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九百五十九章 玉漲價了,玉素甫的兒子來了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羁中馬 9194 2025-07-04 06:54

  按李家人的說法,李龍再去燕京的事情,不給村裡人說,也就是不宣揚。

  說實話,這年頭老百姓主要的精力還是用在種地上面,縣裡的電視台還沒建起來,廣播電台每天播的内容也有限,像北疆日報這樣的報紙普通老百姓是不訂的,哪怕是北庭日報,等村裡人能看到,估計也是半年前的“舊聞”了。

  所以隻要李家人不主動說,其他人大概率是不會知道李龍得到這個榮譽的。

  别說這個,就是對普通老百姓關連性更大的“五一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等評選先進個人,也很少有人關注。

  老百姓更關注今年的糧價漲不漲,今年的物價漲不漲等等。

  所以李家這回就很默契,不說。

  畢竟現在李家的發展,至少在四小隊裡已經算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村裡人不少表面上不在意,羨慕嫉妒恨的可不少。

  如果讓他們知道了這個,絕大多數人可能沒啥,但那麼極個别的不排除背地裡說壞話搞壞事。

  怕是不怕,主要是麻煩。

  低調一些比較好。

  李龍又問了家人有沒有什麼需要帶回來的東西,李建國隻說讓他去看看自己的那個院子,想來裡面應該積了不少的灰了,得打掃打掃。

  “我給你拿錢,你雇人把院子清理一下,也正好讓别人知道這院子有主人哩。”李建國說,“雇咱國内的人,就不要美國錢了吧?”

  李建國給李龍拿了一千塊錢,李龍這回也沒拒絕。他知道大哥這是逐漸還他院子的錢,李龍也不客氣。自己拿錢給大哥買院子,作為以前經常照顧自己的大哥,這時候心裡肯定不得勁。

  再加上大哥這個開春給人家犁地平地播種應該是賺了一些錢,還一些就還一些吧。

  從家裡出來,李龍的吉普車裡多了一些野菜,有苜蓿、榆錢、鈴铛刺花等等,都是大嫂去地裡幹活的間隙弄到的。

  這些都是小時候開春經常吃到的,但現在李龍住在縣裡,還真就沒那麼容易了。

  就是市場裡也不會出售這樣的野菜,隻有三四十年後,那時候算是市場極大豐富,然後才會有這樣的野菜出現。

  李龍又去了一趟老馬号。

  楊老六去放羊了,李龍提前把這個月的工資發給老羅叔,讓他發給大家,然後又拿出一百塊錢讓他給宋明,算是這個月拉糖渣的錢。

  老羅叔猜到李龍有事,不過他沒問題,隻是告訴李龍鄉裡的那個姜幹事前幾天帶着人過來看這邊養殖的馬鹿和狍鹿子,說是這是先進的養殖經驗,希望能夠推廣一下。

  因為李龍不在,所以老羅叔沒答應,畢竟這玩意兒在他看來也沒啥先進的,從山裡弄回來就養着呗,跟養牛養羊區别不大,就是這些家夥太容易頂人,煩的很。

  還有就是圈裡的公鹿的鹿茸已經長起來了,再過一兩個月就可以割了。

  這個李龍讓老羅叔他們自己去辦。其實每年割下來的鹿茸晾幹之後賣了錢,就夠幾個老人的工資了。不過每次割完鹿茸後,老羅叔都把鹿茸交給李龍,讓他去處理,也就是說,這種收入的事情,老羅叔不沾。

  很規矩。

  李龍告訴老羅叔,如果後面姜幹事還帶人來的話,就讓他們看,這裡也沒啥不能看的。至于要問怎麼養的,正常說就是了。養殖馬鹿現在還是個小衆行為,至少十年内鹿茸鹿角的價格還不會因為養殖的情況掉下來,隻有再過幾年,北疆特别是伊犁河谷大規模養鹿之後,這個價錢才會掉下來。

  李龍也不靠這個發财,所以并不會在意别人養不養。

  雖然有些疑惑李龍的行為,老羅叔還是答應了。

  “就是再有一百個鹿場,這鹿茸鹿角和鹿鞭鹿肉的價格也掉不下來。”李龍告訴老羅叔,“再說了,他們想要養鹿得有鹿娃子,說不定還要從咱們這裡買哩,這是好事。”

  回到縣裡之後,李龍開始設想去燕京的各種情況,以及應對的方案。

  他還給顧曉雨打了個電話,告訴她最近自己要去燕京,問她有什麼需要的沒有,自己給帶過去。

  “要是姐姐和明明昊昊都能過來就好了,還有爸……”顧曉雨一聽李龍要過去,挺開心的,随即又感慨着說道,“姐夫,我姐過來不過來?”

  “你姐最近比較忙,過不去。”

  “好吧,那你這趟過來是辦公事嗎?”

  “是的,參加全國的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的表彰。”李龍說話挺平靜,其實還是有點小得意的,“當然,正事辦完,我也要去看看院子,你收拾的那麼好,我得拿相機拍一拍,拿回來給顧叔和你姐看看。”

  顧曉雨對李龍叫自己的父親叫叔一直不解,顧博遠私下裡給她解釋過,這是跟李建國學的,況且自己也不在意——畢竟以前都是叫顧大哥的。

  “放心吧,你肯定會滿意的。”顧曉雨有這個自信,“你參加全國表彰?姐夫,你厲害啊!”

  她也算是後知後覺,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姐夫要受全國表彰了。

  “哈哈,是上面給咱們這個榮譽,我覺得我做扔還不夠……哈哈,開玩笑,其實這樣也挺好,有這個名頭,我那兩個院子也就比較安全了。”

  顧曉雨知道李龍的意思,其實這段時間她也挺煩的,因為有鑰匙,經常過來給院子裡添置東西,所以被有心人給盯上了。

  有一次她從院子回來的路上被人攔着,非要找她買這個院子,顧曉雨說不賣,那人還糾纏着,直到有居委會的大媽圍過來,那個人才離開。

  她能聽出來這是外地人,估計是和李龍一樣的心思,想買了燕京的院子常住吧。

  她也不想讓單位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一直比較煩惱。現在李龍要過來了,而且有全國先進個人的名頭,應該能把一些人給擋回去吧?

  李龍詳細的想過這個問題,反正先用這個名頭,如果不行的話,就找民委或者供銷社要個公家的名頭,什麼駐京辦之類的,往門上一貼,應該也能管點用。

  挂了電話之後,顧曉雨有些神不守舍。在姐夫李龍那裡誇下海口,這時候她又有些不自信起來,一直熬到下班,匆匆在食堂那裡買了兩個包子,邊吃邊往四合院而去,想要看看還有什麼需要完善的地方。

  五月七号,馬曉燕給李龍電話,說材料已經寫好了,讓他過來取。李龍開着吉普車先拐去了市場,買了兩隻雞,讓老闆給宰好褪了毛,用袋子裝好帶着就去了縣委大院。

  在門衛那裡登記,叫馬曉燕出來,李龍接過材料,把裝雞的袋子交給了她。

  “你不是已經給了……”

  “拿着吧。”李龍笑笑,揚了揚手頭的材料,“你這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能不能用上且不說,但話是要說出來的。

  回到自家,李龍把材料讀了一遍,感慨着,這專業的人就是不一樣。這材料寫的,用自己的口吻,既把自己做過的事情都寫了一遍還略有誇張,卻又很謙虛的表達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還會繼續努力。

  讓人看着感覺就是很舒服,不誇大,卻又很能鼓舞人心。

  李龍看着有些娟秀的字迹,便拿着材料進了卧室,在寫字台前拿出信紙和鋼筆,把這材料又抄了一遍。

  他覺得這次去頒獎,大概率隻會讓自己說兩句感想,甚至于感想都沒有,就是頒獎,有記者采訪的話會說兩句。

  所以這材料如果有用的話,應該是回來後作報告的時候用的。

  抄的時候順便就把一些不符合自己說話語氣的内容給改了。不知道從哪裡聽到的評論,說三流的抄寫員抄寫東西的時候一字不落,錯的也抄。二流的抄寫員會及時改錯字和不通順的語句。一流的抄寫員會讀一遍,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甯願不少。

  也不知道是段子還是事實,當時在書上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後面還附加了一句,教員是一流的抄寫員,當時和他一起的有二流的,後來成為一名作家,還有三流的,一輩子都是在作抄寫工作。

  李龍心想,自己目前做的就二流的工作吧?這就跟以後智能手機過年拜年短信一樣,三流的會把别人拜年的短信複制群發,很大幾率連别人的姓名都複制過去;二流的會改成自己的名字,改成自己覺得通順的話;一流的自己編出拜年短信吧。

  扯遠了。

  寫完後,顧曉霞他們也回來了,吃過飯李龍就讓顧曉霞再看看這材料。

  “嘿,這材料寫的真有水平啊!”顧曉霞認真的看完材料,贊歎着,“事情講的很真切,一點也沒誇張和自我表揚的意思,但看完就知道你做了不少的事情,真厲害!”

  “那就用它了。”李龍笑着說道,“九号我就去自治區報到,到時家裡你就多看顧着些吧。等回來給你帶禮物——對了,有啥對曉雨說的沒有?”

  “沒,我和曉雨經常通電話呢,有啥事我們在電話裡就聊了。”顧曉霞笑着說道,“我這邊啥也不用帶,你注意安全就行。”

  九号,李龍背着從山裡繳獲的那個大背包,步行去到汽車站坐車。

  原本是可以開着吉普車過去的,但吉普車開到烏城沒地方放,他在想着,是不是得在烏城也買個院子了。畢竟現在的城中心是老城區,按着後世的發展,現在随便買個普通的院子,放十幾年後要麼拆遷,要麼就成了新的城中心了。

  當然,這是以後的事情,暫且不提。李龍可沒打算把自己搞成地産商,或者房哥房姐。

  根在瑪縣,其他就隻是臨時駐地而已。

  買了去烏城的汽車票,李龍在候車室裡坐了一會兒,就檢票上車。他把背包取下來放在行李架上,長出一口氣。

  這背包從山裡繳獲之後,跟着自己好幾年了,很結實,哪怕過去好幾年了,現在在瑪縣依然是挺時髦的存在。

  汽車出發,坐車的人吵吵嚷嚷的,一路很熱鬧。等到了烏城,李龍背着背包下車,看時間還早,便坐公交車,然後轉車去了自治區民委。

  民委那邊工作人員在得知李龍的身份後,熱情的接待了他,給他安排了住的地方,中午還帶他去吃一工作餐。

  下午的時候民委的領導在會議室裡見了李龍,對他所做的事情進行了表揚。兩位領導一位叫宋學軍,一位叫吐爾遜江,态度很和藹,和李龍聊起天來有種面對老顧的感覺。

  後來李龍才知道是這位宋領導力排衆議讓他成為候選人的,最終燕京那邊的反應證明這位宋領導的做法是正确的。

  “給你安排了一位随行工作人員,主要是負責這次參會的保障協調工作。”宋學軍說道,“小李同志啊,到了燕京,既要展現咱們自治區這邊年輕同志的風貌,也要虛心向其他地區的先進同志學習。

  如果有記者采訪你,要及時和小陳溝通,明白吧?畢竟這方面小陳有經驗一些。”

  “明白明白。”李龍知道這是口徑的問題。

  小陳叫陳向東,三十來歲的樣子,挺穩重,據宋領導說,已經陪着兩屆先進個人進京,很有經驗。

  兩位領導離開,接下來才是主要的事情。

  确定參會的整個的行程,到燕京的衣食住行等等。

  雖然是全國表彰的先進個人,但李龍他們依然是坐火車卧鋪。好在李龍覺得挺好,隻要不坐硬座就行。

  不是假期,也不是來往的高峰期,現在買票容易,車上也沒那麼多人。

  車票是明天的,今天李龍算提前報道,确定完行程和注意事項後,工作人員便把李龍帶到了招待所,讓他休息。

  “下午我能在烏城逛逛嗎?”李龍說的很自然,“晚上我就會回來,這裡有幾個朋友我想去看看。”

  “沒問題。”工作人員笑着說道,“有什麼事情及時和這邊聯系。”

  李龍把背包放在屋子裡,從裡面取出一個提包帶着出了招待所,他先去了玉雕廠。

  玉雕廠的側門那裡,劉工正在給一位中年女同志介紹着櫥窗裡的商品。旁邊還有兩個年輕女同志正在好奇的看着,三個人應該一起的。

  最後中年女同志買了一個玉镯,兩年年輕女同志問了價格後沒買,一起走了。

  李龍走過去的時候劉工正準備關櫥窗,看到李龍後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喲,小李啊,你有陣子沒來了啊。”

  “在縣裡開了一家店,一直在忙。”李龍說道,“最近這邊玉貨賣的怎麼樣?”

  “挺好的。大家生活好了,有點閑錢,有喜歡戴玉的,就過來買一些。咱們玉雕廠裡那些雕件大都比較大,商場櫃台裡的要加價,我這裡相對比較便宜,所以來買的比較多。”

  現在劉工明顯比最初李龍看到的氣色好很多,人也胖了一些,話也多了。

  “阿姨也都好吧?”李龍問候了一句,“家裡情況好多了吧?”

  “好多了好多了。來來來,進來看看最近我雕的東西。”劉工把李龍招呼了進屋,然後拉開抽屜,打開一個個用報紙包起來的雕件。

  “現在廠裡給我這邊給的料子也多了起來,沒事我就加工一下,這段時間積累了不少的。前段時間有老朋友過來,硬是買走了幾件,不然的話還要多呢。”

  李龍來的次數多了,也能看出來玉質和雕工的好壞來。

  “這兩件是山料是吧?”李龍指着其中兩塊比較大的雕件說道。

  一件是平安無事牌,一件是十八羅漢手串。

  “嘿,眼力不錯。”劉工笑着說道,“雖然是山料,但料子也是一級白的,品質不錯。”

  “我都要了,您給出個價吧。”李龍笑着說道,“這些東西我看了哪個都不想放棄。”

  “嘿嘿嘿,”劉工就喜歡李龍的這個爽快勁兒,“今年的玉料價格漲了一些,每件你給我加一些加工費,一共十七件,按兩千塊錢算,怎麼樣?”

  “沒問題。”李龍爽快的從提包裡掏錢,“您這裡沒虧吧?”

  “不虧不虧,就這我還賺呢。”劉工接過錢,也不點,直接記本子入賬。

  李龍在這裡和劉工聊了一會兒,然後又買了一些學徒工的玉雕件,打算送人的。

  畢竟就算是學徒工,這些玉雕件也是用籽料雕的,隻是個頭不大而已。

  其實李龍更想直接收籽料,隻不過現在玉素甫已經不幹這個了,玉雕廠也不可能賣他原石,所以就隻能曲線救國了。

  從劉工這裡出來,李龍又去了火車站,找到玉素甫,找他買了一些葡萄幹、核桃、大棗之類的幹果。

  這是拿去送人的——讓他有些意外的是,玉素甫身邊多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巴郎子幫忙。

  “這是你的兒子?”李龍有些意外,“看來你是真的把家搬來了,祝賀你啊!”李龍笑着說。

  “哈哈,謝謝你。”玉素甫也很高興,給了李龍一個批發價。

  明天,就要去往燕京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