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九十九章:答題
「你不懂,這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盛苑抽空回了句話,而後繼續沉浸于答題裡。
既然她選擇了采用複古辦法,自然要選擇符合典籍裡的古人處事風格。
畢竟考官可以挑剔她的不是,總不能認為先賢們的選擇、和曆史印證了的辦法不好吧!
在這個思路宗旨的指導下,盛苑給出的辦法裡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自然是整合。
雖然題目裡沒有說明她手下士兵數目,但是想來建制應該還算完整,要不然也不用考慮怎麼守城了。
同樣,城内的兵器也許不夠精良,但是應該不是極為短缺,不然,題目肯定有所聲明。
故而,盛苑将此作為前提。
畢竟,隻要有人就不怕。
首先要将城門把住,内防女幹細、外防攻入,很多時候城門都是不經意間讓人悄悄打開的。
其次則要整軍,清點人員和裝備。
士氣低迷不怕,能讓士兵低迷的無非是對内失望對外絕望。
那就速戰速決,在軍前斬幾個貪官污吏,令老弱婦孺哭訴夷狄破城之苦,再選擇重金作為獎勵。
總之一句話,進,還能等來援軍;退,則全城人一起轉生。
等來援軍,憑着殺敵成績有望加官進爵,一起轉生,那肯定啥都不剩。
這樣詳細簡短利落的分析,暫時提高士氣應該沒問題。
最後,則是整合城内資源,包括富戶豪紳。
這時候自當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給士兵的封賞就指着這些人慷慨解囊了。
當然,這些人要是不配合也不怕,拎到城牆上當作内女幹論處,震懾一下夷狄、提振一下士氣,順帶着殺雞儆猴也是一樣。
「嗯……」
寫嗨了的盛苑忽然想到了什麼,筆尖兒一頓後,順手将這辦法給删掉了。
她旋即改成了「以德服富紳,以理勸豪門,以仁義忠義俠義令城内百姓鹹服,城内上下一緻,無有不服。
」
至于怎麼個德、怎麼個理、怎麼個仁義、忠義、俠義,她則絕口不提。
沒有主政經驗的學子答題,天真單純些也很正常。
盛苑想到這兒,繼續勾勒框架,言及全民動員。
全民動員,這意味着老幼婦孺殘都有用武之地。
畢竟飯要有人做,傷藥要有人制、物資要有人送,這些不好動用寶貴的士兵和正當時的勞動力。
此處勞動力包括郎君和女郎。
畢竟作為女郎答題,肯定時時刻刻要讓女子的作用突顯。
盛苑此刻還有些幼稚的孩子氣。
她想着,你們不是不樂意讓那個女郎參考出仕?
那我就偏偏要将女子作用寫出來,還要寫得你沒辦法反駁,最後隻能咬着牙承認可行性。
哪怕你不給我打高分,但是隻要你沒有理由把我試卷淘汰,那就是認同,我就沒輸。
系統感覺到盛苑的幾分意氣,猶豫着要不要提醒她這是考試,還是要以名次為重,剛想開口,竟然訝異的發現,自己讓主系統給噤聲了。
盛苑對系統和主系統之間的問題一無所知,她沉浸在設想的守城保衛戰裡。
第一步,通過仁義之法慷慨陳詞提升了士氣,掌握了城内資源和人口,那麼第二步就是要經營了。
這一步依然有三個要點,其一是要保證敵人不能攻進來,其二是保證城内不能亂,其三則要留後路。
保證敵人不能攻進來,就要利其器,不光是傳統長弩、弓箭、火藥的攻擊,像是辣椒水、胡椒粉、塵沙灰土皆可下投。
正所
謂塵沙可以迷敵眼,荊棘也能沒馬蹄,有用沒用,先扔為敬。
盛苑唰唰唰地寫完這些,又想象力大開的寫了許多更富有創造力的辦法。
當然,這些事關細節的辦法,寫到最後,又讓她一筆勾銷了。
轉而換成「身先士卒、與守城士兵同吃同戰,箭雨敵之,引其衆而退之。
」
在确保對敵可持續戰鬥同時,要确保無内憂,則令民互為監督,隐則同罪,告則論功。
确保水源安全,沒有密道為敵人提供捷徑之餘,要發揮城内百姓潛能,以功勞獎賞使能者出。
至于後路,則是令百姓修暗道以藏身藏糧,真若城門打開,百姓還有逃脫之望。
以上兩步是僵持階段的準備,一般來說,重點在于題目裡說的一旬和月餘這兩個時間之間。
一旬是城内資源的支撐期限,月餘是援軍可能到來的時間。
所以第三步則是和前兩步同步進行的。
夜襲!
盛苑覺着夷狄不比中原,面對他們扣邊攻城,講理是沒法子講理的,想要騙他們都不容易。
當然,這不是說他們智商多高,主要是既然打算攻城而入,那些人未必樂意和他們周旋。
故而,盛苑覺着這應該兩手抓,一方面還是要試試能不能騙到,一方面,則是要尋找偷襲之機。
「以微言大義充斥夷狄,以聖賢語教化其,不受,擊之。
」
盛苑努力将行徑描述的充滿正義。
哪怕此刻在挨打。
打不打得過,現将道義擺在跟前兒。
盛苑答題的主題思想是「自救」,同時體現出了大義、忠義、節義。
她在草稿上寫得天花亂墜,準備寫到考卷上時,還是有所删減,該整理的語句還是盡量往典籍上的言語靠的。
複古麼,就要讓人讀着有種看史書的感覺,那就對了!
寫到最後,盛苑難免因為考慮閱卷官的接受度而略作調整,不顧不要緊,她隻要将個人形象往遵古賢、有節義、有堅持、不畏懼、有原則……這些很突出、很讓人喜歡佩的特制上靠就是了。
第一題寫到最後,盛苑采用了包括但不限于像是偷襲、下毒、放火、虛張聲勢、反間吓唬等手段,将攻城戰變成了拉鋸戰。
「餘不知援軍何時可至矣,然以全城之力保民之生機,傷敵之戰力,削夷狄之氣勢,以援軍、後人之逸,待夷狄攻城之勞,後城可存也。
本城雖破,一郡一州一國可保,乃守城之要義。
失地存人,人地皆存,以城保國,無悔無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