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撥,幹完走人
李龍過來找李向前,主要還是因為擡把子的運輸事宜。
今年因為要給牧民們翻修冬窩子,所以李龍把編擡把子的事情交給謝運東他們之後,基本上就沒再去管。
哪怕是檢查驗收點數都是由供銷社派人完成的。
他隻是兩次協調了車去把那些編好的擡把子驗收完拉回來,自己從頭到尾都沒跟着。
眼下翻新冬窩子的事情已經完成了,擡把子的編制工作也到了尾聲——上兩次拉回的擡把子就近三千個了,兩個點位三十個人,每天能編出一百多擡把子來,從上次拉完開始到現在,不到十天就能把剩下的擡把子編完。
這一次擡把子編完之後,李龍以後也就不用再管這事了。
當然事後還要給人把賬結清。
因為剩下的這個一千多台把子,李龍想着一次性拉完,還要把山裡的人接回來,所以就想着提前兩天和李向前把這事說定,到時多派兩輛車。
“沒問題,你說個準時間,我提前讓運輸股把車協調好。”這個事情李向前肯定是支持的,他說道,“這可不光是你的事情,也是咱們社裡的一個大任務。把最後這一趟拉完之後,不論是你還是咱們社裡,都能松口氣。”
“那我明天進山一趟,”李龍說道,“去清點一下,算一算擡把子的數量大概哪天能夠,從山裡回來我就能确定具體的拉運時間。”
“行。”李向前點點頭,“别忘了抽空去感謝一下馬幹事,給人家送點東西。買東西的錢到時候到社裡來報銷。”
“好的好的,這事呆會我就辦。”
運輸的事情商量完了,李龍就出了供銷社來的百貨大樓,買了一兜子吃的用的然後去縣委大院,把馬曉燕叫出來,把這兜子東西送給她。
通過這幾次進山,李龍發現馬曉燕的家庭情況一般,與其送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如直接送這些生活裡能用到的實在東西。
果然,看到李龍送的這些東西,馬曉燕還挺開心的。其實大家彼此都知道,采訪上報紙這件事情是雙赢的。李龍李向前他們得到了實惠,領導關注,單位出名,馬曉燕也是一樣的。
這麼好的素材,能上自治區日報和州日報,馬曉燕自己也能得到表彰和獎勵。
這年頭往各個等級的新聞媒體上上稿都是有獎勵的,不光有現金獎勵,在升職評職稱方面也會有加分。
所以馬曉燕也會和李龍他們拉近關系。在她看來,李龍就是個素材寶庫。和李龍搞好關系,每年在自治區級别的報紙上上一兩篇是沒問題的。
這邊送完之後,李龍就回到了大院子,繼續折騰那些藥材。
甘草鎖陽黨參,這些藥材也不是收上來就能用,和貝母一樣,同樣需要清理清洗。賈天龍說他把這批貝母發走後,過幾天就會過來拉運其他藥材,李龍是想等着他來之前就把這些東西收拾好。
和貝母相比,這幾種藥材的數量不是特别大,但那也隻是相對而言。
幾種藥材加一起有個幾百公斤,林林總總的也值個幾幾千塊錢。
不是小數目。
李龍也沒有因為賣貝母一下賺了好幾萬,就看不上這幾千塊錢。
他是從苦日子過來的,幾千塊錢對于普通人來說,那就是一筆巨款,對他來說也不是小錢。
李龍在院子裡洗着藥材,順便看着明明昊昊,楊大姐收拾着院子和屋子,把一些被褥拿出來曬上,然後去買菜,準備做飯。
有李龍在的時候,楊大姐會更自由一點,去市場裡轉一轉,上一趟烏伊南路的小院,出趟門就能發現一些新鮮事。
回來的時候楊大姐就給李龍說:
“我在市場裡,看到那個收購站跟前,又有人和收東西的吵架了。說他們收的東西價格不對,比咱們這個收購站的價格要低得多。
那個收東西的就說東西不一樣,價格肯定也不一樣。賣東西的就罵他們奸商,結果就吵起來了。”
李龍笑了笑,沒說什麼。
這玩意兒有競争,肯定就有比較。顧博遠在這方面情商還是高的。再說了,本身上過大學,閱曆也豐富,不會主動去和人吵,講道理肯定能把那些人說過、說懂、說通。
所以收購站放到他手裡李龍是放心的。
第二天吃過早飯,李龍等楊大姐把廚房收拾完接手明明昊昊之後,他開着吉普車先去了馕鋪子,把今天早上剛打出來還沒賣完的二十多個馕席卷一空,然後又去了百貨大樓買生活用品。
李龍離開之後沒多久,有幾個阿達西來買馕,看到馕坑邊上空空如也,他們忍不住沖打馕的小夥子抱怨:
“馕呢,還沒有打出來嗎?你今天是不是起晚了?”
“你們來晚了,讓人買走了嘛。”打馕的小夥子笑着說:
“再等一會兒,等一會下一坑馕才能烤好。”
這些人很不開心,卻又沒有辦法,隻能站在馕坑邊上等着——這時候來買馕的都是不用急着上班的。那些着急上班的,往往頭天就把第二天早上的馕買好了。
李龍買完東西就開着車出縣城,上了烏伊公路往西而去。到清水河村的時候,把車開到麥場那裡,和隊長何玉清聊了幾句。
“現在我們這有成品的擡把子三四百個,合格率保證在九成以上。”何玉清這方面很有信心,“老孟他們翻新完冬窩子之後就沒過來再編,不然的話還能更多一些。”
孟海為什麼沒來李龍沒問,他過來除了要統計擡把子的數量,還要把上兩次的錢給何玉清結清。
上兩次拉擡把子的時候,李龍隻是把車引過來之後就走了,這邊和供銷社那邊都隻記了個總數,每個人編擡把子的具體數目何玉清這裡記着,編擡把子的人也記着。
李龍沒有管那麼多,他把總數和何玉清對完,然後就把錢付給了他。
怎麼分錢的是何玉清的事情,他不參與。
何玉清收到錢之後挺開心。這段時間他還是有點壓力的,去年編擡把子是收走一次就給一次的錢。
今年收了兩次都還沒給錢,他和孟海是信任李龍的,知道李龍不會把他們的錢黑掉。但村裡面其他人就不好說了,涉及到錢的事情,而且數目不小,這些人不可能不多想。
現在錢到手了,那就放心了。送走李龍後,何玉清過去對着那些編撥把子的人說:
“都緩一緩,過來分錢!”
說着他從上衣内兜裡掏出個本子,這上面記着每個人編的數目,還有這些人的簽名。
李龍離開清水河村後,加大油門往紅山嘴開去。
進山之後他輕車熟路的往小白楊溝方向開着,快到溝口的時候,看到前面右側的山坡上有東西在動。他放慢了速度,探頭仔細看了看,發現那裡有一群十幾頭野豬,正在拱着什麼東西吃着。
李龍急忙停下車,伸手從副駕駛上撈過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打開車門下車就準備瞄準。
但吉普車過來的時候,引擎聲已經驚動了那群野豬,李龍下車的時候,那群野豬已經撒開腿朝山上跑過去。
等他瞄準的時候,視野裡已經一頭野豬都沒有了。
李龍急忙提着槍向山上沖去,等他沖上山坡的時候,發現對面是一片林子,最後一頭小野豬,半個身子已經進到林子裡了。
李龍端槍就打,“砰砰”兩槍,那頭小野豬身子一晃,倒進的林子裡。
李龍急忙提着槍沖了過去,下山再上山,跑到林子邊緣,他看到了那頭被打倒的小野豬。
小野豬也就是二三十公斤的樣子,身邊一灘血,頭部中彈,已經死透了。
李龍端着槍左右看了看,林子裡現在已經沒什麼動靜,其他野豬早跑遠了。
他便一手提槍,一手提着野豬往回走。
回到剛才野豬拱開的地方,李龍仔細看了看,這裡長了一片黨參苗子,還有一片剛結果的野草莓。
野草莓還是青疙瘩,野豬在吃這玩意嗎?
他不确定是不是,反正看見那些野草莓青疙瘩有好些已經被嚼爛了。
馬上到小白楊溝了,李龍也沒有在這裡收拾那頭野豬,他提着這頭野豬帶着槍上了車開着繼續往前走。
等到了小白楊溝之後,立刻就聞到了熟悉的燒條子的味道。空氣中也彌漫着煙氣,跟霧一樣。
吉普車開到地窩子跟前,李龍下車後把那頭小野豬拽了下來。
大部份人都在地窩子邊上編擡把子,有幾個人不在,應該是去割條子了。
謝運東過來和李龍打個招呼,正在竈台前忙活的老黃也走了過來,笑着說道:
“嘿,小龍,這又打着東西了?剛才聽到的槍響是你開的吧?”
“嗯,還沒進溝的時候就看到了有一群野豬,等下車大部分都跑掉了,就打着了這麼個小家夥,你給收拾收拾,中午咱們加餐。”
“好好好,前兩天你大哥打着了一隻狍鹿子,個頭不大,這兩天讓我們吃的差不多了。你這打來的小野豬,剛好把肉給續上。”
老黃樂滋滋的提着野豬過去收拾了,李龍跟着謝運東一起去,看編擡把子的情況。
“現在每個人編好的擡把子有三四十個,”謝運東邊走邊說,“合格率是越來越高。主要是大家都是熟手了,以往不合格的問題都好避免。”
每個人的操作台前面都堆得高高的擡把子,看到李龍過來,他們都主動打着招呼。
李龍把這邊看完,和大哥說了兩句話,然後去看許海軍和梁文玉那邊的情況,他發現三組的進度都大緻差不多。
看完之後,李龍估算了一下,目前合格的台把子有一千一二左右吧,他打算等明天再編一天,後天直接過來拉。
到時候有多的台把子,供銷社如果收就讓他們收走,如果不收,李龍就準備拉到收購站的大院子裡放下,賣也可以,自己用也可以。
計劃就是這樣,李龍又轉回來的時候,謝運東把他拉到一邊小聲說:
“這兩天,有人編完擡把子之後,跑到附近的溝裡去挖貝母。林業隊那邊的護林員沒人過來,他們的膽子就大了起來。”
“是不是許海軍他們那一組的人?”李龍也小聲的問,“咱們這邊都是老人,應該都懂。”
“嗯,是的,我看海軍也有點縱容,這事……”
“不用管,待會我會給大家說,明天再編一天,後天早上就收拾東西準備回了,他們也再沒多少機會去幹其他事情……”
“那我建議你最好别說。”謝運東想了想說:“你說了他們肯定會有人想着趁着最後一天搞點啥事兒。
不如幹脆後天早上你早早的帶車過來,趁着大家吃早飯的時候,把事情一宣布,然後點驗,點驗裝車後直接拉人回家,有些人就算想搞事兒也沒時間了。”
李龍想想也對,就答應下來了。
中午飯很豐盛,老黃把那頭小野豬剝皮之後拆了肉,直接酸菜炖了一個大菜,剩下的骨頭煮了湯。
小野豬本身就不大,兩道菜直接做完。主食就是李龍帶來的一部分馕,剩下的幾個馕李龍打算拿過去放到孫家強那裡。
孫家強不擅長蒸饅頭,李龍得時不時給他提點這種發面食品,免得吃不好。
吃飯的時候李龍看編擡把子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胡子拉碴頭發很長,反倒是來過幾次那些老人,個個都挺注意的。胡子是刮過的,頭發也修剪過,臉也洗了。雖然有點煙熏火燎的,但看着還基本上幹淨。
年輕人對比就相對邋遢一些,大都不怎麼顧自己的形象。
吃完之後,李龍和他們打了招呼,然後就開着車去往木屋那邊。
路上走的時候,李龍還特意放慢了速度,想看看路邊山上能不能再碰到獵物。
不過一直走到木屋跟前,啥也沒有碰到。
孫家強一如既往的在那裡淘洗貝母,看到李龍過來之後,甩了甩手站了起來。
“吃了沒有?我帶着馕過來。”李龍下車後看到竈台底下沒火,便問笑着的孫家強。
“還沒吃呢,早上吃的比較晚,現在還不咋餓。不過你一說馕,我還真有點想吃了。”
“我卸東西,給,你去吃吧。”李龍把那袋馕交給孫家強。
“不急不急,一起卸完再吃。”孫家強看李龍打開後備箱便把馕放在案子上,然後跟着一起搬東西,邊搬邊說:
“這兩天來換貝母的人有點少,不知道啥情況?”
“可能是林業隊那邊加大了巡查力度,有些人不敢出山了。”李龍說道。
去林業隊拉了兩趟貝母之後,李龍是聽波拉提說的。艾裡組長讓他們這些護林員加大巡查力度,碰到挖貝母的,就去把他們的貝母沒收了,這樣能多分些錢。
有的狠人甚至直接押着挖貝母的到他們地窩子那裡,把他們的庫存一并收了。
這樣的話,這些挖貝母的人一個個都藏着躲着,輕易不敢出來了。
這玩意有利有弊吧。好處自然就是從林業局那裡能收到大宗的貝母,不好的,就是木屋這邊生意就不好了。
左右反正都是爛在鍋裡,不管哪邊收的,最終都到李龍的口袋裡,所以他也不在意。
把物資都卸到孫家強的木屋裡,李龍和孫家強一起把他收的洗幹淨的那些貝母裝到袋子裡,放進了吉普車裡。
已經淘洗幹淨的貝母有六七十公斤,其中隻有不到十公斤是完全幹的,剩下的都是幹鮮不等,需要繼續晾曬。
李龍開着吉普車回到縣裡,先去了供銷社。
“後天一早是吧?沒問題,我現在就給運輸股長說,讓他安排三台卡車。”李向前聽了李龍的彙報後說道,“後天清早你過來帶車進山就行了。”
“主任,你還要安排點驗的人。”
“檢驗的不需要三個吧,兩個就夠了吧?”
“兩個就行。”
“那好,還是上次他們倆吧。”李向前說道,“你去忙你的,這邊我來安排,多餘的擡把子,隻要是檢驗合格的,咱們供銷社收了,那些人也可以用卡車拉回去,我會給司機說直接送到村裡,”
李龍出了供銷社,然後去了縣運輸公司。
吉普車又開了一段時間,需要好好保養一下。
第二天李龍在家休息,第三天早上吃過飯,他開着吉普車,到供銷社把人和車帶上直接去拉擡把子。
一輛車放在清水河這裡,兩輛車直接開往白楊溝。
白楊溝這邊編擡把子的人也才吃過早飯,有些吃的快的人拿着工具準備去割條子。
看着大卡車過來,大部分人都認為是例行的收擡把子,隻有少數老人猜出來這是要回了。
最近這兩年擡把子的數量是固定的,每年每個人編多少他們心中都有數。
所以李龍當宣布編擡把子這件事情到此結束的時候,大部分人一臉詫異,少部分臉上的表情是果然如此。
不管行不行,反正就是這樣了。
“檢查驗收完拉擡把子,一部分人坐汽車回,一部分人坐我大哥開的拖拉機回。”李龍說道,“驗收完的,記完數字後就直接收拾東西吧。”
和頭兩次一樣,這一次他也沒有參與,把事兒說完之後,過去和大哥聊了兩句,然後就開着吉普車離開了。
李龍也算是偷了個懶,他打算進山裡采點羊肚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