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縣令用半日功夫,将所有饑民暫時安置。
當日晚上,就按着每戶饑民的人口數字送了糧食前去。
連帶着一斤糧食的租金也都送了去。
四百多饑民,一共有九十二戶,一個村子容納不下,一共借住了三個村子。
隔日一早,蔡縣令就親自到這三個村子裡,一戶一戶走了一遍。
先誇贊肯接納饑民借住的百姓,再安撫初來乍到惶惶難安的饑民。
在衆縣令眼中,蔡縣令此人相貌醜陋又最擅拍郡主馬屁。
可在百姓們眼裡,蔡縣令就是天上地下最好的縣令大人。
哪家的縣令大人肯放下身段,如珍惜子女一般珍愛百姓?
郦縣的百姓從不覺得蔡縣令醜陋,在他們眼中,他們的蔡大人好看得很。
“你叫石大勇吧!
”蔡縣令還有一項常人難及的能耐,見過一面說過幾句話,便能将人的面容和姓名都記住。
到了裡正家裡,張口就叫出了石大勇的名字。
石大勇激動地诶了一聲,反射性地又想下跪。
蔡縣令呵呵一笑,伸手攔住了:“不用跪,好好站着就是了。
對了,我問你,你會不會種田?
”
石大勇立刻挺直腰杆答道:“回大人,我自小就下地幹活。
一個人能種十幾畝地。
”
會種田肯幹活的農夫好啊!
蔡縣令的目光愈發慈祥:“我們郦縣荒地多得是,你吃幾日飽飯養養力氣,到時候我讓人送木犁和鋤頭來。
糧種也由縣衙來提供,你不用發愁。
”
石大勇激動得直搓手:“不用等幾日,我今日就能去幹活。
”
一旁的石母和石妻也道:“我們雖是女子,力氣卻不小,一樣能下地。
”
蔡縣令笑道:“使不得,歇四五日再做事。
”
大妮二妮兩個瘦得快脫相的丫頭,見蔡縣令笑呵呵的,大着膽子插嘴:“縣令大人,我們也能下地幹活。
”
蔡縣令憐惜地看着兩個黃毛丫頭:“你們兩個太瘦了,好好養一養,等有力氣了,再幫着你們爹娘做些輕巧的活計。
”
頓了頓,又對石大勇道:“再苦再難,也沒抛下兩個閨女,是個好樣的!
”
裡正都能看出來的事,蔡縣令自然早就心領神會了。
昨日登記名單的時候,無一例外,都有老人孩子。
石大勇眼睛再次紅了,低聲道:“不瞞大人,逃荒路上,大家都餓得不成了。
有的人賣兒賣女。
實在沒人買,又餓得厲害,就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換……”
換過之後會怎麼樣?
石大勇說不下去,想到逃荒路途上見過的可怕情景,痛苦地流淚痛哭:“我不肯換女兒,我也不願吃别人鍋裡的肉。
”
“我當時就想過,一家人沒活路,就齊整整地一起去黃泉。
”
“逃荒路上,到處都能見到死人和白骨。
好多人走着走着,就倒了下去,再也站不起來。
大家實在沒吃的,樹根草皮都吃,還有吃觀音土的,吃得肚子撐得老大,最後活活被撐死。
”
“到後來,吃死人肉的也越來越多。
有的人吃了沒事,有的人吃了就死了。
我餓急了的時候,也想過索性吃了算了。
活着太難了,我們根本活不下去。
要不是那一日偶然遇到了秦統領,我們一家五口早就都餓死了。
”
“大人,朝廷為什麼不救我們?
”
蔡縣令無法回答這個沉重的問題。
朝堂裡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們,在征糧救濟百姓的關頭都要争權奪利都要鬥個不停。
邊關那位左大将軍,索要高額的軍費。
軍費出戶部的時候被截留,到兵部的時候又要少一些,還要送一部分去丞相府,最後才送去軍中……
沒有人真正在意受災挨餓的可憐百姓。
石大勇一家的恸哭聲,在耳邊久久回響,令人心酸。
忙碌了一天的蔡縣令,晚上回到縣衙後,提筆給郡主寫了一封厚實的信。
……
“……并州旱災最為嚴重,百姓紛紛逃荒,餓殍遍野,赤地千裡。
易子而食的慘狀,比比皆是。
臣聽饑民們說起,心中憤怒難當。
如果朝廷上下一心全力赈濟,何至于此。
”
“在上位者眼中,百姓到底是什麼?
甚至連牛馬都不如。
”
“臣心中湧着一團怒焰,實在難平。
臣知道郡主也無可奈何。
南陽郡再富裕,也隻是一郡,能做的事實在有限。
不過,做了就比沒做強。
”
“秦統領送來的九十二戶饑民,都是并州百姓。
秦統領挑中他們,皆因他們沒抛下妻兒老少,有責任有擔當。
臣一定好好安置他們,讓他們在郦縣生根。
”
“臣自知能力有限,沒能耐去管朝廷的事,也救不了那麼多饑民。
至少,臣能将秦統領送來的饑民都安頓妥當……”
這一封書信,足有厚厚的六頁紙。
姜韶華坐在書桌邊,慢慢看信。
看完信後,久久沉默。
陪在一旁的陳瑾瑜,見郡主神色不愉,心情也随之沉凝。
輕聲問道:“郡主,蔡縣令特意寫信來,莫非是安頓饑民一事遇到了麻煩?
”
姜韶華搖搖頭:“這倒不是。
秦統領招納的饑民,是精挑細選過的,都是老實本分的百姓。
這些饑民隻求活路,到了郦縣也都安分老實,沒出什麼亂子。
”
“是蔡縣令,聽饑民說起并州大旱後的慘狀,心中郁憤難平,特意寫信給我。
我看了之後,心裡也不是滋味。
”
說着,将信遞給陳瑾瑜。
陳瑾瑜飛快地将信看了一遍,黑眸中閃過怒意和不平:“現在朝廷忙着增兵打仗,平定平州亂軍,哪裡還有錢糧赈濟受了旱災的百姓。
”
姜韶華喟然輕歎:“是啊!
想做事,就得先掌權。
從這一點來說,黨争根本是避免不了的。
”
“隻盼着太子殿下登基之後,能迅速掌控朝堂。
”陳瑾瑜低聲道:“早日消弭黨争之禍。
”
姜韶華的腦海中閃過太子那張年輕青澀的臉孔,再想到前世新帝意外身亡時的京城混亂,心裡沉甸甸的。
“瑾瑜姐姐,我要寫回信。
”
陳瑾瑜應聲去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