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赴宴
趙氏是個人精,有眼力勁,聞言趕緊起身,「我府裡也還有事,就先回去了。」
墨昭華扶了扶髮髻,「月影,本王妃有些乏了,你替本王妃去送送大祖母。」
立在她旁邊的月影恭敬的應聲,「是,王妃。」
墨昭華看向墨老夫人,「祖母,你一個誥命夫人,怎還讓大祖母給欺負了去?」
墨老夫人滿心無奈,「我也沒辦法,倘若我當真趕她出去,必會鬧得人盡皆知。」
墨昭華故意道:「大祖母過來無非就是因當初的事生了恨,三妹妹怎也不吱個聲?」
她今日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加深墨老夫人與墨瑤華之間的嫌隙,逼著後者動手。
墨老夫人聞言,心裡果然有了些怨念,「瑤姐兒如今懷著孩子,不方便出門。」
「此言差矣,三妹妹腹中有子才更好說話,但凡她對祖母有點心,過來護著……」
墨昭華說著打住,「罷了,左右是大祖母已走,我就不多言,免得三妹知曉了生氣。」
有時候說話說一半,效果會比全說出來更好,剩下的別人要怎麼想,全看個人。
墨老夫人本就憋著一肚子氣,墨昭華在這麼一說,她對墨瑤華便又有了成見。
當初分明是墨瑤華惹的事,墨家人卻隻找她麻煩,墨瑤華不曾為她解過圍。
再對比墨昭華,她越發覺得貼心,暗忖容清不愧是高門嫡女,很會教養孩子。
她難得真心實意的關心起墨昭華,「王妃在禦王府過的如何?王爺對你可還好?」
墨昭華話語溫柔,「王爺待我極為尊重,已將中饋交由我打理,在外也給足臉面。」
此時的她落在墨老夫人眼裡,便是得了夫君恩寵的女人,心裡也頗為她歡喜。
老夫人臉上扯起了笑意,「那就好,那就好……」
「祖母放心,我乃是陛下賜婚,王爺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自不會為難我。」
墨昭華有意說這麼一句,是不想讓她猜到,楚玄遲對她乃真心,免得節外生枝。
墨老夫人笑著附和,「是啊,王爺忠君愛國,必不會忤逆了陛下,隻會善待王妃。」
墨昭華故作擔憂,「我這邊祖母不必擔心,倒是三妹妹下個月入府,怕是要受些委屈。」
墨老夫人笑容僵住,「上頭有主母,日子確實會難過些,但願祁王能憐惜她,多幫襯著。」
墨昭華提醒,「祁王若真耽於後院之事,隻怕要落人話柄,屆時三妹妹的處境反而會更難。」
墨老夫人從未想過這事,總以為墨瑤華能得寵愛便是好事,聞言一驚,「那如何是好?」
墨韞便是因著寵妾滅妻才淪為了笑柄,祁王若過於寵愛墨瑤華,必然會有風言風語。
墨昭華搖頭,「這個我也不知道,父親飽讀詩書,祖母最好還是多與父親商議。」
她隻想讓墨老夫人看到她和墨瑤華的區別,誰才是值得依靠的人,可沒想真幫忙。
墨老夫人覺得她言之有理,點頭應下,「好……」
「我與王爺還得入宮給太後與德妃娘娘請安,不便多留,祖母留步,不必相送。」
墨昭華目的已達到,無需再待下去,也不想面對墨老夫人,隻想去找楚玄遲。
墨老夫人立刻起身行禮,「臣婦恭送王妃娘娘。」
墨昭華帶著月影去了前院正廳,「王爺。」
楚玄遲掃了一眼墨韞,「墨大人,本王與王妃該入宮請安了,下次再聊。」
墨昭華看墨韞跟了上來,及時阻止了他,「父親且歇著吧,不必親自相送。」
墨韞腦門上冷汗涔涔,當即止步對他們一拜,「微臣恭送王爺,王妃。」
今日墨昭華不在前院作陪,他獨自面對著楚玄遲,才知上次回門有多輕鬆。
楚玄遲從頭至尾冷著臉,神情威嚴,眼神如刀,他說每一句話都得揣著小心。
出府上了禦王府的馬車後,楚玄遲關切的問,「昭昭去了挺久,沒吃虧吧?」
墨昭華輕笑,「有禦王妃這身份在,妾身若還能在墨家吃虧,這腦袋豈不是擺設?」
楚玄遲握著她的柔夷輕撫,「我家昭昭冰雪聰明,智慧過人,是我杞人憂天了。」
***
皇宮。
楚玄遲夫婦先去見了文宗帝。
文宗帝早已得知了墨昭華在王府掌權與立威之事。
這倒不是什麼大事,他既為楚玄遲賜婚,墨昭華執掌中饋也在預料中。
左右不過是一個王府罷了,隻要老五不結黨營私,他便不會在意。
墨昭華若是能管理好禦王府,對老五真情實感,他也樂見其成。
楚玄遲夫婦見過文宗帝,簡單聊了幾句,便去往壽康宮見元德太後。
太後看到墨昭華便歡喜,得知楚玄遲也會赴宴,越發的喜不自禁。
她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好,遲兒很好,娶了媳婦果然是不一樣。」
楚玄遲道:「孫兒愚鈍,隻會上陣殺敵,人情世故方面還需王妃好好教導。」
元德太後佯怒道:「胡說,遲兒可不愚鈍,是你父皇不好,當年虧待了你……」
提到當年她便及時打住,生硬的轉移了話題,「好在陛下為你擇了昭昭為王妃。」
楚玄遲在心中冷笑,墨昭華可不是文宗帝的選擇,而是她自己所求,他也願意相娶。
墨昭華有些心虛的看了眼元德太後,卻見她依舊淡定如斯,如同不知賜婚的真相。
因著墨昭華的關係,楚玄遲在壽康宮多坐了會兒,文宗帝那邊得知消息也很欣慰。
他笑看向李圖全,「看來朕這個婚賜的著實不錯,老五都願意陪母後聊這麼久。」
李圖全順著他的話說:「是啊,禦王不僅進宮請安的勤了,今日還參加宮宴。」
文宗帝呷了口茶,「墨家女確實有些本事,也難怪當初老六會主動向朕請旨賜婚。」
李圖全上前給他添茶,「聽聞禦王妃一直是墨夫人親自教養,可見墨夫人也……」
因著想起了容清與墨韞早已和離,再稱墨夫人是不合適,他的話語便戛然而止。
容清早已將和離書送交宗正司,坊間又滿城風雨,文宗帝也知此事,當即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