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相遇 第114章 買地的學問
姜笙生下來就窮,有意識就在讨飯,她習慣流浪,所跟狗搶骨頭也挺快樂,她沒見過好的,所以不覺得自己過得有多不好。
但方恒不一樣,他曾經站在雲端,他坐幾百兩銀子的馬車,住上千兩的房屋,随随便便一件衣裳可能就幾十兩銀子,他是那麼耀眼,生活那麼富足,卻要吃菜糊糊,吃菌子湯,忍凍挨餓,流浪街頭。
這樣的落差,比姜笙更難,更苦。
更何況,他還背負着血海深仇,背負着父母對他的期望與希翼。
“三哥,你看到扶風哥哥這樣,會難過嗎?
”姜笙仰起頭,小心翼翼地問。
方恒一怔,很快笑了。
遇見大家之前,他應該是會難過的吧,同樣是世家公子,同樣矜貴不可方物,他卻從雲端跌落,體無完膚。
但遇見姜笙以後,精神上的充足,自食其力的滿足,讓他逐漸明白。
“生活不止錦衣玉食,也不止幾百兩的馬車和幾十兩的衣裳。
”方恒彎腰,與妹妹對視,“小姜笙,跟你在一起,我才發現生活有這麼多種,也才知道,成長有多麼快樂。
”
一家三口,幾十文就能過一個月。
七成以上的百姓,隻能靠種地賣糧食的錢來過活。
九成以上的流浪兒,不得善終。
這世間最苦的人還沒喊苦,吃過糖的人憑什麼哭天搶地。
方家大房遇到的事情,不是方恒想看到的,但既然遇見了,那就從容面對。
既然有仇恨,那就成長去複仇。
既然已經從雲端跌落,那就再努力爬回去。
隻不過,他這次,要背着弟弟妹妹,一起爬回去。
生活本來就是一場修行,出身隻是原點,但怎麼走,路徑控制在你自己的手中。
那天晚上,夜色濃郁。
但天上的星,很亮很亮。
那些逝去的人啊,好像都睜大眼睛,趁着夜色,貪婪地凝望自己的孩子。
半夢半醒間,有誰翻了個身,嘟囔一句,“阿娘。
”
第二天。
鄭如謙收拾行囊,要去買地。
托有個師爺大哥的福,他已經了解整個斜陽縣哪個鎮裡的土地最便宜,哪個鎮子上的土地最肥沃,哪個鎮子上的人最和氣。
是的,十裡鎮。
若不是鎮子上的人善良,小姜笙也不能活到現在。
對她兇惡的人有,但對她伸出援手的也不少。
如今能回十裡鎮造福百姓,姜笙是極開心的,一大早就坐進馬車裡,等着回去看看。
鄭如謙穿着身藍色勁裝負責打馬車。
許默一早去了縣衙,溫知允帶着王扶風去了醫館,方恒拉着長宴去練功夫了。
是以兄妹兩個等張啟全夫婦和張姑姑收拾妥帖,便趕車出發了。
一路是熟稔的風景,熟悉的颠簸,以及溫柔的風。
曾經跋山涉水跑一天都未必能到的鎮子,如今趕着馬車,個把時辰就到了。
還是那個熟悉的集市,當初小小的兄妹兩人扛着背簍,辛苦跑來賣菌子。
如今那位置被一對兄妹取代,哥哥十二三歲,領着十歲上下的妹妹,正在叫賣。
姜笙定睛一看,巧了,也是山上的菌子。
“賣菌子了,賣菌子了。
”當哥哥的吆喝,“五文錢一斤。
”
這價格似乎高了點,所以菌子并無多少人問津。
偶有兩位大娘路過,摸摸菌子,又嫌棄地扔了回去。
姜笙心有點軟,她讓鄭如謙停下馬車,自己走到兄妹跟前,指着背簍道,“都要了,多少錢?
”
哥哥看了她一眼,迅速摸出小秤盤和秤砣,稱重以後道,“十斤,高高的,都給你了。
”
姜笙從懷裡掏出五十文錢,交到他手裡。
哥哥的眼眶紅了,他感激地看了眼姜笙,轉身拉起妹妹的手,小聲道,“小竹,我們有錢了,快去給娘買藥,快走。
”
兩道身影踉跄着奔出集市,十分迫不及待。
姜笙正看得出神。
鄭如謙不知何時湊了過來,感慨道,“幸好我把龐大山收編了,不然這兄妹倆恐怕又得遭殃。
”
就像當初的他們一樣,被攔路打劫。
但這世間就一個方恒,僥幸得救的情況也僅那一回。
“希望他們的娘能早日康複。
”姜笙甜甜一笑。
回過身,兄妹倆找到十裡鎮的裡長,說明來意。
買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需要你當地的戶籍,其次需要鎮子裡有充裕的荒地,或者有人家願意賣地,否則你就算有錢,也買不來半畝地。
十裡鎮的裡長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留着小胡須,面容頗為坑窪,看見鄭如謙和姜笙兄妹空手抵達,眼底似乎有失望一閃而過。
以至于鄭如謙說要買地的時候,他哼唧一聲,不置可否。
鄭如謙面色一沉,咳嗽兩聲。
守候在外頭的張啟全拎着糖酒進來,一邊走一邊叫喚,“公子怎麼跑這麼快,我這腿腳差點跟不上。
”
等看見裡長,又換了個語氣,熱絡寒暄道,“原來是陳裡長,我是十裡鋪村的張啟全啊,我小時候見過您,這麼多年不見,您還是這麼年輕……”
也是這個時候,鄭如謙才發現,越小的地方,人情越管用。
拎着糖酒隻是敲門磚,張啟全後頭的寒暄才是關鍵。
隻聽見你來我往約莫盞茶時間。
鄭如謙回過神來,就聽見張啟全對陳裡長的稱呼變成了“陳叔”。
“陳叔,這是我東家,也是咱們十裡鎮長大的,如今在外頭做點小生意,想回來造福鎮子裡的百姓。
”張啟全滿臉笑容,“隻要這地一買,将來種地的,收菜的,那不都得讓咱們鎮子上的人來幹?
”
時代不同,大渝王朝的百姓們更眷戀家鄉,交通也不便利,有時候侍弄完莊稼,甯肯在家裡睡大覺,也不願意出去做工。
這就導緻鎮子上有相當多的人家境貧寒,吃飯都困難。
如果有人在鎮子裡雇幫手,也不需要跑太遠,就在家門口做活,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兒。
陳裡長表情變了幾遍,歸于慈和,“這确實是好事兒,鎮子裡也有二畝荒地,我做主便宜賣出去,隻是……”
“隻是再多的地,就得看百姓自己的意願了。
”
他似有别樣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