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重逢 第386章 尋找長宴
誰都沒想到,長宴忽然離去,最先掉眼淚的不是姜笙,居然是溫知允。
不過想想,兩兄弟年齡相仿,又形影不離,哪怕做點壞事都是手拉手,加上同吃同睡,比跟姜笙的關系還要密切些。
他們一起算計過周志強,一起對付過縣令夫人,一起坑騙過恭親王世子,一起求學被拒之門外。
他們是最親的兄弟,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最佳搭檔。
“為什麼,要抛下我。
”溫知允幾度哽咽,“以後,哥哥們各自忙碌……是不是又剩下我自己了。
”
本來還堅強的兄長們都忍不住紅了眼角,酸了喉嚨。
姜笙吸着鼻子過去,牽住他手,“四哥别怕,我一直在呢,我不會走的,我又不是五哥……”
再多的話,都被酸澀吞沒。
多好的六個孩子啊,怎麼又分開了。
張香蓮眼眶通紅,幾次想要說話,又不知說些什麼。
孔師傅在旁邊攬她肩,安慰中帶着唏噓。
大喜過後的夜晚充斥着大悲,寂靜無聲的風從窗口蜂擁,撩起鬓角長發,掀起長袍衣擺,扇動紙張作響。
嘩啦啦。
不知道誰擡起頭,如夢初醒般喃喃,“不管他去哪裡,找到他不就行了嗎?
”
大家的精神全都被帶動起來,對啊,他可以走,他們也可以找。
“去哪裡找?
”方恒來了精神頭,起身詢問。
姜笙與鄭如謙對視,忽然異口同聲,“安水郡!
”
他們當初就是在安水郡遇見的,長宴也是在十裡鎮的小山洞裡被發現的,他家極有可能就在斜陽縣附近。
“可是我們已經離開安水郡了。
”溫知允擡起滿面淚痕,“我願意關掉醫館回去找。
”
“不用這麼麻煩。
”鄭如謙晃了晃腦袋,“我給大山寫信,讓他帶着弟弟們在十裡鋪打聽打聽。
”
“我們也可以幫忙。
”張啟全不知道何時走了過來,“作坊裡頭十幾個長工呢。
”
這已經算是不小的力量了,再加上十裡鋪村幫忙栽種豆角的短工,說能把斜陽縣給翻個遍都不誇張。
安水郡再四散着問問,總能找到他們的小五。
大家熱烈讨論,時不時給個建議,又或者描摹出長宴的外形,基本特征等。
隻有許默一言不發,眉頭緊皺。
弟弟妹妹們以為在安水郡發現的長宴,長宴就是安水郡人氏。
可生活中的種種表明,他們的小五弟也可能是豐京人氏,拿來當添妝的地契則證明他身份不菲,至少也得是個世家子弟。
可到底是哪個世家呢?
許默沒有打斷弟弟妹妹們的讨論,就讓他們開心期待着吧,剩下的事情交給大哥,讓大哥來找出最小的弟弟。
當天晚上,張姑姑差點留下陪姜笙睡覺,生怕小姑娘因為長宴的離去而感到傷心。
大師傅在旁邊都快哭了,心急若焚又不敢說話。
還是姜笙主動道,“姑姑别擔心,我不難過,五哥回家一定是有什麼大事情,等解決了就會回來,又或者被我們找到。
”
“不過,要是我們先找到他,肯定不能輕易算完。
”她握緊肉嘟嘟的小拳頭,“一定會打他個鼻青臉腫。
”
張香蓮破涕為笑,終于一步三回頭地離去。
夜色深邃,大家互相道别休息,轉身前面帶笑容,轉過身低沉落寞。
突然失去個親人,誰不難受,誰不傷心。
可已經長大的孩子啊,也學會了僞裝,也學會不讓其他人擔心。
吹熄燈火,姜笙在床上輾轉難眠。
不遠處的另一張床躺着汪小竹,帶着同情道,“姑娘要是難受,就哭出來吧。
”
“不,我不哭。
”姜笙搖頭,“五哥隻是處理事情去了,他一定會回來的。
”
一定會的。
第二天,張啟全帶着劉翠回安水郡,作坊畢竟離不開人,送菜的活計也要他幫忙長眼,動辄離去數月怕引起動蕩。
“張叔慢走,翠兒嬸慢走,一定記得把信交給龐大山,讓他幫我們打聽小五。
”五兄妹搖着手臂送别。
張香蓮緊趕慢趕,給他們帶了滿滿兩包的特産。
待得馬車身影消失,許默叮囑好弟弟妹妹,轉身便走。
他要去發動自己的力量,在豐京内尋找小五弟。
“大哥等等。
”不知道什麼時候,方恒也跟了過來。
許默訝異挑眉,“你不去陪大家,來我這做什麼?
”
“大哥,我雖然性子直了些,但不傻。
”方恒苦笑,“我也出現在安水郡,但我是安水郡人氏嗎?
”
有心的人,跨越半個大渝王朝并不困難。
真正困難的,反而是在豐京城内尋人。
許默先找上齊家趙家,将弟弟的外形簡單描述兩句,請求他們幫忙留心。
趙元和齊淮都是見過長宴的,雖然感到訝異,還是滿口答應下來。
方恒猶豫再三,選擇去了趟賀家。
賀家家主原本是笑臉相迎,當聽到方恒的要求,笑容瞬間化成氣憤,“我隻當你是為了方家的仇恨過來,沒想到竟然是尋人,難道父母的血海深仇還比不得尋個人嗎?
”
方恒難堪地低下頭,半晌才道,“仇會報,人也得尋,他是我弟弟。
”
沒有血緣,勝似血親的弟弟。
賀家家主的臉色這才緩和下來,允諾幫忙留心。
當兩座城池都随之忙碌,陷入尋找的時候,那被無數人記挂在心頭,形容在嘴邊的少年,已經換上華麗的錦袍,坐在轎辇内行至皇城大門。
那天,三哥就是跪在這裡把頭磕到頭破血流。
從前,大哥也是在這裡發覺世家可怖,人心猙獰。
現在,他終于走進這座吃人的猛獸。
“殿下。
”有人在旁邊低問,“真的要現在就回去嗎?
不等等嗎?
”
少年輕輕搖首,平和無言。
不等了,沒時間了。
馬上就要……殿試了。
據大渝王朝野史記載。
和慶七年,五皇子病弱,冬遷江南,夏至熱河,修養病體。
同年底,五皇子途行消失,蹤迹全無,婢侍大駭,為保命隐瞞不報,長達五年。
和慶十二年,五皇子病愈歸來,于殿試前七日回京。
自此,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