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皇上有點後悔
韓铮他們要先進宮見天元帝,然後出發去東海州。
黎語跟不過去,隻好在韓铮上馬車前又囑咐了幾句。
韓铮一一應了。
韓小梅很是害怕,跟着馬車走了一小段路才停下來。
黎語招招手:“小梅,回來。”
韓小梅一步三回頭地走回黎語身邊,驚惶不安地拉着她的衣服:“二嫂,三哥...三哥一定會平安回來吧。”
黎語摸摸她的頭,看向皇宮的方向:“他會平安回來,你放心吧。”
*
韓铮走後不久,蘇先生來了。
他氣的不行,先罵黃尚書,再罵惠王,最後甚至嘟囔起了天元帝。
“年年都讓那姓黃的找事,他到底在想什麼。”蘇先生重重拍桌子,茶杯被震的不住晃動。
黎語坐在旁邊輕聲安慰。
過了半晌,感覺蘇先生沒那麼惱了,她輕聲道:“先生,你那裡可有黃尚書行為不端觸犯大禹律例的證據?”
蘇先生倏地扭頭,“你想做什麼?”
黎語語調平緩,像是在說無關緊要的話:“我想把姓黃的從戶部尚書的位置上拉下來。”
*
蘇先生震驚地看着她。
黎語回看過去:“隻因為會試結果出來後韓铮沒有接受邀請去尚書府,黃尚書便如此找麻煩,可見他極其小心眼且記仇。
如果不想辦法把他拉下來,日後這種事也一定不會少。”
蘇先生歎了一聲,“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是現在的問題是皇上不處理他,你以為皇上不知道他做的那些事嗎?姓黃的成為戶部尚書後,做了不少事,開設賭坊,貪污錢糧,這些事我都能查到,皇上肯定也一清二楚。”
黎語:“我明白,皇上不處理黃尚書肯定有他的考量,但是我想試試,就算最終不能成功,我也想讓黃尚書名聲掃地,讓他以後不能再肆意妄為地做事。”
過去的一年,她沒主動去找黃尚書麻煩,就是因為顧忌天元帝,但今年她不想再那麼做了。
蘇先生:“......”
黎語:“蘇先生盡管放心,在做之前,我會問問太子能不能做。太子時常與皇上商議政事,應該可以給出不錯的建議。
我也會很小心,絕對不讓黃尚書發現我在給他找麻煩。”
蘇先生捋捋胡子,半晌,道:“我那裡有一些黃家賭坊欺壓百姓的證據,等下午我讓人會給你送來。隻是你必須謹慎,别到時候沒打擊到姓黃的,反而惹到皇上,把自己拖進去。”
黎語點頭。
*
皇宮内,天元帝看着将要去東海州的官員。
東海州一共死了六個官員,其中五個縣令、一個知府。
六個地方,每個地方安排兩名官員,想來可以更快地查到真相。
沖帶頭的裴侍郎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天元帝的目光移到韓铮身上。
昨天做決定的時候他隻覺得韓铮作為狀元,可以去大禹朝的其他地方看看,多經曆一些事。
今日韓铮和其他的官員站在一起,他才覺得韓铮的年紀太小。
過了這個年才十六,以前又沒有查案子的經驗,他能做好嗎?别到時候案子沒查清楚,人又受了傷。
天元帝有些後悔,但是事到如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了,他再反悔未免顯得太過兒戲。
罷了,就讓他去吧,若是他這次做得好,等回來後給他升官。
在心裡打定主意,天元帝看向韓铮的目光格外柔和,“韓愛卿,此去路遠,你可要好好注意身子。”
韓铮受寵若驚,忙跪下回應。
“起來吧。”天元帝擺擺手,想了想又道:“此次去東海州,你便跟着裴侍郎,多跟他學習。”
受黃尚書所托,準備讓韓铮和自己一起、并趁機讓韓铮遭罪的其他官員:“......”
*
在皇宮内停留半個時辰,一行人離開皇宮,然後坐上馬車離開京城。
這次去的人不少,除了十二名官員,還有官員們的侍從和朝廷的官兵。
差不多有一百人。
其中裴侍郎和韓铮去東海州州府查,其他的官員兩兩結合,分别負責出事的五個縣中的其中一個。
韓铮和裴侍郎平日裡接觸不多,但他知道裴侍郎為官清正,是以很放心。
而因為他們要盡快到,所以即使路上有雪,除了正午吃飯的時候,其餘時間他們一首在趕路。
有個和黃尚書關系不錯的大臣實在受不了颠簸,下午車子停在驿站時,他首接找到裴侍郎,要求在路上歇一日。
“事情己經出了,咱們再急又有何用?不如大家慢慢的,隻要到時候查清案子不就行了。”
裴侍郎聞言默默地掏出了鞭子。
大臣聽說過這條鞭子的威力,見狀一連後退三步,煞白着臉問道:“裴侍郎,你這是做...做什麼?”
裴侍郎舉起鞭子甩了一下,鞭子與地面接觸,發出清脆的聲響,末了,他悠悠道:“自然是練鞭子,元大人,你也要練嗎?”
大臣連連擺手,“不必,不必。”這東西根本不是人玩的,他一把老骨頭,還是不受這個罪了。
裴侍郎:“可你不是不舒服嗎?說實話,練鞭子有助于保養身子。”
大臣搖頭:“我的身子沒有不好的地方,時間不早,裴侍郎早些用飯歇息吧,明日咱們還要行一日呢。”
言罷,他頭也不回的跑開,因為地上有積雪,他一個不察,趔趄着差點摔倒。
*
黎語很快拿到了黃尚書做壞事的部分證據。
不得不說,黃尚書十分膽大,僅僅是捐官這一項,這兩年他就撈了至少五萬兩。
再加上其他的,他做的那些事足夠砍他的頭了。
所以天元帝在等什麼,知道有貪官卻不處理,是想他影響到朝堂的其他人嗎?
黎語一邊搖頭一邊翻看證據。
找了半日,她發現一件事,原來不隻是黃尚書,惠王身邊還有一個姓樊的官員在開賭坊,但因為他的賭坊生意不怎麼樣,時常被惠王訓斥。
惠王每次的話都是“你也不看看黃大人,人家的賭坊日進鬥金。而你呢,做什麼吃的?連一個賭坊都管不好”。
久而久之,這位樊大人雖然效忠惠王,卻看不上黃尚書,他還趁着惠王不在的時候與黃尚書作對。
黎語在“樊”這個字上點了點,決定從他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