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藍收拾一番,開始熬漿糊。
把小竈給燒起來,放上一個淺淺的瓦罐,加了水和面粉攪和開,順着一個方向不停的攪拌。
小火慢熬,瓦罐裡頭咕嘟咕嘟冒泡,漿糊越熬越稠,等到筷子挑起來能拉絲時,漿糊也就熬好了。
擱在旁邊晾上一晾,蘇木藍把那些合适的舊布拿了出來,給拆平整,或剪成跟木闆差不多的大小。
等整理好了,先在模闆上頭糊上一層漿糊,鋪上第一層的布,再刷漿糊,鋪上第二層布,若是布形狀大小不一,便錯開了位置,盡量讓整個布層平整一些。
如此刷上了數層,直到厚度差不多,蘇木藍這才停了下來,換上第二塊模闆,重複剛剛的步驟,直到那些舊布都用完,差不多也算是糊好了兩塊木闆。
把兩塊木闆都放到日頭不直射,但是有足夠散光,又通風的地方晾曬着,蘇木藍把漿糊的瓦罐還有地上那些個剪布時的碎屑給收拾幹淨。
翌日,蘇木藍早早的把面給發上了,再把抹了鹽的肉拿出來,洗幹淨切成小小的肉塊,慢慢剁成細細的肉丁,配上菜地裡頭摘的一大把豆角,準備晌午包包子來吃。
豆角肉餡兒的。
四個蘿蔔頭見蘇木藍在這兒忙活,自覺也幫不上什麼忙,便做各自該做的事兒。
白竹葉縫衣裳,白水柳和白立夏則是領着白米豆拿了竹竿去拾蟬殼。
立秋前的盛夏,是最後一波蟬殼最多的時候,拾得多了,能去鎮上的藥鋪子裡頭換錢,且價格不便宜,三文錢一兩,若是勤快一些的話,一個夏天就能賣好幾十文呢。
這些錢,買肉吃,攢起來冬天的時候買麥芽糖,冰糖葫蘆什麼的,是小孩子最重要的零花錢來源。
且這種不需要太多力氣的活兒,小孩子都能勝任,這會子滿村的小孩兒拿着小簍子,正滿林子的找蟬殼。
有這種能賺錢,幫着蘇木藍分擔家裡頭的機會,三個孩子當然不會錯過。
能賺一點是一點嘛。
蘇木藍欣慰三個蘿蔔頭的懂事,便由着他們去了,但也交代他們快晌午時早些回來,更是在竹筒裡頭添上了些混了點鹽的糖水。
小孩子跑起來不知道節制,滿身的汗容易中暑脫水,糖鹽水更容易解渴,也能防一下暑氣。
等肉餡兒拌好,蘇木藍把豆角地的豆角再摘了一遍。
這一來,立秋近在眼前,豆角這算是最後的一茬了,長的極快,平日裡吃是吃不完的,這個時候就得把豆角都摘下了,擱鍋裡頭煮熟了,晾曬成幹菜,等着冬日裡頭或者來年開春,青黃不接時,當了菜來吃。
二來,豆角早點摘幹淨,薅了豆角苗,該種蘿蔔,白菜和芥菜等,這些冬天吃的蔬菜了。
正忙碌着,有個小小的身影進了院子。
“蘇嬸子。
”
蘇木藍擡頭,笑了笑,“是青棗啊。
”
白青棗,同村白洪富家的女兒,是家裡頭第三個孩子,上頭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底下還有一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