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殿試4
沈大郎低着頭,目光始終落在周建同身上。
沒想到周建同敢提出這等想法,着實讓他刮目相看。
難怪他能名震京城。
聖上歎氣:“朕又何嘗舍得?
”
那些公主,不是他的姐妹就是他的女兒。
隻要送出去,此生都不複相見,他哪裡舍得?
可他一旦停下來,胡人就會來犯,他倒是與胡人開戰過,輸多赢少。
胡人骁勇善戰,又極其靈活,除了沈興義能壓制他們外,朝中沒其它将領能扛起大旗。
這也是他費力又将沈興義拐回來的緣由。
皇帝對周建同很是滿意。
今日的殿試竟是能選出周建同這等有志氣有膽識的才子,也是大梁之福了。
皇帝笑道:“起身吧。
”
周建同送開拳頭,手心已經濕透了。
他謝恩後才站起身。
皇帝很高興,連連看了周建同好幾眼,才走到沈大郎身邊,問道:“沈睿庭,你有什麼想法?
”
對胡人除了戰便是和。
周建同已經說了戰,嚴白也是更注重防守,沈睿庭也說不出新花樣了,隻能求和。
雖然皇帝因着削藩的事對沈睿庭很欣賞,不過此時他卻并不認為沈睿庭能給出多與衆不同的辦法。
這也是後回答的壞處。
沈睿庭跟皇帝深深行了一禮,恭敬道:“聖上,臣以為胡人該打,卻不是現在。
”
皇帝“哦”一聲,問他:“為何?
”
沈睿庭朗聲道:“胡人雖是大問題,卻不是我大梁遇到的最大困境。
我大梁如今最該做的,便是挖除爛肉,将我大梁打造成鐵闆一塊,才能再對外。
”
皇帝眯了眼:“你的意思,是任由胡人作亂?
”
到底是年輕,竟然為了削藩對邊境百姓不管不顧?
周建同也是一頓,眼角餘光瞥向沈大郎。
這般回答毫無意義,沈睿庭怎麼會如此中庸?
嚴白跟着松了口氣,剛剛周建同回答,他便知道自己輸了。
如今聽沈睿庭這般回答,他知道自己至少是赢了沈睿庭,那他還是能保住榜眼。
這麼一想,他差點壓制不住自己的激動。
榜眼啊!
了不得了!
陳閣老撩了眼皮看了眼衆位大人的神情,心裡冷哼一聲。
這些人才聽個開頭就以為不過如此麼,沈睿庭要真是這麼簡單,還能當他弟子?
陳閣老垂眸,将衣規整好,雙手交叉放在肚子上,安安心心聽後續。
果然,沈睿庭不急不緩道:“不戰不是不管百姓,而是為整個大梁考慮。
”
他頓了下,才繼續道:“胡人居無定所,遇到冬季便沒糧食沒布匹。
為了活命,他們隻能來搶我大梁百姓。
若是他們能從我大梁買來糧食衣物,又何須拼命去搶?
”
雖然胡人骁勇善戰,可來大梁百姓村子搶東西,照樣會遇到激烈反抗,一個不留意也會喪命。
皇帝雙手背在身後,笑道:“你都說了他們居無定所,又哪兒來的金銀買糧食衣物?
”
“他們有牛羊,還有毛皮,以及最好的馬匹。
”沈大郎擡頭,堅定道。
皇帝頓了下。
的确,胡人是遊牧民族,牛羊極多。
而且馬匹比他們大梁的馬匹好不少。
戶部尚書道:“邊境從未阻攔過胡人與我大梁百姓交換糧食,可騷亂并不少。
”
“邊境百姓到底少,想要滿足胡族的貿易是遠遠不夠的。
若是我整個大梁與他們貿易,那就大大不同。
”
沈睿庭繼續道:“若是胡商從胡人手中買了牛羊馬匹,能運到我大梁各處賣,再用掙來的銀錢買了糧食布匹茶葉回家,除了能滿足胡人的生活,也能大大增加我大梁百姓生活中的肉食。
”
“胡商怎會願意千裡迢迢跑到我大梁來?
”一名官員反問。
沈大郎卻很肯定:“隻要我大梁善待胡商,又能掙到足夠的銀錢,大的是商人願意做這生意。
不隻胡商,我大梁的商人也可販賣兩國東西。
”
皇帝在心裡一琢磨,就覺得這是個好法子。
隻是,還有些為難之處。
兵部侍郎上前一步,對聖上行了一禮,這才道:“若是那些胡商中夾雜許多探子,來刺探我國情,我大梁豈不是在胡人面前如透明人?
”
無論如何,大梁與胡人都是相互戒備。
沈大郎道:“若是有此擔憂,大可單獨分出一塊地,胡人做生意與吃住都在那處,沿途也可派我大梁軍隊保護。
”
皇帝陷入沉思。
這倒是他沒想過的一條路。
若是真能将胡人的牛羊奶都買過來,他們大梁的百姓能多吃肉,倒是個極好的事情。
當然,他們的布匹和糧食也能往外賣,這樣一交換,對雙方都有好處。
若是到時能引進胡人的好馬,便是日後再打仗,他們大梁也不會在馬匹上過于吃虧……
這樣一想,皇帝手指細細摩挲起來。
他盯着沈大郎:“你的意思,還是限制胡人走動?
這般豈不是顯得我大梁戒備他們,他們不願意過來,又該如何?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
皇帝緊緊盯着沈睿庭。
若真如他所說,邊關便能安穩下來,就是他大梁也能将多餘的糧食布匹和藥材之類換來肉奶,簡直是件雙赢的大好事。
最要緊的,是不費一兵一卒。
在場官員們也是越琢磨越欣喜。
這可真真是一件大好事!
戶部尚書上前一步,對聖上抱拳:“聖上,此法可從長計議。
”
說是從長計議,便是要思慮周全。
此法可行!
邊關多年的大難題,竟然能用這等法子輕松化解。
皇帝欣喜不已,恨不得當即将沈睿庭帶到禦書房詳談。
可惜如今是殿試,他隻能忍下激動,對三人道:“你們先下去歇歇吧。
”
三人齊齊行禮,跟着公公們再次到了旁邊的屋子歇息。
才到屋子,周建同對沈睿庭抱拳行了一禮,鄭重道:“在下甘拜下風!
”
沈睿庭頗為詫異。
畢竟周建同是京城有名的大才子,為人一向傲氣,竟然會在他面前示弱。
沈睿庭給周建同也回了一禮,道:“我很敬佩周兄的膽識,敢在朝堂上抨擊當政的弊端。
”
周建同苦笑:“我等文人總該有傲骨,看似大膽,卻不如沈兄的謀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