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政務有陳丞相,戶部有馮尚書。
姜韶華耗費五年之功,坐穩了龍椅。
然後才進行政治革新,洗滌官場。
這個過程到底要多久,就不好說了,畢竟大梁沒這個先例。
可能一兩年就見成效,也可能要三五年,十年八年,甚至更久。
姜韶華半點不急,她還年輕,有大把時間。
昭平五年秋,大梁風調雨順,南方推行新糧種大豐收。
北地百姓也終于熬了過來,基本都能填飽肚子了。
這一年的秋賦田稅,也收得格外足實,創下了戶部曆年來的最高記錄。
董尚書上奏折,為天子表功。
朝臣們在心中恥笑董尚書是個馬屁精,轉頭也跟着上歌功頌德的奏折。
天子根本就不在意這些,策馬出了城門,去了英衛軍營。
京城一共有四支軍隊,禦林軍英衛營神武營勇威營。
這四支軍隊,原本以禦林軍最為精銳。
不過,禦林軍在五年前的宮變中死傷太過慘重,至今都沒恢複到原來的水準。
反倒是戰力最弱的英衛營,如今兵力最多,戰力也最盛。
左大将軍在這兩年裡,不停招兵練兵。
兵冊上的數字,已經從五萬變成了八萬。
往日的五萬,有兩成多空饷。
現在的八萬,可是十足十的八萬精兵。
有時候,就連左大将軍也覺得奇怪。
以前喝兵血喝得滿嘴流油,他也從不心虛。
現在皇上默許了他随意喝,英衛營報上去的軍費,戶部從不打折扣,要多少給多少。
他怎麼反而喝不下去了?
每日忙着練兵,精神抖索得連自己都驚訝。
大概也是因為朝堂風氣不一樣了吧!
以前大家都是黑烏鴉,都是一個樣。
天子手段溫軟,管束不住,放任官員們貪墨。
現在的女帝陛下,厲害之處就不必多說了。
六部重臣,除了一位周尚書,其餘都換了一遍。
六部衙門都在推行新政。
文官們的改變天翻地覆,對武将們豈能沒有觸動?
皇上暫時沒對軍隊動手。
那是因為皇上雄圖偉略,志在消滅柔然。
以皇上的城府手段,保不準默默給衆武将都記了一筆賬,就等着日後慢慢清算。
别的軍隊怎麼樣,左大将軍不管。
總之,英衛營這裡,是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女帝陛下自去年起巡查軍營,第一個來的就是英衛營,充分表露出對他這個威遠侯的器重。
今年巡查,肯定也是第一個來英衛營。
等聽到女帝陛下去了禦林軍的消息後,自信滿滿的左大将軍有些驚訝。
女帝陛下在禦林軍營裡待了六七日,之後又去了神武營勇威營。
左大将軍有些不踏實了。
女帝陛下遲遲不來英衛營,莫非是對他有什麼不滿?
故意借這樣的舉動來敲打他?
左大将軍心裡思慮自省了幾回。
等了一個月,女帝陛下在一衆禦林侍衛的環護下,策馬來了英衛軍營。
左大将軍率數十名武将,在軍營外十裡處恭候。
“末将左鋒,恭迎皇上。
”
左大将軍中氣十足,聲音洪亮。
身後一衆武将,也齊聲高呼:“恭迎皇上。
”
一身騎馬常服的女帝陛下,少了些許威嚴,多了飒爽的英姿。
眉頭舒展,在秋風中綻放笑顔:“威遠侯免禮,諸位将軍免禮。
”
威遠侯三字入耳,左大将軍忐忑了數日的心情驟然平複。
沒錯,他是女帝陛下親封的威遠侯。
是武将中的第一人。
包大将軍司馬将軍宋将軍,還有遠在邊軍的範大将軍,都得低他一頭。
左大将軍策馬随在天子身後,特意退讓了一匹馬身的距離,以示恭敬。
姜韶華看在眼裡,微微一笑。
左鋒此人,久經沙場,擅長練兵,會領兵會打仗,是真正的大将之材。
隻是,也有些許多短處。
譬如性情驕狂,眼高于頂,目中無人。
譬如自視極高,最重聲名,容不得任何武将壓他一頭。
至于其他的,什麼喝兵血在軍中獨裁跋扈之類的,都算是不值一提的毛病了。
要用這樣的人,得用手段花心思。
該給的給,該敲打時半點不能客氣。
策馬進軍營後,姜韶華翻身下馬。
孟三寶上前一步,牽過寶馬去安頓。
秦虎則去安排衆親衛住宿事宜。
秦虎傷愈之後,練了兩年左手刀,親衛不能做了,負責内勤内務安排。
左大将軍恭敬地說道:“末将已經為皇上備好了軍帳,請皇上先去軍帳安歇。
”
姜韶華精神奕奕,不見半點倦色:“朕一點都不累,威遠侯陪朕在軍營裡轉一轉。
”
左大将軍笑着應是,叫心腹親兵過來,準備讓軍漢們回避。
耳畔又響起女帝陛下的聲音:“不用避讓,也不要驚擾他們。
朕就随處看看。
”
左大将軍心想女帝陛下這脾氣确實和常人不同。
就不說男女有别了,尊卑也該分明。
女帝陛下進軍營,也不嫌棄粗糙的軍漢們,真就這麼慢悠悠地閑轉起來。
“朕去年來的時候,軍營裡有七萬人,今年就有八萬了。
”
左大将軍目中閃過傲然,沉聲應道:“是,兵冊上正好八萬。
”
姜韶華看左大将軍一眼:“京城四支軍隊,原本兵力相差不大。
現在英衛營兵強馬壯兵力最多,其餘幾位将軍心裡都不大服氣。
此次朕巡查軍營,特意先去了禦林軍神武營和勇威營,溫言安撫住了他們。
”
左大将軍挑了挑眉:“他們有什麼可不服的?
包大将軍鎮守京城,基本沒打過硬仗。
司馬将軍領兵能耐平平,宋将軍倒是領兵平過亂,結果吃了敗仗。
”
“八萬精兵給他們,他們也領不明白。
”
姜韶華扯了扯嘴角:“總之,他們心裡不服,鬧着要和英衛營比試。
”
“朕想着,左大将軍練了兩年兵,也該亮一亮鋒芒。
也免得個個都覺得朕偏袒左大将軍。
索性就替左大将軍應下了。
”
“怎麼樣?
左大将軍可有必勝的信心和把握?
”
請将不如激将。
左大将軍不假思索,一口就應下了:“要怎麼比試,請皇上定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