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豐京 第266章 姜笙過往
姜笙不識貨,但也知道那玉镯絕對價值不菲,三十兩銀子得有吧。
“不止,看水頭特别足,至少千兩。
”長宴像是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壓低聲音。
别說姜笙了,連溫知允跟張香蓮都跟着怔愣。
拿千兩的玉镯,去抵四十文的飯錢,這這這。
這不太好吧。
一旁的夥計止住怒火,驚詫地盯着玉镯,雖然普通人不一定識普通貨,但真正高端的東西總是掩藏不住風采。
再說了,就算是個普通幾兩的玉镯,也穩賺不虧。
夥計眉開眼笑地伸手去摸,“那就抵了,可要說話算話。
”
檀月在旁邊倒吸一口冷氣,強行扭過頭去不看。
說時遲那時快,姜笙像個靈活的蹴鞠球,一溜煙沖到玉镯跟前,搶走,再放下四十文,一氣呵成。
夥計的手落在了四十文上。
姜笙拎着玉镯,隻覺得觸感溫潤細膩,冰涼滑潤,稍捏上會又返回來淡淡的溫熱,不會讓人覺得冰冷不适。
真是從來沒見過的好東西呢。
她還沒來得及說話,一旁的夥計急眼了,“怎麼光天化日搶人東西,把玉镯還回來,還給我!
”
說着,就要上手來奪。
江老夫人面色驟變,溫知允和長宴齊刷刷拉下臉,擋在妹妹跟前。
“不,不許你傷害我妹妹。
”溫知允難得大聲,可惜沒什麼殺傷力。
“有話好好說,真動起手來可就不好了。
”長宴的聲音森涼。
夥計氣憤不已,“明明是你們先搶了我的東西,現在又要威脅我,豐京還有沒有王法。
”
這話吸引得幾個路人都駐足觀看。
姜笙趕緊探出腦袋,解釋道,“你要的是四十文馄饨錢,我已經給你了,這玉镯價格太貴,得還給老夫人。
”
說完,走到江老夫人跟前,氣哼哼地把掌心攤開。
顯然小姑娘還在記仇上次被訛詐的事情。
但也不妨礙她古道熱腸,善心幫忙。
真是個别扭的小家夥。
江老夫人接過玉镯,感受着掌心柔和的體溫,久久說不出來話。
“可那玉镯是夫人自願給的,你憑什麼阻撓。
”夥計還想掙紮。
姜笙可不慣着他,“玉镯什麼價格,兩碗馄饨什麼價格你不清楚嗎,四十文就換來個玉镯子,你這是馄饨攤還是當鋪呀。
”
夥計表情僵住,滿臉沮喪。
倒是周圍百姓大笑起來,還有給姜笙比大拇指的。
姜笙素來不怕生,竟然跟周圍人唠起來了,“伯伯,嬸嬸,我說的對不對呀。
”
“對,真是太對了。
”大家附和。
沒有人會讨厭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
江老夫人的心底愈發柔軟,有那麼一瞬間她甚至決定了,即使姜笙不是江家的子嗣,她也想跟這個小姑娘有所牽絆。
“好啦好啦,我們要走了,大家再會呀。
”小姑娘沒有戀戰,拉起兩個哥哥,爬上了馬車。
江老夫人把玉镯交給檀月,又在她耳邊嘀咕了兩句。
檀月領命,很快攔在姜笙的馬車跟前,說了沒兩句,又折返回來。
手中依然握着剛才那隻溫潤清透的玉镯。
“老夫人,姑娘說無功不受祿,四十文的馄饨錢算不了什麼,六十文的糖炒栗子也算不了什麼。
”檀月一邊禀報,一邊瞄着自家主子,“姑娘還說……如果您真的有心,就還一百文到九珍坊。
”
江老夫人失笑。
說她大方有些時候真小氣,說她小氣有些時候也真大方。
也不知道這孩子小時候都經曆了些什麼。
算算時間,安水郡的第二封信應該到了吧。
江老夫人打起精神,由檀月扶着坐上馬車,“回江家。
”
在耐着性子等了兩天以後,第二封信果真到了。
不同于上次的厚厚一沓,這次居然隻有薄薄的三頁紙。
這讓江老夫人心底升起不好的預感,姜笙從八歲到十一歲的四年就寫了十五張紙,怎麼前八年的人生才隻有三頁紙呢。
她顫抖着打開,第一頁的字就觸目驚心。
孤女姜笙,襁褓中便輾轉至安水郡斜陽縣,被人扔在縣城的大道上。
有心善的婆婆将她撿回去,用糙米糊喂養至一歲半,因病撒手人寰。
才将将會跑的嬰孩伴着婆婆的屍首,靠馊掉的米糊活了七天,被鄰人發現,落葬了婆婆後,由鄰人撿走。
鄰人喂養至兩歲,因為生下幺兒缺乏口糧,不得已狠心将她丢棄在十裡鎮的集市上,再次被一對夫婦撿回去喂養,隻可惜沒多久也有了自己的嫡親血脈。
當飯不夠吃,沒有血緣的姜笙隻能再次輾轉街頭,撿爛白菜梆子啃,吃别人掉落的殘渣,睡流浪狗的稻草窩。
也有好人不忍,見到便喂上兩口,陸陸續續活到五歲,雖然虛長了年齡,卻因為常年饑寒而生的頭大肩小。
期間有九歲的流浪兒與她結伴過一些時日,互相給予溫暖,度她幾分美好,可惜也隻過了大半年,便被更強的乞兒誘惑走,加入那個欺淩弱小的團體。
同年冬天,五歲的姜笙在雪地裡險些沒撐過去,是張香蓮給了她熱水熱飯,又将她帶回十裡鋪村的破廟裡,才讓她有了個不像家的家。
五歲到七歲,因為愈發機靈開始學會搶飯偷食,被打過不下七八次,有象征性給兩巴掌的,也有将她打到渾身青紫,三天不能動彈的,幸運的是都活下來了。
幸運,真是個譏諷的詞。
你可以稱她幸運地活了下來,也可以認為她不幸運,才遭受了這樣的苦難。
江老夫人低着頭沒說話,大滴大滴的淚水落在信封上,暈染了墨字。
檀月在旁邊滿臉擔心,又不敢出聲。
再往後翻,是姜笙年齡的推測。
婆婆鄰人的描述,當時襁褓裡的姜笙應該有六七個月大小,再往後的體型沒辦法判斷年齡,但是疊加起年限,跟姜笙現在的十一歲是對得上的。
據鄰人回憶,當時的姜笙又白又胖,雖然餓了一天嗷嗷大哭,但聲音洪亮身體健康,以至于整個村裡的人都在疑惑,誰會把這麼正常的孩子給丢掉。
唯一的疑點是,裹孩子用的包袱皮非常普通,并無任何富貴人家的特征,就是最普通不過的棉布,并不能拿來證明姜笙的身份。
當然,這是針對外人來說的。
隻有江老夫人明白為什麼,想清楚前後,她目眦欲裂,手中拐杖狠狠拄在青石闆上,“這個該死的東西!
”
“真是,該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