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簡單的和婦産科的衆位醫生認識了一下,江月娥就進入主題。
“今天方醫生是第一天來咱們婦産科,同時呢,今天也是咱們婦産科大查房的日子,方醫生就跟着先熟悉一下情況?”
“嗯。”方寒點了點頭。
“那咱們就出發。”
江月娥說着話邁步走出值班室,卓海華緊跟其後,其次是幾位主治和住院醫們。
“小方,躲那麼遠幹什麼?”
走了兩步,江月娥一回頭,發現沒見到方寒,仔細一看,這才看到方寒竟然吊在車尾。
方寒緊走兩步,來到江月娥邊上。
江月娥笑着道:“小方,我把你從急診科要過來,可不是真的讓你來規培的,你可别給我打馬虎眼,混日子。”
江中院從來不缺規培生和交流生,江中院婦産科的規培生和交流生同樣不少,想來江中院規培的人多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來的。
倘若方寒真是普通的規培生,江月娥還不稀罕呢,她之所以好幾次在方浩洋面前提起,正是因為看中方寒的本事。
江月娥是把方寒當副高級别看待的,可不是真把方寒當規培生亦或者住院醫的。
江主任和方寒打交道的次數不多,可每一次遇上的都是急診,以患者當時的情況,哪怕是江月娥也不敢說自己就一定能比方寒做得好。
江月娥請方寒這麼一位年輕帥氣水平高的醫生來,一個是養眼,一個其實是想讓方寒傳授一下本事,帶一帶婦産科的一些醫生。
“啊!”
方寒一愣,然後很認真的道:“我從來不打馬虎眼的。”
江月娥就喜歡方寒有時候精明,有時候卻很呆萌的樣子,笑着道:“這個我知道,急診科方醫生,做事認真,工作狂嘛,整個江中院都知道,大家說是不是?”
“是!”
一群婦産科的醫生紛紛附和。
這就是方寒顔值高的好處了,顔值高,水平高,方寒在婦産科這樣一女醫生為群體的科室,那絕對是萬衆矚目,備受呵護的。
要不然,一位年輕的醫生過來,科室裡面總會有人會心裡不怎麼服氣的,哪怕表面上服氣,心中那也不怎麼舒服,就像方寒去骨傷科輪轉的時候一樣,很多住院醫就不怎麼喜歡方寒。
可女醫生們就不同了,誰讓方醫生長的帥氣呢,婦産科男醫生本就少,長的帥氣的那就更少了,能有一位帥氣的男醫生在邊上養養眼,也是賞心悅目的。
“小方啊。”江月娥一邊走,一邊對方寒說着話:“我們婦産科呢,大多數時候其實倒也沒什麼太大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接生、檢查,治療一些不孕不育,可一旦出事,那就是大事,患者往往就會有生命危險,你這過來,可要把你的拿手絕活給大家傳授兩招。”
婦産科,很多人都知道是生孩子的地方,婦産科的患者要麼是孕婦,要麼是産婦。
自古至今,對女人來說生孩子都是相當危險的,在現代醫學還沒有成熟之前,每年因為難産去世的産婦相當的多,即便是到了現今,醫學已經相當的發達,每年也同樣有不少産婦因為生産而病危甚至喪命。
說到這裡,再次給中醫正個名。
很多人根據現代醫學發展之前和現代醫學發展之後産婦病危喪命的這個比例來吐槽中醫,把産婦難纏而喪命的黑鍋甩給了中醫,說什麼中醫既然能治病,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産婦病危雲雲。
在這裡說一下,中醫确實能治病,可自古至今厲害的中醫人都是相當少的。
有人曾經統計過,民國時期,建國初期,中醫人是相當多的,可即便如此,全國也不過三十萬中醫人。
三十萬中醫人灑向全國,每個省每個市能有幾位?
再往下一個縣城能有幾位?
更何況這三十萬中醫人中,大多數的中醫人也隻是初窺門徑,甚至于這三十萬人數中還有一部分濫竽充數。
就拿現在的網文作者來說,根據統計,注冊筆名寫作的網文作者達到了一千多萬,可這一千多萬的網文作者簽約的也不過六七十萬人,單單簽約一個門檻就讓龐大的網文作者瞬間縮水。
同時,這六七十萬人的簽約寫手中,卻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賺錢,月收入能達到兩千以上的網絡寫手不足十萬人。
而在這十萬人中,年收入能達到十萬的網文寫手那就更少了,年入百萬的也就那麼一少部分。
中醫人也同樣如此,中醫易學難精,在民國史記和建國初期,醫師執業資格還沒有試行的時候,哪怕是懂得一些偏方看病的土郎中也被當成是中醫人,這樣的統計水分有多大?
把偌大的黑鍋讓中醫來背,是不是太沉重了些?
......
婦産科是一個大科室,床位并不比急診科的床位少,還沒走進病房,就能聽到嬰兒的啼哭聲,走廊也随處都是人。
有人攙扶着大腹便便的妻子正在走動,以期能生産順利,有人正端着尿濕的尿布從病房走出來。
相比起急診科留觀室和骨傷分區的病房,婦産科的病房要更為吵雜和熱鬧一些,也多了一絲煙火氣息。
無論是陪着妻子走動的男人,亦或者端着尿布走出的男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得不說,婦産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雖然婦産科也是醫院科室組成的一部分,可從某方面來說,婦産科并不太像是病房,這個地方也并不太像是醫院。
在其他科室,你絕對看不到會心的笑容,幸福的笑容。
對于婦産科的大多數家屬和産婦來說,他們是來迎接屬于自己的小生命的。
“怎麼樣,來到婦産科是不是有一種特别的感覺?”江月娥笑呵呵的問着方寒。
“嗯,是和其他科室不怎麼一樣。”方寒點頭。
在這兒,你幾乎很少能感受到壓抑。
特别是在急診科,急診科雖然也忙碌,患者也多,可給人的感覺永遠都是緊張,壓抑,作為醫生,随時要做好搶救生命的準備,要随時面對患者家屬的哀求和哭訴。
可在婦産科......
“江主任,各位醫生,吃糖吃糖。”
迎面一位三十歲左右的青年手中提着一大包糖,見人就給,看到江月娥一群人,急忙笑呵呵的迎了上來,一人一把糖。
“是5室的?”
江月娥笑着接過糖,笑問道:“什麼時候生的,男孩還是女孩?”
“早上六點半。”
青年笑的非常開心:“是個閨女?”
“第一胎生了個閨女,确實值得高興。”江月娥笑着道。
“那可不,女兒是老爸的貼心小棉襖,這第一胎生個閨女,再要二胎就沒壓力,再生個閨女也開心,這第一胎要是生個大胖小子,可就不敢再要了。”
青年笑着道。
方寒站在邊上也面帶笑容,不得不說人的思想觀念轉變雖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十年二十年前,大多數人生了女兒都不怎麼高興,特别是第一胎生了女兒,很多人甚至都不願意辦滿月酒。
可到了現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雖然依舊存在,可已經極少極少了,很多人都想要個女兒。
當然,這一方面是思想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是生活壓力的逼迫。
套用現在很多家長的話語,生個兒子就要一套房,兩個兒子兩套房,這一輩子也拼不到啊。
“江主任,您忙,我先去了。”青年給每位醫生一人一把糖,笑呵呵的走遠了,遇到路過的小護士也急忙發糖。
江月娥笑着帶着衆人進了一号病房。
病房裡面四張床位,每一張床位前面都有一個嬰兒車,其中三張床位的嬰兒車裡面都已經有了孩子。
不大的病房裡面人不少,除了産婦,幾乎每一張床位邊上都至少有兩位家屬陪同,老公和婆婆。
“江主任。”
看到江月娥帶着人走進來,病房裡面的患者家屬急忙打招呼。
江月娥一邊笑着點頭,一邊道:“病房裡面太亂了,要注意啊,這病房可是你們住的地方,還有小孩子,要是不注意,很容易感染的,這麼小的孩子要是感染了,那就麻煩了。”
邊上的小護士臉瞬間就吓白了。
江月娥這話是對患者家屬說的,可未嘗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
“我們注意,這就注意,馬上就收拾。”患者家屬們急忙道。
“嗯,一定要注意,病房裡面不要涼尿布,走廊裡面也要注意,現在天熱,樓頂一會兒就幹了。”
說着話,江月娥就走向了第一張病床。
邊上一位住院醫急忙道:“江主任,這一床是昨天下午五點生的,順産,孩子六斤八兩,一切正常......
江月娥點了點頭,走上前問:“感覺怎麼樣?”
“感覺還好。”
“孩子吃東西了沒有?”
“吃了一次奶粉。”
“還是要吃母!乳,母!乳隻有讓孩子多吃,才能迅速的下奶,要是不讓孩子吃,那就沒有奶,吃的時候要注意,左右兩邊換着吃,不要兼顧一面。”(公衆号求一波關注,中文搜索“方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