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七十六章:殿試(下)
盛苑用極認真的态度寫完“應”字之後,另起一行,從第二行第二個字的位置寫下“殿試舉人+臣(小一号字兒)”幾個字。
然後,盛苑蘸好墨水,一口作氣,于“臣”字之下,書寫:“盛苑年一十七歲,京都順天府人,由官學生應景和六年鄉試中式,由舉人應景和七年會試中式,今應殿試,謹将三代腳色開具于後。
”
寫到這兒,一直不自覺的憋着氣的盛苑,終于吐了口氣。
而後自然又是另起一行,隻寫“一(空格)三(空格)代”三個字。
再起一行,分别寫下父祖名字:“曾祖盛久、祖盛徊、父盛向浔”。
至此,這半葉箋紙算是填寫完畢。
若此張紙算第一頁的話,那第二頁則是整張箋紙的另外半葉。
而這另外的半葉箋紙卻須得留白,這是要留給閱卷官寫評語的地方。
盛苑的草稿是要謄抄在第三頁上的。
當然,策問答題正文書寫之前,還要恭恭敬敬的在首行添寫“臣對”兩字。
所以盛苑的文章開頭是這樣的:“臣對:臣聞王之道,在于攘外安天下也;德之道,在于廣傳聖賢之教化也……”
很好,首句開門見山,盛苑的真實意圖毫不遮掩的呈現出來。
盛苑在答題中很自然的表示,與鄰友好的關鍵,在鄰而不在我。
因為“我”是友好的、善良的、真誠的!
要想達到真正的與鄰友好,需要所有鄰居配合。
最簡單的,就是說鄰居們不要好戰、不要無知、不要暴躁。
當然,外邦小國這些鄰居,不可能都識大體、知大義、懂文明,因此這需要“我”這個天朝上國熱情幫扶。
彎弓射箭怎能勝過善歌善舞?
舞刀弄槍哪裡好于廣讀詩書?
作為負責任的國家,大楚怎能任憑鄰居們野蠻生長?
文明和禮儀、文化和教養,就是大楚要展現與鄰友好的第一步。
雖說大楚本國講究倉禀足而知禮儀,但是對鄰居們這些急需聖賢教導的文化空地,可以試試倉禀不太足卻謹遵禮儀。
沒辦法,既然落後多了,步子就要邁得稍稍大些。
若是真扯着了……咳咳,就當是進步要有的陣痛了。
甯可餓肚子也要追求内世界的充實,可是好鄰居的标配屬性。
說實話,盛苑寫這些時,也認為不大厚道。
可是這不厚道,也要拿誰當參照哈。
要是跟那幫戰略研究人員比,她還是很有良心的哩!
這樣想着,盛苑自信不少。
她寫到這兒,文章進入最關鍵環節,就是給出具體建議。
盛苑的試卷約有一千二三百字之多,在此自然不好詳述。
若是概括起來,大概就是圍繞着【以我之真誠付出,換你之真誠融合;以我之文明廣闊,納你之能歌善舞】這句話,延展出各項可實施的辦法以供皇上參考,從而達到【海納百川,版圖拓展;有容乃大,萬邦皆楚】的大好效果。
……
這般寫到最後,盛苑利索的用感歎句結尾,以作畫龍點睛之用。
至此,文章完美結束。
當然,這篇策問寫到尾聲,卻不意味着考試答題真正完成。
就像文章開頭要标注“臣對”二字一樣,文章尾句之後,自然還要添上“臣謹對”二字。
這樣,才是完整的殿試策問答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