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秀才家的俏長女

第八百二十四章 甯家的糾結

秀才家的俏長女 隽眷葉子 6548 2025-07-14 16:20

  接下來的兩日,蘇雲朵先回了趟東明坊道别,一是提前向陸老太太和甯氏道别,二是親自去錦繡坊看看,與石氏通通氣,三也是過來安撫一心想跟着他們去勃泥城卻未能如願的蘇澤臣。

  從東明坊出來見天色尚早,又特地拐去華陽街探望外公外婆。

  去年陸瑾康前往北邊城的時候,甯忠平是跟着一起去的,參加了翻越勃泥山脈深入敵後的行動,雖說受了些傷,好在不是什麼大傷,倒是攢了不小的軍功。

  聖上按功論賞,甯忠平也跟着升了官職,而且還是大大地向上跨了一大步,如今已是正五品官員。

  雖說在京城的大街上随便碰一個都有可能是三品、四品的官員,一個五品武官真的沒什麼,可是對于甯家這種起點的家庭,卻足夠他們喜出望外。

  試想甯忠平五年前還隻是秀水縣威武镖局的一個镖師,而甯家也隻在秀水縣黑水鎮開了個小雜貨鋪,日子也不過比别人家過得略好些,不至于挨餓受凍罷了。

  甯忠平走镖無意中救了一對母子,沒想到與如日中天的鎮國公府搭上了關系。

  正是甯忠平這次無意相救,有了蘇誠志一家認祖歸宗的契機,甯家才能進京,甯忠平也才有機會進入官場并步步高升。

  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之中,卻也有因有果,除了好人有好報,自然也離不開甯忠平自己的努力。

  隻是甯家沒有什麼底蘊,雖說甯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過越好,可是在諾大的京城最多也不過小富罷了,要說貴越是遠遠談不上的。

  甯忠平心裡十分清楚自己能夠升這麼快,有自己的努力,卻也離不開鎮國公府的支持,他若還想更進一步,需要更多的軍功。

  要博軍功,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前往戰場,但是自東淩國大敗北辰國,北辰國不得不與東淩國議和之後,連蠢蠢欲動的柬鷹國也跟着偃旗息鼓了。

  得知聖上有意派陸瑾康前往勃泥城,甯忠平心動了。

  雖說陸瑾康此去勃泥城隻為完善勃泥城的防務,要博軍功并不容易,可他心裡明白得很這依然是個機會,特地向陸瑾康提出要跟着他去勃泥城。

  陸瑾康比誰清楚甯家上家最需要的是什麼,同時也清楚蘇雲朵對甯家和甯忠平的感情,就算甯忠平不開口,他也不會放過這個可以提挈甯忠平的機會。

  既然甯忠平開了口,陸瑾康在挑選随行官員的時候,挑的第一個人就是甯忠平。

  雖然經過數的調養,沈氏的身子有了長足的進步,比起一般人還是要弱許多,加之甯華臻已經啟蒙,家裡實在離不得人,故而沈氏和甯華臻都不會跟着同去。

  倒是甯家大房最小的兒子甯華有,得知甯忠平即将前往勃泥城,就一門心思想要跟着他們一同前往。

  甯華有與蘇澤軒同齡,是甯家這一輩中除了剛開蒙不久的甯華臻以外的唯一讀書人。

  甯家因為在黑水鎮開了個雜貨鋪,又有甯忠平走南闖北保镖抑得血汗錢,家境說起來還算不錯,甯華安三兄弟都被送去讀書,隻可惜上面兩兄弟比起去私塾讀書更愛跟着甯忠平習武,隻有甯華有表現出對讀書的熱愛,而且也很有些天分。

  那個時候甯忠平和沈氏沒有自己的孩子,家裡長輩們商量着若甯忠平四十依然無子,打算将甯華有過繼給甯忠平為嗣子。

  雖說甯忠平和沈氏更希望有個自己的孩子,如今也的确有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夫妻倆對甯華有始終都有着不同的情分。

  甯家到了京城之時時間有些不太湊巧,過了京城學堂書院招生的時間,甯忠平到處打聽,終是替甯華有找了家不錯的私塾,讓甯華有不至于失學。

  待第二年春,甯華有成了蘇氏族學一名新生,很得先生們的喜愛。

  一晃幾年過去,已經成為京城一員的蘇澤軒已然通過了秀才試,已經是一名小秀才了,可甯華有卻連場都沒下過,這讓甯華有十分苦悶,卻也無可奈何。

  因為甯家祖籍在燕山府的秀水縣,根據科舉制度,甯華有要下場參加科舉,就得從秀水縣的縣試開始一步步走向京城的會試。

  甯華有是甯家大房最小的孩子,雖說十五歲的年齡在這個普通可以成親的時代,并不算小了,可要讓他獨自一人回秀水縣參加考試,甯家從上到下卻沒一個能放心的。

  于是眼見着與自己一般大的蘇澤軒已然是個小秀才,而自己卻連下場試試的機會都不曾有,甯華有的心裡自然有着各種情緒。

  如今已是六月初,今年各地的縣試、府試和院試已經結束,甯華有再一次錯過下場的機會,他将目标放在明年,隻是家裡總不放心他一人獨自回燕山府,他明年回燕山府參加考試的事依然還沒有定論。

  如今突然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自然不肯放棄,不過甯華有并沒有與家人明說,隻說自己要借此機會去外面看看,增長增長見識。

  總之甯華有想跟着甯忠平前往勃泥城,名為遊學,實則目标是參加明年的縣試、府試和院試。

  甯家長輩們連甯忠平去勃泥城都表示反對,心裡糾結得很,對于甯華有一個讀書小郎跟着去勃泥城自是多方勸阻,堅決反對。

  甯家老兩口是真的有些被去年的戰事被吓到了,雖說最終甯忠平平安回來,隻受了些不太重的傷還攢了不小的軍功升了官,可他們到底年齡大了,更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守在一起。

  更何況甯忠平如今已是五品官,在他們看來已經是祖上積德,祖墳冒煙了,就算他們再無知,也知道甯忠平再要往上去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自是不希望甯忠平拿自己的命去博前程。

  雖說經過甯忠平的多方解釋,兩老人無奈點頭,可是對甯華有也要跟着去勃泥城,卻有許多的不贊同。

  蘇雲朵過來看他們,兩老人家一人拉着蘇雲朵的一隻手,不舍與蘇雲朵分别自是情緒之一,更多的卻是喋喋不休地述說着他們對甯忠平和甯華有堅持前往勃泥城的各種不滿和不理解。

  這讓蘇雲朵尤其慶幸自己沒有同意甯華安跟着自己前往勃泥城。

  自從康雲牧場的事公之于世,甯華安不止一次向蘇雲朵申請調往康雲牧場,皆被蘇雲朵無情拒絕。

  不是牧場不需要甯華安,而是蘇雲朵清楚,甯家老兩口年齡大了,比起賺錢謀前程,他們更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

  再說牧場多一個甯華安不多,少一個甯華安也不會出任何問題,而楊家集這邊則不一樣。

  自從陸瑾康将甯忠平抽調回京城的禁軍當差,甯華安就成了蘇雲朵的左臂右膀,楊家集需要有甯華安這樣一個人替她看着。

  也就是說比起讓甯華安去康雲牧場,将甯華安留在楊家集更給發揮他的作用,同時也能滿足甯家老兩口的意願,畢竟從楊家集回京城馬車也不過兩個時辰,快馬加鞭的話半個時辰可達。

  對于甯忠平跟着他們去勃泥城,開始的時候,蘇雲朵也是有些猶豫的,她心裡十分明白沈氏和甯華臻不可能跟着去勃泥城,讓甯忠平跟着去,令蘇雲朵總有一種生生拆散人家恩愛夫妻的罪惡感。

  待她與甯忠平私下談過之後,終于還是認可甯忠平随行。

  就算甯忠平無心繼續往上爬,甯忠平想要在官場中站穩腳跟也還是需要繼續積攢軍功。

  雖說東淩國與北辰國議和了,邊境不會有什麼戰事,積攢軍功的機會并不大,卻并不表示完全沒有,總歸比留在京城,邊境有着更多積攢軍功的機會。

  更重要的一點,蘇雲朵需要甯忠平為自己的牧場把個關。

  蘇雲朵自己沒有辦牧場的經曆,甯忠平雖說也沒有辦牧場的經驗,可他擁有十幾二十年走南闖北見的經曆,自是多識廣,按蘇雲朵的話來說,甯忠平走過的橋都要比她自己走過的路還長,縱然甯忠平和陸瑾康此去勃泥城有着他們自己的使命,并不能幫她她多少,也不可能時時陪在她身邊,可是隻要一想到甯忠平和陸瑾康都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蘇雲朵一顆忐忑的心就能安心許多。

  不過外婆外公年齡大了,該安撫的還得安撫,總不能讓老人家提着一顆心時時擔心他們在外的晚輩。

  甯外婆的身子骨還算硬朗,甯外公就有些不濟了,這兩年身子骨越來越不中用了,一年裡總要生幾場病。

  幸虧有個醫術越來越高明的外孫蘇澤臣隔三差五送醫送藥,又有孔家醫館,每次甯家有人生病都會在第一時間趕來,故而甯外公每次生病看着來勢兇猛最終都能化險為夷。

  “外公外婆,你們且寬心,這次我們去勃泥城時間并不會太長,待夫君和小舅他們完成勃泥城的防務,即能回京。”蘇雲朵先讓兩老人家說了個痛快,這才開口安撫。

  “你小舅也是這樣說的,還告訴我們沒有一點風險。可那勃泥城原本是北辰蠻子的城,那裡住的都是些蠻子,真沒有風險?”甯外公看着蘇雲朵,眼中有着濃濃的憂心。

  蘇雲朵心裡微微一頓,甯外公這話說得還真沒錯,自從勃泥城被東淩國收入囊中,城裡已經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争鬥甚至針對官員的刺殺,陸達以及陸瑾臻兄弟幾個都曾經遭遇過刺殺,雖說次次有驚無險,也經過了數次梳洗,已經成為東淩國土大半年的勃泥城,依然算不得安穩。

  這也是陸名揚和安氏堅持決反對帶上歡哥兒的重要原因,也是陸瑾康和蘇雲朵最終決定退一步的重要原因。

  隻是這些事自然不能告訴甯家老兩口,若不然他們哪裡還能安心過日子?

  “外公外婆寬心便是!勃泥城即成了咱東淩的國土,城中居民自是咱東淩的國民,自然也得守咱東淩的規矩,别說城裡早就有咱東淩的官衙,這次我們過去,聖上還特地讓夫君帶了一隊人馬,小舅如今已是五品官員,身邊配有四個護衛,功夫個個都不比小舅弱,定能護小舅安全。”面對甯外公憂心忡忡的目光,蘇雲朵隻微微愣了愣,轉眼就笑吟吟地說道。

  蘇雲朵這話沒有一絲作假,此去勃泥城,聖上的确讓陸瑾康從禁軍中挑了一隊人馬,而甯忠平身邊也的确多了四個貼身護衛,這四個護衛都是陸瑾康與甯忠平親自前往暗衛營挑選出來的,身上功夫也許比不上陸瑾康,卻絕對可以與甯忠平一拼。

  這些日子這四個護衛幾乎日日與甯忠平同進同出,自然是甯忠平為了安老人家的心,特意帶着他們來甯家衆人面前秀一秀存在感。

  “可是,你小舅居然答應了帶着有哥兒!他一個讀書人不好好留在學堂讀書,去勃泥城能幹啥?”這次是外婆擰着眉,聽這語氣蘇雲朵就知道甯家至今還沒同意讓甯華有同行。

  這次蘇雲朵笑出了聲:“外婆你可别這樣說,讀書人可不能隻坐在課堂裡死讀書,聖人有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若不是要等着院試的成績,臣哥兒隻怕是要跟我們一同走的!”

  沒錯,剛剛十三歲并醉心學醫的蘇澤臣今年自覺提出要下場試試,結果縣試和府試都得了第一,正等着府試的成績,他已經說服了家中長輩,隻要他能中“小三元”,就讓他跟着蘇雲朵他們一同去勃泥城。

  成成沒想到好事多磨,今年京城的秀才院試出了點岔子,院試考完已經将近大半個月了,卻至今還沒有公布院試成績,蘇澤臣跟着去勃泥城的夢想随之破滅。

  說到這裡,就想起昨日去東明坊時蘇澤臣那張苦瓜臉,蘇雲朵不由又抿嘴笑了笑,接過大舅母替她剛需的涼茶抿了一口,繼續笑吟吟地說道:“表弟堅持要跟着我們同去,必有他的想法。我看啊,除了想跟着去長長見識,必是打算明年下場試試。你們且放心,我會親自陪着表弟回燕山府參加考試,以表弟的學識,一個秀才應該是跑不掉的,你們隻管在京城等着好消息!”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