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赤心巡天

《赤心巡天》第2253章 漁夫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4836 2024-04-30 15:06

  薑望一劍定錢塘,已踏風雲而走。

  留下怔然立在江堤的文景琇,寂然無聲、不知該保持何等姿態的越國軍隊。

  以及……

  一縷劍氣倏然飛上高天,引動彗星一尾,劃破越國長空。

  白玉瑕的聲音響起來:“東家!
我還在牢裡啊!


  此聲淒涼,嘯破深秋。

  文景琇低頭看了看甲魁卞涼。

  這位越甲首領立即轉身疾飛,直奔會稽,連軍隊都來不及調度,遠在城外就開始大喊:“放人!
快快放人!
陛下隻是讓他靜養,誰允許你們把白大人關起來的?
他是國家棟梁,錢塘砥柱,你們豈有此理!

  他拿出衝鋒陷陣的姿態,一路衝進天牢,還等不到獄卒開鎖,便一拳將牢門砸開。

  在紛飛的牢門碎片中,踏足其間。

  “白大人!
真是太委屈你了!
”他伸手去握白玉瑕的手。

  “欸——”白玉瑕橫劍在前,將他隔開:“你們這個破國家太倒黴了,我一生福緣深厚,在你們這個陰溝屢屢翻船碰礁。
奶奶的,東家肯定生氣了,回頭又得查帳——哥幾個讓一讓,身上的晦氣別沾著我!

  隻此一句,自出牢門,揚長而去。

  從此再無琅琊白氏貴公子,隻有星月原童叟無欺的白掌櫃。

  ……

  ……

  文景琇總覺得那一劍會落下來——

  或者薑望在鎮平錢塘之後,會順手一劍將他也抹掉。

  或者白玉瑕在脫困之後,會氣急敗壞地刺他一劍。

  但什麽都沒有。

  白玉瑕頭也不回地走了。

  薑望更是連一道影子都沒有留下。

  他遠遠注視著白玉瑕的背影,不知為什麽,忽然就想到了道歷三九一九年的夏天。
那時候他正是在錢塘江堤,親自為革蜚、白玉瑕壯行。

  天下矚目的黃河之會,正是龍虎風雲之時。

  那時候他灑下一杯酒,傾進錢塘,豪邁地說:“今日贈飲天下,先為驕兒賀!

  那時候的革蜚和那時候的白玉瑕,一者奇、一者俊,雖出身小國,卻昂揚萬裡,真是英雄年少、意氣風發啊。

  那時候的他也壯志滿懷,自認為可以把越國帶到前所未有的未來——

  他隱忍了很多年,熬了很多苦楚,總該一鳴驚人,總該苦盡甘來。
歷史都是這麽演繹的,不是麽?

  真正的歷史,比歷史書上更殘忍。

  他大概是史書上會留下一筆、但必然很愚蠢的人,或者說,“亡國之君”。

  他所有的嘗試都失敗了,所有的努力都南轅北轍。

  此時他立在錢塘江堤,軍民都被驅離。

  他知道一切都已經結束。

  他在想,高師走的那天,站在這裡的時候,最後想的是什麽呢?

  痛苦嗎?
還是很平靜?

  感受著江風拂面,眺望著遠山秋意,他攥緊了從懷裡取出的黃軸。

  太宗留下的這份遺詔,是社稷崩潰時的應許,他看到或者看不到,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或許是他笨拙的努力叫太宗聽到,越國的歷史,度給他餘音。

  他看到了。

  他想要做點什麽,也準備好做點什麽,但事到臨頭,竟又不敢做什麽了。

  這實在是可笑!
身為萬裡山河之主,千年越國之君,他害怕了!
害怕自己仍然是愚蠢的,害怕自己再一次弄巧成拙,做錯了事情——而還有誰能耐心地教他改正呢?

  這時他看向了錢塘江。

  錢塘江上有漁夫。

  此人短須絡面,眼神滄桑,頭戴鬥笠,身穿蓑衣,背負魚叉,手持一支竹篙,腳下一隻竹筏。

  用竹篙劃水,就這麽乘筏而來。

  文景琇知道,這就是他要等的人。
或者說,這就是越國等了很多年的人。
很多年都沒有等到。

  不是這個人不願意來,更不是越國不願意這人來,是始終沒有等到那個機會。

  現在是不算機會的機會,是這個國家最後的選擇。

  這漁夫將竹筏推近,仔細地看了文景琇一陣,才略顯唏噓地說道:“想不到再一次回到這裡,已經是這麽多年後。
有時候我都已經不記得,我是在哪裡出生。

  “這個國家沒有特意為你保留什麽記憶。
”文景琇說:“因為任何刻意的痕跡,都逃不過星巫的眼睛。

  漁夫認真地說:“但錢塘大潮,一直席卷在我的心裡。

  “李卯?
”文景琇看著他。

  漁夫以手撫心,低頭一禮:“陛下。

  平等國護道人,趙錢孫李中的李卯!

  “你也不用再稱陛下。
從今天起,越國無帝室。
我以越國最後一位國君的名義,廢除文姓皇室的所有榮權,革去越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世家!
”文景琇道:“我已組建樞密院,以後朝政大事,皆從樞密院出,九位樞密使互相監督治國。
朝廷官員,都出於官考。
越地再無貴族,從此以後,姓文的和姓革的姓白的都一樣,越地所有人,生下來都在同一個起點——李卯。

  他注視著漁夫的眼睛:“這是你們要的平等嗎?

  現在的李卯,是平等國的人,他懷揣著“平等”的理想。

  但他搖了搖頭:“這樣的越國即便還能存在,也不是因為平等而存在。
平等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脆弱的理想,平等是一種力量。

  越國國祚綿延的根本原因,從來隻有兩個字——“製衡”。

  這跟越國人是否勤勞勇敢,越國出了幾代明君、幾代賢臣,都完全沒有關系。

  是南域諸方勢力的牽製和暗湧,才讓“猛虎臥榻之側”的越國,太廟香火不歇。

  既然這個國家不是因為“平等”而存在。

  那真正的平等,自然無從說起。

  沒有自保的能力,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支撐這份平等。
那麽無論新政推行得有多麽徹底,新的國家有多麽公平,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文景琇聽明白了。

  他搖了搖頭,明明已經很清醒,卻還是忍不住地問道:“你在外面這麽多年,視野更廣闊。
你說現在的越國,能吸引歸來的那位嗎?

  出走故國、旁觀興衰的李卯,看著越國一步步走到今天,心中有更為複雜的感受。
他也有很多的話想說,最後隻是歎息一聲:“無論怎樣,往後的越地,都跟陛下、跟文姓皇室無關了。

  文景琇苦澀地道:“走到今天,我心裡早就不存在文姓社稷。
我隻希望越國人不要低人一等。

  高師不止一次地告訴過他——

  要認識到自己無能為力,要認識到越國的結局是灰暗的、無論做什麽都改變不了,再想想要不要做點什麽。

  但他好像直到今天,才能夠真正理解這句話。

  人教人,教不會。
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且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文景琇張開了雙臂,面對著錢塘江,仿佛將它擁抱。
最後他閉上眼睛,語氣中仍有期待:“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嗎?

  嘩啦啦,江風推潮。

  一支竹篙,斜向貫穿了他的脖頸。

  持篙的人說道:“不會更壞了。

  文景琇的道軀開始衰落,他身上的天子龍氣,遵循他最後的意志,投向李卯。
天子龍氣化為一金一黑兩條小龍,前者代表無上之貴,後者代表亡國之哀。

  兩龍並飛,而又分道揚鑣,分別投入李卯的兩隻眼睛。

  那兩隻悲傷的眼睛,深邃至此,如淵潛龍。

  文景琇的手松開了,那卷被他攥了很久的黃軸,跌落錢塘。
在觸及水面之前,被李卯粗糙的手接住。

  那是一隻搏擊風浪的手,滿是歲月的刻痕。
就在這錢塘江上,慢慢地展開了黃軸。

  平等國的漁夫,慣看滄海的李卯,這經歷無數風霜的糙漢子,掌握長篙,眼中遊龍,身上的氣息在不斷躍升……卻忽然嚎啕大哭起來。

  風吹黃綢,好似秋葉飄動。
其上什麽多餘的句子都沒有,隻有兩個字——

  “伯魯”。

  越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天才,史書上濃墨重彩的天驕人物!

  “伯魯雖強,恐不能益國。

  ——《越略》

  “伯魯逃國。

  “太宗殺伯魯於禍水,悲不自勝。

  ——《越書》

  在那段鏡映的越國歷史長河裡,薑望見到了許多越國風流人物。
或忠或逆,在史書上有不同的定義,但都在最後的留影中,為越國而戰。

  唯獨是那個極有名的伯魯,可以上《佞臣傳》的伯魯,薑望未曾見到。

  伯魯生於道歷二四二零年,正是越太祖文淵執政生涯的晚期。

  在道歷二四三三年,創建社稷並執掌越國長達九十八年的越太祖文淵,正式退位,皇三子文衷坐上龍椅,是為越太宗。

  兩年之後,也就是道歷二四三五年,文淵身死,死前特意針對伯魯,留下那句“不能益國”的評價。

  有人說這是文淵有識人之明,有人說正是這句評價,造成了伯魯與越國間的罅隙。

  道歷二四五八年,三十八歲的伯魯叛逃燕國,並於同年引軍與越國爭鋒。

  道歷二四六零年,文衷殺伯魯於禍水。

  這些都是鐫刻在歷史上,可以稱之為“史實”的篇章。

  但史書,是人書寫的。

  是人就會犯錯。

  無論怎樣嘔心瀝血,全意求真,也一定會有“漏筆”、“錯筆”。
或囿於視界、或囿於知見,或被人誤導,或隻是恍神。

  伯魯就是《越書》上有意的“錯誤”。

  他從未真正死去。

  越國繼南陳之社稷,南陳也從來都匍匐在楚國的爪牙前。

  文衷很早就認識到,他晚生了太多年。
楚國已是參天巨木,掠盡南域養分,不可能允許旁邊的越國成長。

  做一棵藤蔓,一顆野草,尚能有生存空間。

  想要同樣地挺直脊梁、爭搶光照,就一定會被扼殺。

  越國沒有未來。

  伯魯雖有天縱之才,也絕對不能走上絕巔。

  就像他自己,明明有證道的能力,卻不能往上走。
世間絕巔的風景,是越國人的斷頭台。

  所以才有“伯魯投燕”這一個篇章,所以才有“天子魚服,禍水殺伯魯”這場大戲。

  魚服魚服,漁夫也。

  伯魯死在禍水,李卯化為漁夫。
他也像一條魚,歸於大海,從此隱遁。

  按照文衷最初的計劃,是讓伯魯離國,在外成就真君。
他自己也在奠定國家強盛的基礎之後,退位自歸,固道而前。
等一個契機,叫真君伯魯歸越,他自己也一舉成就絕巔。

  如此越國一國兩真君,國勢還可以托舉新任國君為真君。
三尊衍道並國,越國就立住了。
擁有更大的投資價值,能夠讓書山等勢力放下更多的籌碼,可以挺直腰杆站在楚國對面,同時向東拓展,謀求成就南域第二個霸國的可能。

  可惜文衷沒有等到伯魯成就真君的那一天,就已經先一步被楚人扼殺。
再多的籌謀,也隻能咽在肚裡。
再宏偉的藍圖,也隻是廢紙一張。

  章華信道像一張巨大的網,勒得越國人喘不過氣來。

  諸葛義先偶然投來的一瞥,就要翻覆山河。

  這是絕對力量的壓製,在這種恐怖的實力差距面前,很多籌劃都不可避免地成為笑話。

  偌大的錢塘江,空曠安靜得讓人心慌。

  先前的吞天卷地,仿佛是一場幻夢——就像這麽多年來無數越國人破滅的美夢一樣。

  文景琇的道軀已然不存,他的饋贈在李卯眼中。

  孤筏一隻,橫江而流。

  李卯赤腳站在竹筏上,他的雙腳是黝黑且粗糙的,有不斷泡爛又不斷愈合後,才能形成的水痂。

  他的氣息還在躍升。

  此刻與他同樣立在江面的,隻有越國水師都督周思訓,他也是文景琇最後任命的越國九位樞密使之一。

  “我還是不敢相信。
”披甲的周思訓說。
甲面覆蓋了他的表情,人們看不到他的悲切。

  “不敢相信什麽?
”李卯問。

  周思訓道:“伯魯已經死了很多年。
就算他當年沒有死,到今天也一千五百零八年歲了,遠遠超過一尊真人的壽限!

  李卯擡起眼瞼:“誰說我是真人了?

  周思訓慢慢地說道:“你也並非衍道。

  李卯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手上的粗糲,仿佛描述這一路的坎坷。

  在這漫長的時光裡,他的確沒能衍道。

  他是越國歷史上修行天賦最高的天驕,在三十七歲就已經洞真。
他承載了文衷巨大的期望,受到越國舉國之力的奉養,還在假意投燕一事裡,掠去了燕國最後黃昏裡的一抹輝煌。

  他實在是應該踏上絕巔的。
且要盡可能快,盡可能強。

  可他沒有做到。

  越是心切,越是差了那麽一線。
那一步的距離,在時光之中演化為心魔,成為永遠的天塹。

  他越是不想讓文衷失望,就越是走不到彼岸!

  當文衷身死的消息傳來,他更是崩潰吐血,走火入魔,險些道消而死,為先君殉葬。
最後在緊切的關頭,轉為鬼修,又從頭開始。

  他不比那些有積累的人,不比那些早有準備的人,在修鬼之前,他對鬼道一無所知。
這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人死方為鬼。

  不瞑目不屈服,又有天時地利,方可為鬼修。

  自古以來這就是絕境下的選擇,是那些已經無路可走的人,在艱難困苦之中,踏荊棘而行崎路。

  他也是痛苦地走到如今。

  因為生在越國,因為經歷這麽多,切身感受到國與國之間的不公,所以選擇加入平等國。
志在抹掉這種不公。
讓越國人,讓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生而同格”,不至於低人一等。

  文景琇最後所說,正是他一生所求啊。

  “我是真鬼。
”李卯說:“將為天鬼。

  他眼中的兩條小龍,已經徹底化入深海,演變成金色和黑色的火焰。
身上的蓑衣,燃燒為黑色的道服。

  “後會有期,錢塘。

  他拔身而起,徑往南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