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30章 譚嘉年被踢出項目組
邵承遠在家養了兩三天,傷口就好的差不多了,但為了不惹人懷疑,每天還是堅持纏紗布。
回家的第三天,秋一諾去接雙胞胎回家。
從她媽的口中得知,過兩天秋香要來。
秋一諾想了想,道:“我也去接她,明天幾點的火車?
”
“聽說是下午一點的火車。
”
“媽,你明天走之前打個電話說一聲,我怕我一忙就忘了。
”
“行,秋香也是可憐,遇上這麼不着調的爸媽,你說他們都多大歲數了,還瞎折騰。
”
“誰知道呢?
”
“對了,你上次回村,沒和村長打聽他們去哪兒躲着?
”
秋一諾搖頭,“我才沒那麼閑,我估計我爺奶肯定知道,畢竟他們一向重男輕女。
”
“唉,生了兒子倒好說,要是沒生兒子,還要接受一大筆罰款,你說你小叔和小嬸到底咋想的?
”
“可能是對生兒子有了執念吧!
不過你倒是提醒我了,他們沒錢交罰款,你可别借錢給他們。
”
程紅英倒是不怕幫他們的忙,“為啥?
”
“生了兒子倒好說,這個錢頂多打水漂,萬一真生閨女,他們還想拼兒子,你要一直借錢嗎?
”
“依照你小嬸的性子,還真不好說,行了,我心裡有數,知道怎麼做了!
”
下午秋一諾回了廠子處理工作,看見王小八進來彙報工作,順便問了一嘴廖秋華的小表弟适應的怎麼樣?
本來秋一諾是想帶在身邊親自培訓的,因為前段時間一直在鵬城,就交給了路向東,這會兒功夫還沒見到人。
王小八笑呵呵的說道:“秋姐,你放心,我,路哥,于哥三個人換着教,那小子嘴巴甜,學什麼東西也挺快的,用不了多少時間,估計我們這點事兒都能弄明白。
”
“他學的這麼快?
”
“那可不是,是個聰明人,就這個腦袋瓜,不考大學都可惜了。
”
秋一諾也是通過廖秋華小表弟的事兒,給了她一些觸動。
“你去統計一下咱們廠适齡考大學的員工,隻要他們有決心有毅力,想考大學的,讓他們報名。
”
“秋姐,咱們廠是要資助他們考大學嗎?
”
“倒也不能說是資助,算是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隻要他們考上大學,他們可以憑借着大學入取通知書預支學費。
哪怕是将來不想在咱們廠幹了,隻須在咱們廠工作滿五年,還完大學的學費即可!
”
王小八聽了都覺得這個消息放出去,他們廠肯定要炸鍋。
“僅限咱們廠的員工,對了,如果咱廠的職工有孩子考上了大學,廠裡也會獎勵五百元。
”秋一諾想了想說道:“你去拟一份通知,回頭拿來我看看,等我蓋章後就粘貼到廠内的闆報上。
”
“秋姐,你這是在做賠本的買賣!
”
秋一諾笑問:“看不出這是我籠絡人心的手段嗎?
看似是賠本的買賣,可你要知道雇一個大學生要多少錢?
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都想端鐵飯碗,像是咱們這個私人企業總歸是不如國企吃香。
等他們真的大學畢業了,隻要有一技之長我都會給予他們合适的工作崗位,你有沒有想過這五年期間他會給我創造多少财富?
”
“那五年之後他們真的不幹了,尋求更好的工作,咱們得不償失。
”
“五年之後他不幹了,隻能說我的廠子留不住人,他們也還完大學的費用,對于我來說,也不算損失什麼,但最後他們總有人會感謝咱們廠給了他重新來過的機會。
”
王小八明白了,這就是以人情牌作為賭注。
赢了,他們留住了人才。
輸了,他們也不損失什麼,畢竟那五年的學費該還的都還了。
越是在秋一諾的身邊工作,越是能感受到她獨有的個人魅力,她始終保持着達濟天下的理念。
“我明白了,這事兒我會盡快辦好。
”
秋一諾點了點頭,“讓廖秋華的小表弟先跟着你們,過幾天我可能還要回鵬城,對了,如果我們村的村長遇到什麼麻煩,還請你們幫幫忙。
”
“放心吧,秋姐!
”
孫村長自從拿到錢後,就開始找廠址,各種買買買。
最後幹脆在廠址處建了一個臨時的小房,三人就守着東西,等待工人進入,随時随地建廠。
因為有了老家的罐頭廠做保證,他們的流程很快也就辦下來了,甚至還得到了鹭島領導的重視。
畢竟錦繡罐頭廠的水果罐頭火遍了大江南北,他們自然也希望憑借着海鮮罐頭廠能為自己增添一筆亮眼的政績。
秋一諾去看了一眼,地理位置還算是優越,因為孫村長很重視運貨的路況,所以選的位置運輸很方便。
“孫叔,我也告訴王順他們,你們有什麼難處了,就找他們幫忙,過幾天我還要去鵬城,這邊就照顧不到你們了。
”
“行,我知道你忙,來了之後才知道你這麼忙,對了,大寶的廣告是不是也到期了,也該拍新的了。
”
“回頭我把廣告文案整理出來,這事兒你找秋華,抽個空拍一下就行,大寶這方面很專業的,估計兩三天就夠了。
”
“行。
”
*
京城,核彈研究院。
譚嘉年的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成功,等着進行下一階段的進組研究,誰知卻被阻攔了。
“為什麼?
”
對面的科研人員也是一臉為難,“譚工,這是陳院士交代的,我也沒辦法。
”
“這事兒錢院士知道嗎?
”
“錢院士去執行秘密任務了,咱們現在誰也找不到他,我也沒辦法幫你傳達,還請你别為難我。
”說罷,他扭頭急匆匆的走了。
譚嘉年氣悶,怎麼也沒想到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在取得階段性成功後,竟然被踢出局了。
很顯然,他這是沒有了利用價值。
譚嘉年黑沉着臉離開了項目組,突然多了很多的休息時間,他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的安排。
路上偶遇一個關系還算是比較熟悉的同事,看見他這般,不由得提醒:“這事兒和你前兩年鬧着罷工有關,陳院士心眼小,又愛記仇,因為你的罷工,拖累了項目的進展速度,導緻他錯失了一個什麼職稱,當時他沒說什麼,這會兒肯定是想給你個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