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反擊(2)
「王妃提醒本王了,不過王妃不必憂心,你放心本王定不會為求自保,置國公爺不顧。」五王爺微蹙眉頭,看來他病的太久了點,要趕緊好起來。
過了兩天,五王爺拖著『病體』進宮叩謝皇帝。皇帝著實關心了一番,對五王爺這個兒子的厭惡感也少了許多,多了些許親切。並且當場給五王爺安排了差使,讓五王爺身體好了後,到戶部當差。今年一開年就賑災,戶部虧空的厲害。皇帝也是有點私心,希望五王爺真的有點本事,可以改善一下戶部的虧空情況。五王爺心中欣喜,面上恭敬的答應下來,表了一番忠心。
出宮的路上,遇到四王爺,兩兄弟客客氣氣的說了番客套話。
「五弟總算好了,五弟要是再不好,為兄都要親自去看望五弟的傷勢。」
五王爺笑了笑,「四哥有心了,這傷勢啊到了該好的時候自然就會好的。」
「說的是。瞧著父皇是給五弟安排了差使,若是五弟的傷勢還不好的話,豈不是辜負了父皇的期望,機會也白白的溜走。五弟,為兄說的可對。」
五王爺面無表情,「四哥說的,我可不敢應承。我這傷勢啊,自然該找那幕後之人算賬。隻是一時間找不到人,這傷勢自然好的慢了點。四哥這會該是去東宮吧,我就不耽誤四哥的時間,免得太子那裡等久了,發起火來,豈不是讓四哥難做。」
「五弟好意心領了,告辭。」
「告辭。」
四王爺瞧著五王爺的背影消失在拐角處,冷哼一聲,闆著臉去了東宮。
五王爺玩味的笑著,恢復差事,太子自然不願意看到。依著太子的性子,他定會加倍報復回來。五王爺輕蹙眉頭,魯國公那裡始終是個隱患,得想個辦法以絕後患才是。
歇息了幾天,五王爺正式開始上朝。但是這一天的早朝上,五王爺可謂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太子一系的人馬竟然找到了魯國公府走私的證據,還是人證和物證齊全。五王爺眼前發黑,怎麼走出去大殿都不知道。就記得皇帝迫於壓力,下了明旨,讓魯國公上折自辯,同時安排按察使同督察院以及大理寺的人一同到西北調查魯國公走私之事。此事已成定局,接下來太子的目的就是將魯國公召回京城,解了魯國公的軍職,讓太子自己的人馬去西北代替魯國公的位置。太子一系,能和魯國公比肩的,也就是太子妃的父親鎮國公。隻是鎮國公當年在戰場上受了重傷,如今年紀大了,身體越發的不行。鎮國公之下就是太子妃的大哥,以及武寧侯。還有那個太原侯。
五王爺黑著一張臉回到王府,急忙叫來齊氏,吩咐道:「立即給西北去信,讓國公爺準備隨時動手。」
齊氏手上一抖,差點沒能站穩。「王爺,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五王爺目光冰冷,看著齊氏,半點感情也無,「國公府做事不周密,被太子的人找到一個人證還有物證。人證就是你們國公府的下人,據說在你們國公府當差十幾二十年。」
「怎麼會這樣。」齊氏眼前發黑,差一點跌倒在地。
五王爺冷哼,「本王早就提醒過王妃,做事就要做的乾淨利落,否則必受其害。如今事情已發,最要緊的是接下去怎麼做。王妃,此時沒有時間給你發暈。趕緊去信西北,晚了可就來不及了。」
「王爺,容妾身喘口氣。」齊氏努力的去控制內心的慌亂恐懼,提起筆手還在發抖。五王爺見齊氏實在是不成事,一把奪過筆,問了齊氏齊家的密語規則,然後自己寫了封信。
等齊氏真正平復後,五王爺讓齊氏照著自己寫的抄寫一遍。等齊氏抄寫完畢後,五王爺將自己寫的那封點燃火一把燒了。燒完了,就讓人進來將齊氏的信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西北去。
西北將軍府,魯國公看完了信件,然後又交給謀士和自己的兒子看。看完後乾脆利落的燒成灰燼。魯國公目光銳利,猶如一把出鞘的刀劍,「準備準備,是時候開始了。」
齊正天一臉興奮,渾身似乎都充滿的血腥味道。「末將遵命。」
「記住,雖然這次是咱們有求於韃靼,但是若是他們敢胡來,照樣殺無赦。殺的他們怕了就知道好歹。」
「遵命。」
一場人為謀劃的戰爭即將開始,將有無數的人被他們信任的將軍送入戰場,送入地獄。而千裡之外的京城依舊繁華奢靡,朝堂上依舊每天吵鬧不休。對魯國公的彈劾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聳人聽聞。而魯國公自辯的摺子卻遲遲沒到,派去查案的人還在半路上,不是不想快點,而是根本快不起來。
所謂三人成虎,積毀銷骨。即便皇帝再信任魯國公,即便魯國公於皇帝而言有從龍之功。但是若是天天都有人在皇帝的耳邊說魯國公的不好,再多的信任也經不起這樣子的打擊。到最後皇帝也開始懷疑,開始質疑魯國公莫非真的是國之蛀蟲,真的該千刀萬剮。就在皇帝要下定決心發明旨召魯國公回京的時候,久無消息的西北終於傳來了消息,韃靼犯邊,來勢洶洶,魯國公作為大將軍,身先士卒已經率領部下出關迎敵去了。至於皇帝發的旨意自然是沒收到。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得知韃靼犯邊,朝中那些牆頭草們就開始慌起來了。開始死命的為魯國公說好話。說魯國公為國戍邊這麼多年,從來沒讓韃靼踏進關內一步,沒功勞也有苦勞。可謂是勞苦功高。朝廷不該用著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去非議一代名臣,這會寒了臣子的心。還讓皇帝收回成命,這會正是抗敵的關鍵時刻,可別給邊關添亂了。有什麼事情等打完了仗再說不遲。
這個說法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加上五王爺的人馬從旁推波助瀾,一時間這個說話佔據了主流。誰讓朝中能挑重擔還能打仗的大將太少了,鎮國公可以和魯國公比肩,隻可惜鎮國公身子不行,出個門都要了半條命。至於其他年輕的小將,都還沒歷練出來,還是等多歷練幾年再說吧。
原本已經開始懷疑魯國公的皇帝,這會也覺著之前的懷疑過於莽撞了。這邊關一出事,就體現出魯國公對朝廷的重要性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