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夫人的引導下和衆人的哄笑聲中,揭蓋頭,飲交杯酒,吃生餃子,合髻……完成了一系列流程。
兩位新人的目光不好意思交彙,但就是看得出來他們情意綿綿,心意相通。
他們是有福的,在婚前就看到了彼此的所有好。
荀香看新人看得挪不開眼睛,不算好笑的事她也能樂得十六顆糯米牙盡現,清脆的笑聲異常響亮。
孫與慕好笑,小丫頭這麼高興,好像她是新娘子似的……
做完流程丁立仁還傻呵呵坐在新娘子旁邊沒動,孫與慕笑着提醒道,“還傻坐着,該出去待客了。
”
丁立仁有些反應不過來,依然坐着沒動。
衆人一陣笑。
一位小媳婦笑道,“丁二爺是舍不得離開漂亮的新娘子。
”
王大奶奶又笑道,“丁家出情種,丁二奶奶有福了。
”
若父親的大業真能得以實現,她要選擇的依然是他。
高德珠的确與衆不同,看重的和其他貴女不一樣。
可惜了,父親是端王。
自己出身高貴,想進入這個家卻是如此之難。
外貌和有擔當相比,她更注重後者。
希望能心想事成……
李麥高家的正給張氏看手裡的白绫,荀香進去,才趕緊把白绫收進匣子裡。
高德珠的眼神沒逃過荀香。
其他人還沒來,屋裡隻有丁钊夫婦。
衆人的笑聲更大。
老伯爺一生思念亡妻沒有續娶,丁伯爺守着鄉下妻子沒有納妾。
丁立仁看薛恬的樣子,滿心滿眼隻有她……
荀香暗道,八成是那個沾了什麼東東的元帕。
古代有些地方變态,婆婆連這個都要看。
吃完喜宴後已是漫天星辰,荀香陪着張氏把客人陸續送走。
丁立仁起身,紅着臉看了薛恬一眼,才同孫與慕、荀壹堂一起出了屋。
高德珠的目光跟随着丁立仁,直至他消失。
丁盼弟不喜人多,昨天沒來。
董家喪事剛過一年,昨天的場合也不好來。
荀香從正院後門出來,看了一眼左邊的蘭軒。
雖然隻能看到院牆和房頂,也看得出燈火如晝……
米紅棉笑道,“佑承聽說要來看新娘子,寅時就鬧着起來了。
”
不多時丁壯和丁立春過來,接着董平一家、丁持夫婦、丁山一家、丁二富一家、丁四富和丁盼弟也陸續來了。
丁立春跟他們一樣,前未婚妻出家一年多了還未定親。
是啊,丁家出情種。
次日辰時初,荀香穿戴好去了正院。
張氏笑道,“累了一天,回屋歇着吧。
”
董佑承拍着手說道,“新娘子美,我也要。
”
衆人一陣笑。
丁壯笑道,“好小子,這麼小就想讨媳婦了。
”
董佑承滑下椅子,爬上荀香的腿上坐好,傲嬌道,“我要讨個跟小姑姑一樣好看的媳婦。
”
衆人笑聲更甚,尤其是丁壯的哈哈聲。
董平笑嗔道,“想得美。
”
辰時正,丁立仁和薛恬來到正院,薛恬羞得臉通紅,低着頭不好意思擡起來。
丁立仁帶着她先給丁壯和丁钊夫婦敬茶,又給董平夫婦和丁立春、丁二富夫婦見禮。
之後坐下,荀香等人又去給他們見禮。
衆人都熟悉,隻是稱謂上有了變化。
薛恬坐在荀香旁邊,低聲道,“那幅畫二爺和我都非常喜歡,已經挂在卧房牆上了。
”
荀香笑着捏捏她的手。
董氏看了她們一眼,笑道,“當初我娘在給我找婆家的時候,不僅要看男人公婆,還要看小姑。
“說小姑刁鑽的人家不能嫁,嫁過去要受小姑子的氣。
弟妹有福,這個家公婆和善,小姑好處。
”
呂氏接口道,“是呢。
我爹娘看上我家二爺,就是因為他沒有妹妹。
”
衆人都笑起來。
暗道,再厲害的小姑子也不敢欺負你。
在丁府吃了兩頓飯,衆人玩到申時才各自回家。
天氣漸暖,柳絲抽綠,轉眼進入二月。
初九寅時,荀香起床去了後院小廚房,親自給荀壹博做高考餐。
戴嬷嬷和幾個婆子丫頭已經等在那裡了。
做了參湯、奶油卷、肉包、油條、煮雞蛋等,這是早飯。
還做了八寶粥、烤雞、面包,再加上昨天做好的鹵牛肉,這是帶去号房裡吃的。
參湯裡加了一點最好的人參,讓哥哥以最飽滿充沛的精力考試。
寅時末丫頭拎着幾個食盒,荀香去了荀壹博的院子。
寒星閃爍,初春的夜風還是很涼。
荀壹博剛起來,穿着藍色錦緞長袍,很是精神。
早飯擺上桌,荀香先讓他把一盅參湯喝了,又拿出一根油條和兩個煮蛋。
“哥哥把這個吃了,好兆頭。
”
前世意味一百分,荀香高考姥姥準備的就是這個早飯。
荀壹博笑笑,拿起來吃了,又吃了一些别的,直至把肚子吃撐。
考試費體力,之後幾天的吃食都要自己解決。
荀香又檢查了一遍他的考籃,實際上是一個三層木制盒子。
不僅有筆墨洗硯,還有食物、小爐子、簾子、被子等日用品。
要在号房裡呆幾天,許多東西都要準備齊。
荀香把荀壹博送至角門,荀千裡和荀壹卿已經等在這裡了。
他們送荀壹博去貢院。
幾人坐上馬車消失在無邊的墨色中。
九天一晃而過,荀壹博考完會試。
聽他默了題,國子監先生和荀老祖宗、荀千裡都說他考得很好,不出意料能夠考中,名次還比較靠前。
三月中旬放榜,四月中旬殿試。
老祖宗和荀千裡都建議他出去遊曆一番,趕在三月底前回家即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由于家庭原因,荀壹博從小到大沒去過遠地方。
之前不放心母親和家裡,現在有妹妹看着,荀壹博也想出去走走。
他想去膠東,那裡不僅有他向往已久的孔廟,還有泰山、大海等等。
因為走水路,大船直接到臨水縣,他還想去妹妹長大的地方看一看。
妹妹說北泉村和孚山美不勝數。
荀千裡給膠東地方官員寫了信,孫侯爺給那裡的水陸總兵寫了信。
東陽公主府派了二十名護衛,五名長随跟着。
皇上公私兼顧,派丁立春去膠州辦事,與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