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解說,自己的見解
「這一個原因,其實就是資源均衡分佈的原因了。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迅速集中,城市面臨嚴重的就業崗位飽和問題。
同時,農村的土地資源也需要得到有效利用和發展,因此需要通過知識青年的參與來實現城鄉資源的平衡分配。」
秦晚晚按照記憶裡自己知道的一些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告訴了方翠翠。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之前說的,解決就業問題了。
其實這兩個原因,可以合併起來。」
「第三個原因,也是為了推動農村的發展。
知青們都是經過了一定的學習,具備了相對來說比較高的素質。
知識青年的到來可以為農村的發展帶來技術和知識支持,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村經濟的進步。
雖然這一條,看起來好像沒有用。
畢竟這些知識青年下鄉來之前,甚至連地都沒有下過。」
「第四就是培養知識青年的社會能力。
知識青年在下鄉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這有助於他們鍛煉生存和生活能力,增強獨立性和適應性。「
「第五,就是促進社會交流。
在農村環境中,知識青年需要與當地居民互動,這種交流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服務於不同的人群。
同時也是對他們社會閱歷的一種豐富。」
其實,秦晚晚沒有說的是,這裡面還有更深一個層次的原因。
那就是國內遇到了經濟問題。
這個問題,北方的老毛子也一樣遇到了。
這個涉及到了國內的工業和經濟結構問題,老毛子那邊的重工業無比發達,甚至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都不為過。
但相對的,老毛子的輕工業方面極差。
這個問題,到八十年代後,越發的激烈。
最後導緻老毛子成為歷史,分成了大毛二毛等一系列的成員。
而咱們國家,通過知青下鄉等一系列的安排,成功的度過了這種劫難。
甚至未來的幾十年,通過代工全世界的工業,成為第一大代工國,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都要感謝國家的掌舵人。
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一些不足。
對個人來說,從帝都來到這種小地方當知青,自然是生活不便。
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收穫。
知青們下鄉,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
可這個事情,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從一窮二白想要發展起來,豈是那麼簡單的?
之所以這些不能說,是因為旁邊有一輛牛車正在旁邊經過。
前面的那些,正是大層面,擺在明面上的道理,誰聽到了都沒有關係。
而且他們也隻需要知道這些就可以了。
至於宏觀層面的調控的原因,你知道了又能做什麼呢?
正好遇到一個拐彎,秦晚晚和方翠翠轉過去,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嫂子,咱們這不是去市區嗎?」
「不,咱們先去找陳玄和周庭鈺,我有點事情要囑咐他們。」
昨天方翠翠的提醒,秦晚晚想了想,自己注意還不夠,陳玄和周庭鈺也得注意。
而且他們拿回去的東西,也要小心一點。
最近要儘快出貨,不能留在手上。
還有他們手頭上的東西,也要小心一些。
別被人舉報了,到時候,一挖一個準。
秦晚晚可不覺得,陳玄和周庭鈺跟著方曉東走南闖北,多年經營,手裡會沒有點惹眼的東西。
這些東西,本來沒什麼關係。
但要是被有心人知道,也容易惹出麻煩來。
畢竟人這一張口,上下嘴皮子一碰,想要說什麼,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中國字博大精深,一個字一句話,往往想要歪解,都是很容易的。
比如最簡單的,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
那些腐儒,可算是把孔老夫子的意思全部曲解了。
還有斷章取義之類的。
秦晚晚就記得一句很出名的,成功取決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光看這一句,好像是勸學的,勸你努力,和有志者事竟成一個道理。
但卻不知,這位名人說完這一句,後面還有一句。
人家的原話是,但最重要的,是那百分之一的靈感。
嗯,大緻的意思就是如此。
她一邊思考,一邊微微轉頭,看到那牛車已經朝著原本的方向,去往市區了。
她這才鬆了口氣。
秦晚晚之前發現,方翠翠問完那個問題,自己開始解說之後。
牛車的速度明顯放慢,還不如她們走路的速度。
兩人走路的速度可不快,反正也不著急,晚上回去就可以了。
所以兩人就好像是出來散步一樣,那牛車的速度按道理應該會比她們快一些才是。
正是因為發現了這一點,所以秦晚晚才沒有說後面自己想到的那些。
「嫂子,你在想什麼?」方翠翠突然問道。
秦晚晚從剛才開始,舉動就有些奇怪啊。
秦晚晚回過神,收回眼神,搖了搖頭:「沒事,前面村子就是嗎?」
「是啊,你……哦,嫂子你沒來過,我帶你過去。」
那邊,牛車上,一位老人感慨的說道:「沒想到,這鄉下地方,也能遇到一個這麼有見解的人。」
前面趕車的中年人癟癟嘴說道:「這有什麼?一看那女孩就是下鄉的知青,也許就是在城裡聽說過一些人的宣傳,所以想到了也說不定。」
老人卻搖了搖頭:「她這些話,可是經過她自己的歸納總結得到的,看得出,是她理解過後說出來的。」
另外,她這話裡話外,那語氣裡還充滿了一些未盡之言。
沒準,心裡還有其他的見解也說不定。
老人嘆息一聲,內心有些遺憾。
如果不是自己如今不是很自由,倒是要和她好好的聊一聊。
沒準,這女孩對經濟發展,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至於中年人覺得不太可能,內心還有些不服氣,覺得女孩年紀小,想不到那麼多。
老人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有志不在年高,甘羅十二歲為相,這女孩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隻是如今自己的處境,也不方便。
也就不多嘴了,免得出了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