋也惹了有心人的注意,這些日子有不少附近三個鎮上的人來打聽。
不少人都是見過好味軒生意的火爆,其實也都想租姜初月家的房子也開個酒樓飯館啥的。
但姜初月有自己的計劃,不可能將宅子租給那些有錢人的,就算要租,那也是租給有心做生意的木蓮村的人,或者附近幾個村的人。
新房屋上樑過後,不幾日就完工了。
姜初月打算將好味軒搬到佔地足有五六畝的三層小樓,好味軒的牌匾也是新做的。
好味軒的新場地裡面的傢具都是姜初月請的老木匠打造的,用桐油刷過後,不但好看還耐用。
她又挑了佔地十畝左右的三層小樓開客棧,客棧招牌用的就是姜記。
姜記客棧。
這和他們家以前的柳葉街的客棧不同,姜記客棧完完整整屬於他們家的產業。
接著,姜初有又挑了佔地兩畝左右,後面帶著大大的院子,以及倉庫的鋪面做雜貨鋪子。
雜貨鋪子以後主打賣她家自己做的美食以及各色山貨。
某些山貨雖然到最近的幾個鎮子上也能買到,但她主要是推出姜記這個品牌。
主打的是菌油和下飯菜,以及醬菜這些。
那些山貨就是順手帶著,貨物品種多,也能更加吸引人氣。
還有一點,到她好味軒吃飯的南北客商眾多,她也想買一些南北特產,隻要量多,說不定能有奇效。
然後她又挑了一處佔地一畝左右的鋪子打算開成衣鋪子。
這成衣自然是賣給那些南北往來的客商們。
畢竟這些客商們風餐露宿,衣衫也容易穿壞穿臟。
當然,她要賣的成衣也是東西南北各地人民喜歡的式樣,必須要多樣化。
姜初月若是將這些都開起來,現在什麼都不缺,缺的隻是人手了。
姜初月早就看好了木蓮村有幾個有經商天賦的人,其中一個就是馮爺爺家的幺子,馮四郎。
馮四郎今年才十九歲,還沒有親事,他頭腦精明,做事利落,最可貴的是曾經在鎮上當了一年的賬房學徒,學到了打算盤記賬的本事。
隻是在鎮上做賬房學徒的時候被東家的親戚家的兒子給頂了名額,才隻能回家務農的。
還有一個是馮裡正的大侄子,今年二十三歲,已經成親了。
他叫馮民,在農閑的時候就鼓搗一些農家出產的蔬果挑到鎮上去買,也能掙到一些小錢。
最後一個是江南村的一位姓秦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曾經也在鎮子上做過賬房的,後來被東家冤枉做假賬一氣之下回家務農了。
這三人,姜初月都私下裡和他們談好了,一個負責她要開的成衣鋪子,一個負責她要開的的雜貨鋪子,一個就協助姜薇負責她要開的客棧。
剩下的鋪子,她打算租給木蓮村或者附近幾個村裡想要做生意的村民們。
有錢一個人賺的話,那太打眼了不說,也太自私了。
比如木蓮村以及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們,大部分膽子都比較小,希望安穩,能找到一個安穩的拿工錢的活計做。
但也有少數有經營頭腦的,膽子大,又有些積蓄的人會想著開店做生意掙大錢。
有了這些膽大的人的加入,這一代才能發展的更快更好。
不過等傢具全部打好,還得半個月以上。
現在該準備的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就等著最後的東風了。
好味軒的生意真是一日比一日好,姜初月因為要給搬遷後做準備,又雇傭了十幾個人做工。
搬到新場地的好味軒佔地比老場地要大很多,而且還是三層樓的。
所以需要的服務人員,還有大廚,幫工都要成倍增加。
小六和石頭師兄每人也都收了一個小徒弟帶著。
小六收的徒弟就是虎子。
石頭師兄收的徒弟是木蓮村一個寡婦家的大兒子,名喚小木。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因為各種雜事都有可能找她,加上韓氏一個人在家帶小果兒也會手忙腳亂,姜初月這些日子都在家裡待著的。
這日,王爺爺和王奶奶又來到了她家。
姜初月客氣的將老兩口迎到了屋子裡,韓氏也抱著小果兒出來了。
姜初月親自給兩位老人端了茶後,王爺爺就一臉慚愧的看著姜初月說道,「月姐兒,我那鋪子怕是不能再租給你家了。」
姜初月和韓氏一愣。
即便她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沒想到這事情來的這麼快。
「王爺爺,以前初月找您和奶奶說過幾次,初月也知道您那鋪子遲早要收回去的。所以,我們家也做好了準備,打算將好味軒搬遷到我家新建的場地上去。」姜初月見他和王奶奶一臉慚愧,忙出聲安慰。
韓氏最是見不得人家可憐,聞言也安慰道:「月姐兒說的對,我們一家人都準備好了搬走好味軒,王爺爺和奶奶不必這樣難過。」
「哎,都是錢財害死人啊!」王爺爺長長的嘆息一聲,「我家遠房的那幾個侄子和你奶奶娘家的那幾個侄子見我們老兩口年紀越來越大,等不及的要分了我們老兩口在的財產……嗨!」
王奶奶也拿了帕子抹起了眼睛。
姜初月知道從年前起就時不時的有人去王爺爺家去鬧騰,隻是王爺爺和王奶奶都要臉面,沒有聲張。
人家不想家醜外揚,村裡人見也沒有鬧出大亂子來,也都沒有私底下嚼舌根子了。
但,姜初月知道,王家的矛盾隻大不小。
這不,王爺爺和王奶奶親自來她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